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努斯在200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政府大门之外的尤努斯。
“我们需要各个国家都认识到微型信贷的重要性,重视微型金融,将其融入常规的金融系统中,这将会令微型金融发挥无穷力量。”
——穆罕默德·尤努斯
“今天世界上之所以到处都还有穷人,并不是因为穷人自身,而是因为社会的制度、观念和政策,是有问题的制度产生了穷人。只有改变造就贫穷的根源,才能根本地解决贫穷问题。”
说此番话的,是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他是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即格莱珉银行)创始人,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尤努斯常说,他的理念是通过小额贷款来消除贫困。
这位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在以创办小额信贷而名满天下。尤努斯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如1978年孟加拉总统奖、1985年孟加拉银行奖、1994年世界粮食奖、1998年悉尼和平奖,以及2004《经济学人》颁发的社会经济创新奖等。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尤努斯关于小额信贷、微金融、小额保险、医疗保险等思想与成功的实践,对于现今中国社会亦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小额信贷革新运动的起源
“他是穷人的神,但是他只活在你我之间。”尤努斯传记电影制片人尼古拉斯如此表示。1971 年,尤努斯的美国籍妻子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追随尤努斯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孟加拉国。
尤努斯的出名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中叶,当时他是孟加拉国吉大大学的经济系主任,吉大港是个港口城市。他就出生于吉大城外——父亲是珠宝商,全家就住在店铺上边的二楼——在美国留学与任教六年后,他回到家乡。
为了弄清楚周边地区赤贫的原因,他在1974年实地造访吉大大学校园附近的一座村庄,发现那儿的老百姓穷得连做小本买卖的本钱都没有。他们只得求助于放高利贷的经纪人。尤努斯大为震惊,于是自掏腰包,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村民,以帮助他们摆脱高利贷盘剥的恶性循环。
这就是小额信贷革新运动的起源。从传统意义上讲,银行不给赤贫者放贷,因为他们无法提供贷款担保,往往有借无还。但随着雄心勃勃的小额放贷试验连续推行(起初尤努斯自己充当穷人银行贷款的担保人),尤努斯逐渐得出结论:许多赤贫者具有良好的偿债信用,他们明白贷款是自己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由此催生了孟加拉国专向微型企业主提供小额贷款的乡村银行。与现在一样,很多申请贷款者是文盲,而且超过90%的申请贷款者是妇女——在孟加拉国,对妇女工作持非常保守的态度,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颇具创新意义。
从1974年贷出第一笔27美元的小额贷款开始,尤努斯就认定通过小额信贷来改变穷人的命运、消除贫困的道路。其后,他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向底层民众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其脱贫。
1976 年,尤努斯完全投身小额信贷业务。此后,工作的重担、家庭的责任,让理想主义者尤努斯陷入了两难境地。最终,妻子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尤努斯,你有两个选择:和穷人一起待在孟加拉?还是同我和女儿莫尼卡一起回美国?”尤努斯选择留下,妻子带着女儿无奈地返回美国。
此后18 年,尤努斯都没有见过女儿。尤努斯保留着女儿的枕头和玩具,并凭此寄托思念。18 年后,再次遇到女儿莫尼卡,尤努斯听到的是女儿的责怪,“你是英雄,但不是好父亲。” 莫尼卡不能原谅尤努斯为了事业牺牲她和母亲的幸福。
转眼到了2006 年,在4000 多人出席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尤努斯的遗憾被画上了休止符。在观众的注视下,莫尼卡为尤努斯献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一首她精心准备的普契尼咏叹调,她原谅了父亲。那时候的莫尼卡,已经是纽约大都会首席女高音歌唱家。
原来,为表彰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尤努斯与他的乡村银行被授予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与此同时,他在孟加拉国建立了一系列乡村银行以及基金会;其中很多是与人合伙成立的社会企业,它们完全独立于国有银行体系。他还把自己的理念向全球推行——甚至还在美国设立了小额信贷银行——美国乡村银行。
1983年至今,格莱珉银行已向800多万人提供了贷款,其中97%的款项已经收回。毋庸置疑,尤努斯的尝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他从事的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贷款,且呆账、坏账非常少,这个机构并没有特别多的专职人员,主要是靠农村自己互助的组织形式,这个架构完全不是由他帮助农民设计,是农民自发开展的。事实上,格莱珉银行在物质、精神、信仰、习惯等多个层面彻底改造了穷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