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秋季养生御“燥”为先

发布时间:2014-08-13 10:39:18    作者:朱婷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因此,秋季养生,最重要是御“燥”和滋润。

饮食调理

防秋燥首先要重视饮食调理并注意补水。《内经》指出,“燥者润之”,《说文》释义:“水流湿,火就燥,燥万物者莫熯( hàn)乎火”。所以秋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或烟酒槟榔等刺激之物。如清炖、清蒸之品常吃,旺火爆炒之物尽量疏远。冰糖、蜂蜜,因人而异;西红杮、黄瓜、绿叶蔬菜最好餐餐佐食。秋季前期以清汤滋润为主。多食粥或汤,水果蔬菜生食。秋季后期以祛寒滋润为主。少食生冷菜果,可做菜肴或粥。

补水,可以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补充水分,保持湿润。正常人一天摄入的水量大约在1200~2000毫升左右,可满足皮肤的基本需要。同时还宜多吃点具有滋阴润燥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甘蔗、秋梨、苹果、石榴、葡萄、菠菜、藕等。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同时也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无机盐、纤维素等,改善燥气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要提醒大家的是秋燥症并不是“上火”,喝茶要谨慎。茶性偏凉,大量喝很容易伤胃,在秋季并不宜多喝。

起居运动

要早睡早起,春捂秋冻。早卧,以顺应阴液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锻炼时一是应常调减衣服,秋燥不易近身;二是适时补充水分,多饮白开水,人体不因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三是力戒空腹锻炼,以避免出现头昏乏力甚至昏厥等低血糖反应;四是锻炼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增强体质,提高御“燥”的能力。

精神调养

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精神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