王晓籁老年时期的照片。 |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 1927年3月23日,上海特别临时市政府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常务会议时合影。 前排右起:汪寿华(共产党员)、杨杏佛、王晓籁、罗亦农(共产党员)、王景云、何洛。后排右起:王汉良、丁晓先、郑毓秀(女)、顾顺章(共产党员,后叛变)、侯绍裘(共产党员)、林钧(共产党员)。 |
保险星火闪耀
保险部原来是通易信托公司内一个部门。1927年1月成立。资本金由通易信托公司总资本内划拨规银30万元,故不另发股票。邓东明任公司副经理兼保险部主任。专营火险业务。在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苏州等地设分公司。在常州、无锡、厦门、烟台、温州、宁波、汉口、蚌埠、长沙、吴兴、海门、金华、嘉兴等地设立代理处。1928年7月注册,1929年8月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1931年4月,作为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成员,参与组织保价委员会。8月31日,由宁波帮厉树雄、傅其霖发起,通易等9家保险机构参与了发起组织华商保险公司合组经理处的工作。当年度收入保险费7万余元, 1933年,公司制定《团体保寿储金认储办法》(共10条),以及《上海通易信托公司保寿储金章程》(共28条)。公司还总结了保寿储金的十大优点。
1934年5月30日,通易信托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保险部资金为规银30万元。7月30日,据当时出版的《工商管理月刊》(第1卷第3号),通易信托公司兼办团体保寿储金。1936年曾停业。
1930年2月,通易信托公司加入中国联合保险总经理处,签订联合分保协议。1932年,通易等5家保险公司呈文国民党政府拟组织再保险公司,即华商联合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商各公司对外对内一切分保之统一机关”,“要求给予该公司特许设立之权利,并于商股之外由大部即实业部认股提倡,以示重视”,并附创立合约草案一份(共25条)。
1933年6月,通易联合上海联保、华兴、肇泰、华安、永宁、永安、先施、中国海上、宁绍9家保险公司,共同参股组建华商联合保险公司,以解决华商保险公司的分保问题。8月,该公司进行注册,总公司设上海,别无分支机构。这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再保险的公司。发起人为时任通易信托公司副经理兼保险部主任邓东明。邓东明出任公司经理,资本规银80万元,实收40万元,订有章程6章34条。国民政府实业部认购官股5万元,以示扶持,特许经营全国保险业对内对外再保险业务,并与瑞士再保险公司订有分保合约,以解决溢额再保险问题。1933年实收资本22.4万元。董事长初为王一亭,总经理顾馨一,后由傅其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34年11月22日,黄溯初参加了华商联合保险股份公司召开的第30次董监事联席会议。制定了关于改用百分率分派本公司及各股东公司之受保责任的14条办法。
1936年,因为通易信托公司倒闭,其保险部的股份退出,保险部随之清理结束。华商联合保险公司资金受到严重影响,当年亏损2万元,公司面临解散的危险,经过数度接洽,太平保险继承了通易名下的全部股份5.1万元,并据此修改了华商联合保险公司章程,增加董事名额,由太平洋保险公司协理丁雪农任董事长,主持该公司事务。邓东明任总经理,并与瑞士再保险公司签订分保合约,继续经营,获得发展。1947年8月,增资法币1亿元。1951年11月,联合其他14家民营保险公司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组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人事保险孕育而生
1937年4月14日成立。其前身是由中国银行投资开设的中国保险公司人寿部。早于公司成立初期即行经营人寿保险。为进一步发展寿险业务,公司拨专款50万元资金,于1933年7月设立了人寿部。后来根据《保险法》规定寿险要专业经营的精神,中国保险公司在人寿部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汉章,经理兼精算师陶声汉,资本金额100万元,实收50万元。总公司设立在上海,两块牌子,一处办公,国内不设立分公司。各地都由中国银行、中国保险公司代理,以及经理员发展业务。海外在香港、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等地设有分公司。解放后,经军管会金融处保险组接管,1951年9月1日随同中国保险公司总管理处由上海迁往北京。1954年,根据《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进行清偿了结。总管理处专司管理其海外的香港、澳门、新加坡分公司。
一些史料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由王晓籁在重庆筹组,但在笔者查询的相关史料看,均无记载。从当时王晓籁在国民政府和上海总商会中的地位和与绍兴帮田祈原、宁波帮宋汉章等人之间的关系来看,王晓籁筹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中国人事保险公司于1945年2月1日在重庆成立。成立当日制定出台了《员工意外险保险单条款》。该公司是由国民党政府指定四行两局,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率先投资1500万元,另再集股1500万元,资本总额法币3000万元投资设立。董事长为孔祥熙,王晓籁出任总经理。主要经营范围为职业信用险、契约信用险、诉讼信用险、员工意外险及复员期间旅客人身意外险等业务。其中除旅客意外险外,其他保险投保者较少。同年7月,共同举办职业信用保险与员工意外保险。12月,总公司搬迁上海中山东一路6号,在重庆、南京设立分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事保险公司复迁至上海。1947年,公司增资为12亿元。王晓籁出任董事长。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王晓籁在国民政府当中的地位。1948年,公司入不敷出,陷于停顿。1949年5月25日宣告终止营业。同年10月被接管停业清理。
爱国主义战士
曾有文章讲到王晓籁:“他的革命生涯从辛亥革命开始,经历抗日战争,一直到‘文革’前夕,20世纪中国革命所有的大事件,他几乎都参加了。”可以说他一生都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革命。
1907年,秋瑾在绍兴领导起义,王晓籁参加了光复会, 投入了反清反帝制的斗争。起义失败后, 秋瑾被杀害。王晓籁亡命上海, 开始其商业生涯。他与好友创办的闸北商团,在辛亥革命光复上海时参加了攻占北火车站的战斗。二次革命时,上海组织讨袁军,曾助饷支援。1926年7月,与蒋介石、张群等人会晤,并参加了北伐军誓师大会。
1927年春,王晓籁策动闸北保卫团响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被工人们推选为“上海特别临时市政府”委员,后又成为临时市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王晓籁坚决主张抗日,先后出任上海各界抗日会常委等职。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王晓籁任上海商界抗日救国会主席和上海地方维持会副会长。在整个淞沪抗战中,王晓籁个人出资调集卡车,采购大批物品送到19路军的抗日将士手中。1936年,王晓籁兼任中国航空协会总会理事长,积极筹划捐献飞机。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委,第二至四届国民参政员。王晓籁化名往来于香港、河内、仰光等地,参与组建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并兼任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接收和转发海外侨胞捐献的抗日款项和物资。1946年11月,当选为国大代表。曾揭露当时政局是“天虽亮而云未开”。
与此同时,王晓籁逐渐与宋庆龄等人交往密切,越来越亲近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宋庆龄为了帮助和解救贫苦儿童,在上海发起了“三毛生活展览会”,展出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原作。展览会正式开幕的第一天下午,时任上海商会理事长的王晓籁亲自主持现场义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购者踊跃,不一会儿就认购一空,还有多人要求定购,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增加了不少救济经费。1950年,王晓籁接到宋庆龄的亲笔书信后,从香港回到大陆,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由时任全国工商联主任委员陈叔通作陪,毛泽东还在中南海私人宴请了王晓籁。1954年和1958年,王晓籁分别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和上海市政协委员。
醉心教育乡情难舍
王晓籁还是一位热心教育的人士。据相关史料,他曾任上海美专、上海戏剧学校校董。
1912年11月,上海图画美术院成立(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刘海粟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的一系列举措,使这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具有勃发的活力和新兴的能量,在当时不仅凝聚锻炼了一批卓越的艺术师资,同时也吸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源。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等担任教授,而先后就学的有钱鼎、许士骐、李可染、程十发等。聘请蔡元培、梁启超、王一亭、黄炎培、王晓籁、虞洽卿等教育界名流和社会贤达为校董。
1939年10月8日,上海戏剧学校成立。六七百人报考,录取160余人。上海戏剧学校是走读型的。学生免缴学费,吃、住、穿则归家里。校址在法租界白莱尼蒙马浪路(今马当路)27号洋房一幢。由林康侯、袁履登、王晓籁、江一平、许晓初等人组成校董会,林康侯为主席校董,袁履登、许晓初为名誉校长,陈承荫为校长。王晓籁等人为开创上海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晓籁酷爱有国粹之称的京剧和家乡的越剧,主张娱乐要艺术化。他是京剧票友,现有1929年在《草桥关》中饰演姚期、《探阴山》中饰演包拯、《黄鹤楼》中饰演张飞的三张唱片存留世间。在网络上也能听到他在《黄鹤楼》中饰演张飞的唱段。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市政府礼堂”举办的一次联欢会上,他应邀演出了《草桥关》,扮演东汉大将花脸姚期,获得全场的喝彩!
王晓籁的一生与博览会、展览会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早在1921年,时为总商会会董的王晓籁就与其他商界团体提供活动经费,倡导市民广用国货,抵制日货,并多次组织国货旅行团,举行国货流动展览会。1928年4月,孔祥熙提议“筹设中华国货展览会,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并成立中华国货展览会筹备委员会,王晓籁为筹委会会务组组员,积极地筹备了这次展会,并于当年11月1日,在上海南市新普育堂正式开幕,大会共征集到了来自全国22个省、4个特别市的13271件展品,全会历时64天,参观人数逾130万。1932年,美国在芝加哥筹备名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界博览会。王晓籁应邀和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王正廷、柳亚子、蔡元培等人参加了开幕式。后在国民政府停止参展的情况下,上海总商会决定不以国家名义参赛,由各地出品人决定自组协会参加世博会。这一决定得到了王晓籁、虞洽卿、林康侯、邬志豪等人的热情支持。不久,王晓籁、虞洽卿、林康侯等人与在沪各省市出品人及上海工商各界代表借上海市商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中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出品人协会,以协会名义在政府协助指导下自助参加世博会。王晓籁等人运用中国民营资本的力量化解了一次危机,使中国馆如期在芝加哥世博会开馆。
对家乡,王晓籁生前用了很多的心力。20世纪30年代,王晓籁曾回嵊县故里,以巨资购东湖陶氏别业,设“怀婴”托儿所,自撰对联曰:“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何必尔为尔我为我”,横额为“一视同仁”。一时在绍城传为佳话。1914年,他任嵊县私立剡山小学名誉董事长并资助办学。1919年,与兄王邈达、弟王孝本在嵊县县城创办芷湘医院。医院名称就以父亲王芷湘命名。后来芷湘医院成为嵊县人民医院的前身。置田360亩作为医院基金,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牙科和耳鼻喉科。现存的芷湘医院建筑是原住院部的一栋楼房,在仅剩的建筑上,还可以看得到砖缝处细致的勾缝泥灰和立柱上的精美砖雕。
【参考文献】
《他从“辛亥革命”中走来: 缅怀我的外公王晓籁》/楚浩博客/2011年1月8日
《海上十闻人·王晓籁》/陈正书
《中国保险史·1805—1949》/颜鹏飞、李明炀、曹圃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王晓籁与重大展会》/马善军/嵊州新闻网/2011年3月31日
《信交风潮》《中国金融史》《经济大词典·金融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保险史》/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部分照片来自百度、孔夫子旧书网、博宝艺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