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工作紧张、经常熬夜。高压之下的工作是极易诱发抑郁症的一个成因。
2014年5月《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身亡,年仅35岁;2014年4月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自缢身亡;2013年12月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因抑郁症辞职;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张进2012年患病,经过5个月的治疗现已康复;作家李兰妮2003年诊断出重症抑郁,2008年将与抑郁症抗争5年的经历写成《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人该如何在纸媒转型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扫除情绪之毒雾,积蓄走向未来的力量?
可怕的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2009年《柳叶刀》上一篇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患,患者心情郁闷,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产生负罪感,或自尊心不足,睡眠和食欲紊乱,身体疲倦,注意力不易集中。
抑郁症可能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学习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轻微的抑郁症患者不用药物即可处理,而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患者则需要药物治疗以及更专业的治疗。
抑郁症是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结果。抑郁症与生理状况有关联,例如,冠心病可能引致抑郁症,反过来,抑郁症也可能引起冠心病。高达1/5的妇女在分娩后患产后抑郁症。此外,经济压力、失业、灾难以及冲突等因素也可能会加剧患病风险。
抑郁症的心理成因
以下主要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抑郁症的成因:
1.习得性无助:被失败困扰
习得性无助由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提出,指当人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历,会对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他发现,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在明显能够控制的情景中,也会放弃努力。
塞利格曼指出,习得性无助的鲜明特点有:缺乏自我动机,没有为自我提高做出努力;认知扭曲,重复的失败体验掩盖了成功的前景;情绪机能失调,重复的失败体验导致慢性抑郁。
2.归因:不能客观评判好坏事
当一个事件发生,如成功、失败,人们通常会去思考其原因,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这种归纳总结事件发生原因的心理过程,即归因。这个过程帮助人们积累经验,调整自己。
归因通常有三个角度,内部的-外部的、持续的-暂时的、整体的-局部的。
举例来说,一个人应聘失败,他可以将这次失败看做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如其他候选人而造成的,这是一种对于自身的归因。由于能力的提高较为困难,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下一次应聘前不太可能马上提高,这一原因也是持久的。如果他认为能力不如别人会影响职业发展以外的许多方面,如交友、恋爱、婚姻、家庭等,这种归因方式就具有了整体性。
相反,如果将原因归结于自己尚未充分准备,虽然这仍是自身的原因,但却不是持久的。如果归于职位不匹配,或者面试官的水平不够,那么这时失败的原因就不是自身的,而是外部的了。
归因方式的特征是导致人们抑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持续的和整体的,而把好事件的原因归结为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则有较大的可能表现出抑郁症状。
进行自杀预防
有一个广泛的误解,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的伤害自己,他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错误的。统计发现,在完成自杀的人中,只有极个别的人是冲动自杀,大部分人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在自杀之前,都有发出过求救信号,但未被引起重视。
当身边有人告诉你,说他觉得生命无趣,觉得死亡是一种选择的时候,请认真地去询问他的感受,是否有计划,并且寻求专业机构(如自杀危机干预热线等)的帮助。
对于经过评估,有自杀风险的患者需要24小时的监护,如有必要,可以住院治疗,因为家属未经过专业训练,难免疏忽。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家属可以陪护,给予患者支持。
另外,抑郁症在病情恶化期较少发生自杀,因为病人处于精神运动性迟缓状态,难以实施自杀,当经过治疗病情有所改善时,恢复了一定的行动力,可能突然发生自杀行为。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