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公司瞄准医疗养老蓝海

发布时间:2014-09-10 09:47:19    作者:李画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自阳光人寿投资阳光融和医院获批后,泰康人寿近期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院长Paul Rothman邀入北京“燕园”为高端客户提供转诊服务,并在此期间宣布微调公司战略,从深耕养老板块转向医养板块。

1000亿大手笔投资

“医养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不仅是一种养老和医疗服务结合的方式,更是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认为,这个概念涉及综合性的新型医疗体系的缔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品质的铸造,以及医疗养护服务体系、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险支付体系的有机融合。

陈东升说,未来5到8年,泰康人寿将投资1000亿人民币在医疗和养老基础设施上,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和医疗设施。届时,每个养老社区里面,将有100张—150张床位的康复医院。在条件成熟时,泰康人寿还将进军三甲医院。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在世界久负盛名,百年前曾参与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在霍普金斯医疗体系中,下设一家分支医院和一家养老社区,医院盈利能力不如社区。后来霍普金斯又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一方面控制医院费用,更重要的是帮助社区老人做健康管理,从本质上降低医疗成本。这正是泰康希望效仿的模式。

Paul Rothman也对记者说,约翰霍普金斯将利用运营管理的养老医院的经验,和泰康一起探索合作模式。

除了庞大的资金沉淀,陈东升认为,保险公司深耕医疗领域有不可比拟的重要资源——巨大的客户源。据介绍,泰康人寿拥有1500万个客户,其中10万人为可以支付起高端的医疗和养老的高端客户,因此在医疗的需求、转诊、体检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医养模式重在预防

泰康之家CEO刘挺军称,保险公司进入医疗的产业,既有存量也有增量,两者都有机会,存量中有一些管理较好的,可以通过并购进行,但增量更可观。刘挺军算了笔账,国家规划到2020年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将达到8万亿元,现在是2.5万亿元,还有5.5万亿元的空间。

“我们不要把过多的资源投放在治疗上,而要投放到社区中,投放在康复领域。”刘挺军说,我国三甲医院的人均住院天数为11天,而在约翰霍普金斯这样一个拥有1000张床位的医院,人均住院天数为4.5天。造成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三甲医院中没有养老机构和康复医院作为接口。发展医养结合的模式,就是要把三甲医院的床位腾出一半,住院的时间腾出一半来,不要老想着去建三甲医院,去扩张医院。

刘挺军介绍,泰康医养结合的模式,不是简单的在医院和养老社区之间建立一个转诊通道,也不是简单的在养老社区里面去配一个诊所或者康复医院,这是对医养结合的误解。传统的医疗是做病后的治疗,而养结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提前预防和病后康复,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好的健康生活质量。可见,医养结合是以预防为主导的,也是通过这样一个体系,去降低医疗的成本。

投身健康医疗热情空前

我国健康保险1982年开始出现,并在2002年前后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健康保险有了快速的发展。保监会人身险部副主任王治超说,目前市场上有100余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服务。销售的产品超过了2200多个,涵盖了疾病险、医疗险、长期的护理险和失能损失险四大类。2009年至今,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收超过了20%,支付赔款2100多亿元,为投保人积累了超过2600亿元的医疗保障基金。但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中不到2%,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大概在10%左右,量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凭借保险与健康、医疗的天然联系,与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保险公司投身医疗领域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6月23日,阳光人寿投资阳光融和医院获批,成为险企投资成立医院的首个案例。阳光融和医院项目总投入25亿元,阳光人寿将持有五成以上的股份。此前新华保险在武汉等地新华健康管理中心。

但也有失败先例。2011年,中国平安曾尝试通过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共同合作建立龙岗区中医院项目。当时这被业界看做是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颁布以来,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公立医院的首宗案例。但次年合作以失败告终,平安最后退出龙岗中医院项目。

不过先行者的态度却很坚决。正如陈东升而言,尽管医改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业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周期长、时间培育慢、回报慢的行业。但是一旦形成产业态势的时候,它将不受经济周期波动。所以,我们认为养老符合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回报和追求高回报资金的性质。可以说,人寿保险公司进军养老、医疗产业“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