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外滩26号保险大厦变迁

发布时间:2014-07-18 11:08:35    作者:程太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自从清道光十六年(1836)英商怡和洋行在广州设立谏当保险公司,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上海设立永福、大东方等保险公司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来沪设立保险分公司或代理处。到19世纪60年代初,洋商保险业在中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那时中国人自办的保险公司还是空白,中国的保险市场完全在洋商手中。

同治元年(1862)英商在上海成立扬子保险公司(The Yangtze Insurance Co. Ltd),资本40万两,经营水险、火险、意外险业务。扬子保险公司由旗昌洋行大班金能亨(Edward Cunningham)发起创办。当时旗昌洋行垄断了长江航运,开设保险业务可减少事故损失。

在早期租界,金能亨是极其有分量的人物,他是租界工部局创立时的首任董事,后升为总董。

租界工部局档案中珍藏着一封金能亨于1869年底写自日本横滨的信,当时他不知何故刚卸任总董,在信中他强烈反对继任者将滨江大道(外滩)用于建造码头仓库的计划。“外滩是上海唯一的风景点……这是城中居民黄昏漫步时唯一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也是租界中唯一有开阔景色的地方……航运业并非商业的主要元素,而只是其低等的附属行业之一,类似驮马和载重马车。而交易所、银行、清算所才是商业的中枢,它们所在地总是商业最繁荣的地方。”这位富有远见的西方人认为航运业的噪声灰尘将吓跑金融机构,千万不能把上海变成另一个乌烟瘴气的利物浦。卸任的金能亨余威仍在,这封4页长信多少改变了滨江大道(外滩)沦为码头仓库的命运。

光绪十七年(1891)旗昌洋行倒闭,扬子保险公司独立经营,同时将资本额增至120万两(实收资本72万两),并增开多家分号。民国初年,扬子保险在中国各口岸城市普设分公司。民国七年(1918),扬子保险于上海外滩投资兴建扬子保险大厦(旧称外滩26号保险大厦,今为中山东一路26号)。扬子保险大厦由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设计,呈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看似中规中矩,细节却富有变化。底层为平梁式入口,2层变化为半圆形券窗,壁柱通贯3到5层,6层是双柱柱廊,屋顶花园视野绝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孤岛”局面结束,扬子保险大厦被日军接管。二战结束后,扬子保险公司复业。1950年后,扬子保险公司结束在华业务,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进驻26号办公。上世纪90年代后,旧时的“保险大厦”改造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营业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