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守住梦想

发布时间:2014-08-08 09:45:12    作者:陈国庆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一位诗人在《守住梦想》中写道:“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面对人生路途无数的困难,他不畏艰辛,逐一化解;面对一项一项新的工作,他勇于学习和钻研,一一攻克;路见不平,敢于仗义执言。他就是孟庆树。一个与保险结缘近半个世纪的老人,尽管已82岁高龄,依然为保险事业忙碌,撰写文章,义务讲课,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传递能量,散发光和热。

艰苦磨砺中成长

孟庆树的父亲在13岁时,父母双亡,14岁时离家出走,流离东北。在辽宁省营口当店员,后漂泊到上海,在好友开的汽水厂和酒店当雇员。有了一点积蓄后回到老家山东省蓬莱县潮水镇山上孟家村与孟庆树的母亲结婚。1932年7月26日,孟庆树出生。此后,父亲回到上海工作,孟庆树与母亲在乡下生活。每月生活费靠父亲的薪水和村里三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孟庆树七岁时,母亲因在乡下生活困难带上孟庆树与大弟、大妹来上海投奔父亲,此时八一三战事起,酒店歇业。后父亲经朋友李学章介绍和帮助中央汽水厂做推销员,有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父亲常教育他:将来读一点书,能写能算就是了,不必多,多念书反而会没出息,希望他将来能安家立业,做一个平常人,为生活而工作,做工作为生活。他九岁时父亲与朋友在成都南路开了一个糖果店,生意做的渐好,家庭生活也开始富裕起来。刚到上海在育才小学,读到二年级因为学校关门,考入山东会馆办的齐鲁小学,小学毕业考入中国中学读书。

在中学读书时,孟庆树参加了反内战游行,学生们高呼口号:“反对内战要和平!”。初二的时候因搬家转到齐鲁中学。齐鲁中学毕业后,孟庆树在父亲的朋友戚境安的介绍下考入中央印钞厂做学徒,因为年轻,孟庆树心里期望三年期满能升技术工人,获得加薪。在这三年里孟庆树挣得的薪水,除了自己留点零花外,其余交给父母亲补贴家用,因为当时家中已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那时孟庆树的思想上,工作完全是为了个人家庭,养家糊口。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中央印钞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金融组接管,孟庆树成了新中国上海人民印钞厂的一名进步工人,积极参加护厂工作,加班加点赶印人民币,支援解放军进军南方。

人物档案

孟庆树:

1932年7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潮水镇山上孟家村。

1938年8月——1947年6月上海育才小学、齐鲁小学、中国中学、齐鲁中学读书。

1947年9月——1950年4月中央印钞厂、上海人民印钞厂。

1950年4月——1968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上海分公司等。

1968年6月——1978年5月上海杨思乡和崇明岛等地劳动、上海第六中学、上海人民银行。

1978年5月——1995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1995年7月光荣退休。

带上人保的胸徽

1950年4月,孟庆树被印钞厂整编调到华东区储蓄保险训练班学习。学习10个月,其中6个月学政治、社会发展史与文化,4个月学保险业务。通过学习,孟庆树收获很大,他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这么一段话:“过去不知道做人的道理,现在初步认识了,做人不是单纯为了养家糊口,在这次学习中,使我认识了在集体主义的新社会里,必须做一番事业,对社会对国家有新贡献,今后要在保险工作中,抱着主人翁态度一定积极地努力工作,不再单纯为个人及家庭做打算,对个人利益应该从新中国的建设上来考虑,从发展中建设美满幸福来看长远的利益”。通过学习,他认识到,作为一个人民公务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事业革命利益和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处理好两者关系,以革命利益和大局为重,把革命的事业看作终生的事业。

1951年5月的一日,是孟庆树最激动的一天,他成为人民保险公司的一员,胸前带上了人民保险的胸徽,他时不时抚摸一下,喜得嘴也合不拢。公司创建的第二年,华东区公司决定派四个农作物收获保险小组,孟庆树是其中一组成员,他这组奔赴江苏的南通地区试办棉花收获保险。

1951年7月28日孟庆树(前排左二)与同事在江苏南通市启东县办棉花保险时合影。

1951年3月至1951年12月,孟庆树先在南通的三余区,后在启东县的启东区担任展业和理赔工作。当时全国正处在镇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革命浪潮中。南通地区虽为棉区,农民一家一户独立耕种,优良品种的“岱”字棉虽已广泛推广,但农民半信半疑,其他品种依然存在,小脚棉易患红蜘蛛病虫害产量不高。那时农民的生活也非常艰苦,主粮是苞米粉和大麦稀饭。群众最关心的事是尽快完成土改复查工作,迅速解放生产力,摆脱饥寒的境地,他们几乎没听说过保险,因此既不理解也没有要求保险,面对这种局面,三余和启东的工作队各有15人左右,平均一个人要负责两个乡的保险工作,面对广阔的农村,唯一好办法充分依靠党政和农会领导,在区、乡成立保险促进委员会,由区、乡长和农会主任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保险促进委员会成立后,由区长召开乡指导员和乡长会议,乡指导员和乡长召开村干部会议,村干部再召开村民会议,白天农民都在田里劳作,晚上农闲才召集开会。

那时一次大会就把宣传动员、组织投保搞好,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赞叹,村长讲完话,自个带头,然后逐户喊名字,自报种植亩数和常年平均产量,计算出保额,全村统一一张保单。回望过去,孟庆树说,当时这种做法也带来一些弊端和不利影响,由于没有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宣传,棉花品种、籽棉等收获无数据,保额的掌握,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依据,宣传工作简单化,部分农民不知道保险的目的和意义,只知道交“保险税”,对保险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棉花在生长期遇到病虫害,缺少农药和器械,尽管保险促进委员会布置灭虫防灾,但是仅说空话,具体措施不落实。

1951年7月,启东试办的棉花收获保险,受台风,水涝等严重灾害,大部分乡的棉田被淹数日不退。面对灾情,群众眼巴巴盼着保险公司,当时华东区公司、苏北分公司和南通支公司领导都下来视察灾情,并派了防灾干部会同孟庆树等人,搞查勘,鉴定损失情况,迅速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张榜公布理赔情况,让农民来领取赔款,人保公司支付赔款118万元。一时间,大家对保险的认识提高了,称赞人民保险,保得起,赔得起。

从江苏回来,人保华东区公司派孟庆树到人民银行华东区农村金融处报到,曾去过江苏、安徽等地市调研农村保险和农贷等工作,每次结束返沪都要将调查报告交给领导,在交给华东区公司总经理室时,被一位副总经理姚达人狠狠地批评,说报告错别字太多,且语句不通,用词不当。孟庆树为此哭了鼻子。农险科一位副科长劝他振作起来,并把他介绍到黄埔区干校熬夜学习,学习有关机关写作、会计等,两年后得到了文凭,从此他练出了一手好字,还学会了珠算的除法。孟庆树至今感叹:“姚经理的半个小时批评,改变了我半辈子人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保上海分公司足球队合影(前排左二是孟庆树)。

孟庆树回到上海人保营业部工作,五十年代上海人保营业部地址在南京东路九十九号底层营业大厅及隔楼,它的前身是上海人保公司的公营业务科,后改为第一业务科,一九五三年八月十二日,又将第一业务科改为营业部。当年营业部业务经营是集中办理全市国营和公私合营工商企业的强制保险。即遵照政务院颁布的《财产强制保险条例》、《船舶强制保险条例》、《铁路车辆强制保险条例》、《铁路车辆强制保险条例》,《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办理业务。

当年营业部的展业方法和分工是按行业或系统布置给展业股外勤人员,虽然是办强制保险,但领导要求逐户上门宣传解释,接受投保单和签送保单都要登门服务。那时候营业部有位周志斌同志和周圣希二位老专家教导和带领孟庆树和其他外勤人员到厂矿企业先查勤,画平面图,划分险位和按不同建筑等级以及使用性质等保险金额,另外还要查勤四周环境及建筑之间有无通联危险,有否自动灭火装置或消防车,最后才能厘定费率,对于加费率或优惠都要书面报告,明确注明,外勤人员应负责签名。那时候外勤人员是非常忙的,每天回公司后要记“洽访记录”,初审各类投保单,做好统计分析,送交火险股或运输股签单,沟通情况,所以天天很晚才回家,没有加班费,更无饭贴费或调休。

五十年代的营业部也集中办理上海铁路、港务、民航等重要运输部门的货物运输险业务。孟庆树的同事张梅英同志因派驻铁路车站货运室签单工作出色,每日向货主宣传还要签发200多份保险凭证且无差错,光荣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人保系统的骄傲和自豪。

1958年,国内保险业务停业,许多省市保险公司都被撤销,但上海例外,当时上海市府和财政根据外贸海运、交通等部门的意见和要求继续维持营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直到196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被造反派关门。孟庆树在上海分公司的黄浦区公司综合业务组任组长,该组主要是办理航运保险理赔与追偿以及残损处理工作,敢于直言的他反对停业,“国家企业,为什么关门,国家没同意,凭啥呀?”就因这句话和不支持反对派,他被批斗称之为“铁杆保皇派”。1969年人民银行革委会搞干部“四个面向”,孟庆树到上海第六中学当老师,由于上课是外行,常年带领学生在农村和工厂搞学工学农。1978年5月,回到上海人民银行黄浦区办事处工作。

人保吹响集结号

1979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系统发文,号召老保险人归队。时任人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姚国桐再三嘱咐说:“原来搞保险的同志要归队,你们各区办事处一定要放”,消息传开,许多“老保险”那尘封多年对保险的激情与热情一下找到了释放的出口。上海市圆明园路34号4楼,“黄埔区第三门诊部”正是上海的“老保险”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也是上海保险复业的你起点。第一个归队的叫朱炎,第二归队的“老保险”便是孟庆树。最初的几年,分公司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办公,沿着墙的四壁摆上一圈桌子,中间还要排上两排,如果有人要出来,外面的同事都得起身让出位置。桌子是每个“老保险”从各方面带来的,没有沙发,更没有打字机,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争取早日开办业务。

1979年1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黄埔区办事处,办理了复业后的第一张保单。上海港务局港内驳船运输公司投保一份国内货物运输险。这份保单就是孟庆树展业促成的,他的“发小”赵兴在上海港务局上班,孟庆树去找他反复沟通,顺利促成,合同期一年。另外又找到上海手工业局财务处长廖源同志,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召开贯彻国务院文件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大会上积极支持发言,廖源表态全局600多户企业统一参加企业财产保险,一炮打响,影响很大,由此推动了全市各个局办理统保业务。

1964 年演出歌剧《江姐》,右二为孟庆树(饰甫志高)。

树老雄心在

1992年孟庆树退居二线,筹建成立东方公估行和大洋公估行,担任总经理。后因政策原因退出,接着又帮助上海强生汽车出租公司成立洋生保险代理公司,帮助巴士汽车出租公司成立富安保险代理公司,帮助东州资产评估公司成立上海保险公估服务中心,还帮助大众和天安保险公司培训航运保险业务,拓展市场。孟庆树一直为《中国保险》、《上海保险》、《上海金融》、《中国物流》、《航海》等刊物撰写理论文章,共发表60余篇,其中“加快步伐把上海货运保险业务做大做强”、“从保险价值超实际价值引发纠纷谈起”、“旧话重提----防灾、抗灾、救灾与保险的关系”等文章被多家刊物转载,并引起反响和关注。

孟庆树是上海保险发展咨询顾问委员会顾问之一,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名誉会员。多次在保险同业公会举办“沿海、内河船舶保险业务知识系列讲座”、“货物运输保险业务知识系列讲座”等。另外人保总公司还派往两湖等地上课,培训了大量的上海保险业务人才。他不计报酬,只图奉献,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孟老是一位十分心细的人,他收藏了许多人保文史档案,实物照片,当年的任命书,受批判的稿子及大量报刊书等等都被他珍藏,甚至像1979年恢复保险业贯彻大会的参会通知书也被他收藏着。在中国人保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他无私地捐献了部分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人保珍贵文物。

2012年9月26日,上海保险发展咨询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在上海保监局举行,上海市保监局党委书记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会长接受了孟老和另一位吴越老先生的捐赠,捐赠几件珍藏多年的保险历史文物。

树老雄心在,孟老仍不忘充电,今年起他每周星期一、五参加居民小区英语学习班,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他的书法被上海市府文史办在群众艺术馆展览了月余;在人保集团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被评为“优胜奖”。

直到现在,孟老仍坚持学习和练字,一个小本记满英文单词和句子,抽闲补空记个不停,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尽管已经82岁高龄,孟老一谈起保险,立即容光焕发,激情四溢,滔滔不绝。“守住明天的太阳,纵有严寒,守住梦想的花,也会在冰天雪地开放……”。

守住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一语中的

“在新社会里,必须做一番事业,对国家对社会有新贡献,今后要在保险工作中,抱着主人翁态度一定积极地去努力工作,不再单纯为了个人及家庭做打算”。

——孟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