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公益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养老机构潜在需求待挖掘

发布时间:2014-03-12 09:53:06    作者:边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保险行业应抢抓政策机遇,尽快进入养老产业领域,通过投资养老产业形成长期持有、高度可控、与主业关联、收益均衡稳定的产业形态,提升保险行业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对我国养老市场进行相应的调研、研究和分析,就显得意义重大。本版开设“养老市场研究”专栏,以飨读者。

我国是个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2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2.5%。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养老压力,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

当前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据全国老龄委抽样调查,有近20%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显示我国养老需求日益社会化。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不得不面对的老龄化

据社科院预计,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上海市是我国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5%。与此同时,高龄老人数量也越来越多,该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了62.92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1%,占总人口的4.4%。北京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16万,占总人口的30%。据统计,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重庆、辽宁、山东、四川、湖南和安徽等省市。

老龄化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在市区的老年人,由于其经济条件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希望进入养老机构的越来越多,而能满足这一需求的社会养老机构数量明显不足。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社会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简陋,供养标准明显偏低,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愿意到哪去养老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凸显。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首要前提。

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个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及态度。养老意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或者同一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养老意愿呈现出较大差异。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2011年末,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实际居住在上海市长风街道的户籍313位老人进行的入户调查,对在养老机构居住的90位老人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中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况, 让被调查者根据其养老意愿分别作答,“养老意愿”操作化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情况。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预期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居住方式、健康状况自评和经济状况自评。女性老人与男性老人相比,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年龄越高者越倾向于居家养老;与独居老人相比,仅与配偶同住老人或与家人同住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与健康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健康状况自评较差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与经济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经济状况自评一般老人或经济状况自评较差老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在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预期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自评。年龄越高者越倾向于居家养老;受教育程度越高老人越倾向于机构养老;与独居老人相比,与家人同住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与健康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健康状况自评较差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总体评价,目前我国老年人对机构养老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