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生活方式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健康险:从关注治疗到强化预防

发布时间:2014-03-19 14:06:42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我刚刚购买了一份健康险,我的目的并不是生病之后有钱看病,而是在没有生病之前加强防治。”44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李女士曾经在美国工作了15年,一年前回到中国内地,在某大型企业从事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李女士的单位给她提供了社保和补充医疗保险,并且她丰厚的收入完全可以支付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我之所以购买健康险是被一个理念打动——不治已病治未病。”李女士说,“我希望自己在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下不生病,用不到这份健康险给我理赔。”

李女士购买的健康保险,不仅使她可以享受每年800万元的保险保额,还可以参加健康体检、体能测试、签署不抽烟协议、运动健身等,并且有专门的健康管理师为其定期服务。

李女士表示,她在美国就享受到比较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

据介绍,健康管理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较科学的服务体系。“医院—医生—保险公司”等组成一个医疗资源网络,健康管理组织会为医院、医生等医疗提供者支付一定的酬金,使他们的医疗收费标准比平常至少低20%。而这些方面将通过健康管理组织的庞大用户群来保证病源的数量与相对固定,以及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而得到补偿。

在我国,健康管理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保险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及时推出了健康管理服务。

有健康专家指出,健康管理有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了解客户的健康,具体地说,就是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第二步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好人生集团是国内健康管理理念的倡导者之一。首席执行官汤子欧认为,现在的保险不只是出保单、核保与理赔,还有很多增值服务与过程管理蕴含其中。

在汤子欧看来,中国目前的健康险格局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健康产业分布畸轻畸重,95%的产值都集中在医疗领域,其他产值较为分散。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内健康险市场表现为过早进入竞争、资源浪费、产业链碎片化;此外,健康观念也亟须转变——从疾病产业转化至健康产业。

汤子欧认为,理论上,服务机构通过健康风险管理,使服务对象少得病,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费用,节约的资金可用于收益分配。同时也可减少病人就医的共付费用。因此,降低疾病发生和就医成本成为双方的共同目标。

另外,健康风险管理的使命还在于促使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之间、不同专科医生之间的对接联系融洽,同时, 实现预防保健、门诊、住院、家庭康复之间的横向整合,使服务对象在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服务实现无缝衔接。

目前,已经有健康险公司开始创建新型互联网化健康管理整合平台。该公司负责人认为,新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医食住行”图谱中,排在第一位的“医”可能需要一种特殊“打法”才能实现“量”的突破——它必须与互联网无缝对接。

该负责人认为制约健康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医疗信息割裂,健康管理的信息缺失导致难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寄希望新“打法”可以搭建医疗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构建新型健康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