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庆
缘起藏报之趣
记者:您对保险历史的兴趣由何而来?您的保险收藏生涯是如何开始的?
陈国庆:我是个保险基层从业者,业余时间喜爱收藏。开始先是藏报,尔后介入保险收藏。
俗语云:乱世饥荒,盛世收藏。藏报起始于一件小事。上中学时,曾向报社寄去一篇类似建议的小稿,没多久拙作变成了铅字,那个兴奋劲儿真是难以名状,随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每次报社寄来样报后,我都把它们当做宝贝珍藏起来。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国内报纸都以鲜红精美的版面加以报道,报纸很吸引眼球。此时我认识到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和时代的见证者,它浓缩时代风云,见证祖国的成长足迹,爱好促使我开始了集报活动。置身万报丛中,一览天下要闻,洞悉社会发展,体察世事变迁,真乃受益良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收藏到的一张清代《申报》改变和扩展了我的收藏方向。一份大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九月十二日的《申报》,期号是第3405号,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纸质发黄且为麻纸,与现代报纸版型不同,报纸分两张:一张主报,一张附报,各版的广告竟然有多条是保险公司广告。这让我感到震惊,当时保险业如此发达,不仅公司多,而且覆盖面也很广,我为自己对所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感到惭愧,我对保险也开始有新的认识,原来中国保险业的起航是很早的。我开始抓紧补课。
记者:您对保险掌故的收藏有哪些个人的方式方法(研究或收藏的系统脉络是怎样的)?关于保险历史的各种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您是如何实现的?
陈国庆:保险的收藏是从老报纸上的保险广告开始,把有保险广告的老报纸分门别类,按清代、民国、新中国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四类收藏,更注意收藏不同时期各保险公司出版的报纸和刊物。
有一天收藏到一份1949年10月21日出版的《天津日报》,《天津日报》系天津军管会登记新字第一号报刊,一版中下位置有一条醒目的新闻标题“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引题是“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人民福利”,副题是“资金三百亿主要城市设分公司”。我感到这张报纸很有收藏价值,抚摸着这张已发黄变脆的报纸,这张报纸是新中国保险业起航的见证物,不仅令人感慨万千: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共和国几十年曲折而又伟大的建设和改革征程,保险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清晰读懂中国保险业走过怎样一段光辉的历程。兴趣的驱使,节假日我乘车到数百公里外的临汾、长治和太原等地淘宝。在一旧书报摊,意外收获一张1951年的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单,点燃我收藏保险单的兴趣。接着又把保险单的收藏作为一个新重点。
收藏是一种深深的缘,有时寻宝“踏破铁鞋无觅处”,不料偶然相逢“得来全不费功夫”,仿佛这东西命里注定就是你的。每当夜深人静,翻阅这些老保单,发黄的纸页记录着保险发展的过去,它静静诉说着历史,我心头多的是一种敬畏。老保单是保险业历史发展无声的忠实记录者,反映着保险业的历程和变迁,记录昨天的历史,见证今天的繁荣和辉煌。
随后我对保险的收藏涉猎更广,保险的老照片、宣传画、徽章、文件、邮票、图书、税票、火花、名片等都成了我收藏的宝贝。
明古思今 知古鉴今
记者:请您向读者们谈谈您在收藏和对保险历史研究中有哪些记忆深刻的故事,让您难忘的趣事。
陈国庆:从收藏的人保的老照片见到每人胸前戴一枚保徽,一直找寻未能见到实物。一次上网浏览,在一家收藏拍卖网发现一枚人保徽章,设计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麦穗围裹齿轮体现我国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性质,中间中国地图上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字样。喜出望外,于是我开始了同另一位同好者的“竞争”,历经十余次的“举牌”竞价,终于获胜,虽价格高于底价数倍,但我依然极度兴奋。
徽章作为保险业发展的见证和缩影,融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于方寸之间凝聚沧桑变幻,打上了鲜明的历史烙印,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徽章是特定历史文化的物化形式,铭刻着历史,承载着荣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一个侧面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欠缺。“一枚徽章就是一段历史”。加上我又是人保公司的员工,更有收藏意义。
2005年8月,听说一位藏友手中有份清代的保险单,我几经周折,找到他家,想把它换过来,起初人家不肯,我只好软磨硬泡赖着不走,反复协商,投其所好,终付出不菲的代价,用几件书法作品终于将这件宝贝收入囊中。回到家才展开细细品读,这件保单几乎全是英文,只有左面空白处有几个毛笔字,分别是“恬昌”“艾可大通”。经翻译是:于仁洋面保安行于1908年5月26日签发的汉口到上海的货物运输保险单。我无意识双手举着保单面向窗户时,惊讶地发现左面的大量空白处竟留有公司英文名字的水印,我半信半疑,当时的保险公司还有很强的防伪意识。查找了许多资料,得到证实情况属实。一张清代保单,既获得了收藏之乐,又获考证学习之乐,一举两得,其乐融融。
记者:您在收藏和保险历史研究中所获得哪些感触和心得?
陈国庆:观今天的国内保险业,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暗流汹涌,作为竞争副产品,似乎价格战不可避免,但价格战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它违背经济规律,必致整体行业利润下降,部分险企甚至亏损,损害的是行业的整体形象,进而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不是大家乐见的。
近日,我收藏到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哈尔滨华洋工会手册》,细细品读,感觉眼前一亮,受益匪浅。民国时期的哈尔滨保险华洋工会由华商联保公司、英商老晋隆洋行和日商三井洋行为联合发起人,赞成人有太古洋行、安平水火保险公司、太平水火保险公司等包括发起人共35家公司组成,邀集华商保险和英美日瑞法丹荷德几国,于1926年8月10日正式成立。
该会的成立缘由,一方面,防止一些假商贩冒充保险名义,收取保险费,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这些假商贩立即逃之夭夭,造成客户损失;另一方面,社会一些人承保火险后,企图谋利,欺诈骗赔。同时,规范同行业统一保险价格,共谋正当利益。各家保险公司除担负缴纳会员会费外,还要缴纳保险金哈大洋二百元,并制定一套保证金管理法。违规竞争将受罚,会员如有不遵守公会定的章程,应受到处罚以儆效尤,来维持同业利益。并对举报者进行奖励。
民国时期哈尔滨保险业通过成立华洋保险公会来进行行业自我约束和市场管理,带给我们不少思索和启发,统一行业费率,建立定期选举的公会,避免各家保险公司打价格战,关注行业自身效益和信誉,重信践诺的做法应该为我们今天所借鉴。
记者:多年来在保险历史浩如烟海的研究与收藏中,从历史看未来,您对保险有着怎样的理解?
陈国庆:从我保险收藏收获和二十余年从业经历,获得的一点对保险的认识和体会。
保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保险是一项崇高的互帮互爱的事业;保险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爱心和责任的体现;保险人是美的化身,是爱心使者;保险是一纸契约,承载爱心与责任,这纸契约是有血有肉的,诚信是它鲜活的生命;保险是一种商品,它虽无法上柜去卖,必须靠行销人员用脚、用手、用脑、用心,去与客户面对面地沟通,用心交流,坦诚协商,以心换心,真诚换真诚;保险推销的是服务,承保的是风险,它只有打动客户的心才能成交;保险是一种积极的保障手段,保险是聚万众力,解万家难;保险是飞机上的降落伞,轮船上的救生圈,汽车上的备胎,是灭火器……保险是为客户雨中送去遮风挡雨的伞,雪中送去熊熊燃烧的碳;保险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保险是勇敢而高尚者的事业,没有一种执著与忠诚,无法肩负起重任,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不能站在光辉的顶点,应当坚信沙漠的尽头必是绿洲,正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今天我特别深刻懂得,保险从业者这样一句铿锵誓言的深邃内涵:即使一千次倒下,也要一千零一次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