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赵同生:“三朝元老”

发布时间:2014-09-12 12:38:50    作者:陈国庆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赵同生先生,今年93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曾于1939年开始在中国保险公司重庆经理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和重庆分公司工作了近十年;1979年人民保险恢复,他重回人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人生与保险结下了深深的缘,可谓保险界的“三朝元老”,是保险业的“活化石”。既是拓荒者,也是见证者。

人物档案:

赵同生

1921年4月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市。

1939年8月—1949年9月中国保险公司重庆经理处、西安经理处。

1950年1月—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重庆分公司。

1959年1月—1979年7月 重庆市人民银行。

1979年7月—1987年4月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

1987年光荣退休。

1984年5月—1992年6月 重庆市保险学会副会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21年4月9日赵同生出生于江苏镇江。从他有记忆时起,看到家中过着每况愈下的贫困生活,父亲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赋闲在家,经济来源很不稳定,母亲是农家妇女,又长期为多子女拖累。每到父亲找到工作时,日子还好过一阵,一旦失业,八口之家旳衣食就难以为继,全家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吃饭都以烧饼、面条和稀饭充饥,穿的是旧衣布衫常常是修修补补,补丁重叠。

赵同生记得他十多岁时,还穿过一件先接腰再放长的蓝布长衫。遇到上学交学费时,也是东挪西凑来解决。一段时间,还随父亲去当铺去当衣物。论学习,尽管赵同生兄妹几人在校成绩还不错,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读完小学相继辍学。1934年,赵同生父亲49岁因身患癌症而离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了养家糊口,赵同生13岁时经人介绍,去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消费合作社当营业员,看到不少同龄人在幸福的读书,赵同生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发奋努力,补上文化课。

1936年冬天,赵同生来到上海一家新开的糖号去学做生意,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年,日常工作是跑银行收货款,有时也学点进出货业务。在这里,赵同生每天晚上可以到夜校去补习功课,他觉得是件非常幸福的事。1939年8月,赵同生离开上海,绕道香港、越南辗转来到重庆,不久便由哥哥介绍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重庆经理处工作。从此,赵同生的一生与保险结下了深深的缘。


民国时期赵同生与中国保险公司同事合影(右二为赵同生)

旧社会保险的十年

中国保险公司重庆经理处日常工作主要是为中国银行放款质押品及其所办的厂矿企业、仓库的各种财产进行保险。由于按照银行既定的规范办事,不需对外招揽业务,因此,赵同生的日常工作抄抄写写算算,比较轻松。抗战时期重庆曾经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保险业一度很发达,但保险的规章制度却大多沿袭外国保险业,条款费率也是生搬硬套。赵同生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用的火险保单条款共有21条,均为中英文对照文字晦涩难懂,而且还标注“本保单中文部分译自英文,如有差异之处应以英文为准”,真是另外一个不平等的新《廿一条》条约。

种种原因的逼迫,赵同生于1942年又去了中国保险公司西安经理处,办理保险业务,从兼办到专办,由于工作认真,业务娴熟,待人热情,不久便担任了该处的业务主任。当时,西北各省中国银行所承揽的投保事项均先填暂保单,在寄往重庆和上海的中保总公司缮制正式保单,保额如超过规定限额,就要先以电报申请,审批后再保。西北多地一直是盛产棉花的地区,每年皮棉产量高达几百万担,在棉花的储存、运输、投产等各个环节中无不涉及到保险。抗战胜利后,所有的棉花贮存,加工业务均由中国保险公司、中央信讬局、太平洋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四家联合承保,赵同生所在的中国保险公司份额最大,又是主办单位,所以经理处每月的批单就有几百份,收入的保费也是当地同行业之首。

尽管赵同生的经理处只有三名工作人员,统管西北各省中行所办理的保险业务。正因为工作紧张而忙碌,赵同生逐渐探索出和制定出一套内部管理办法,如限额管理、绘图检验、账务处理和费率简化计算等,也使他成长成为保险业务的行家里手。

民国时期赵同生的出国护照

在做好保险工作的同时,发展另一个业余爱好音乐。赵同生业余时间参加了重庆银行界职工的学谊励进会,每到晚上便去那里加入歌咏、戏剧等文化活动,尤其是对唱抗战歌曲兴趣很浓,有时还到别的地方去学唱。

1940年5月26日,中国保险公司的办公楼和宿舍竟然直接被日寇炸弹所命中,赵同生和同事躲在楼下的防空洞内,也差点被阻塞得走不出来,幸运地躲过一劫。此后不久,银行励进会的活动场所也被敌机投弹烧毁。赵同生和其他爱好者的歌咏活动另行组成“重庆业余歌咏团”,除了唱一般的抗战歌曲外,主要任务是在音乐界进步人士支持下,准备演出《黄河大合唱》全曲,几个月的筹备工作搞得既紧张又艰苦,最后终于在这年12月15日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反响很好。

到西安工作的赵同生同重庆时一样,经常参加歌咏活动,他成为“西安华夏合唱团”的骨干成员,并参加了多次专场音乐会。在合唱团内结识了他的爱人,并于1945年9月9日结婚成家。赵同生在保险经理处的工作一直坚持到1949年春西安解放。

人民保险开创的十年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当即在国内各省市接受改造旧保险业,并组建各级新的机构,逐步开展各种保险业务。赵同生于1950年1月在重庆进入刚筹备成立的人保公司西南区公司工作,同年3月份去江津筹建中心支公司。5月份返回区公司,担任财产保险科运输工具险股股长,开始时业务很少,主要搞调研工作,初步摸清了在长江和嘉陵江行驶的运输船只的情况。不久区公司机构扩大,赵同生改任防灾理赔科科长,委任状由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签发,至今他珍藏着这份珍贵的证书。防灾科主要任务是协助处理一些全大区有关防灾和理赔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195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南区公司防灾理赔科同志合影(一排左二为赵同生)

1953年因大区撤销,赵同生转入重庆市分公司任防灾理赔科科长,工作紧张而快乐,忙碌而充实,一年处理千余件理赔案件。几年后,1956年防理科撤并到业务科,赵同生于1956年8月被派往北京中央财贸干校参加保险班学习,1957年7月结业,结业前曾在中南海怀仁堂前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张一米多长的照片,今天保存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荣誉陈列室。


1953年赵同生任命书

在学习的一年时间内,赵同生除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外,生活也比较轻松活跃,被选为本班学员俱乐部主任,在课余发挥爱好文艺的特长。在江津筹建保险公司时,赵同生有机会协助当地银行业余搞教歌活动,还在筹办一次大规模军民联欢晚会中,和当地部分教师和干部一道,临时组织了一组大合唱节目,内容有《大生产》、《解放区的天》两部合唱。在对着镜子不断勤学苦练中,赵同生生平第一次当上了歌咏队的指挥。

1950年5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的歌咏队在全市举办的红五月歌咏比赛上,以百人队伍演唱了《工厂日夜忙》等合唱歌曲,并在参赛的27个单位中获得了乙组第一名,接受了市总工会赠送的写着“为抗美援朝和人民胜利而歌唱”的锦旗,不仅大家深受鼓舞,也提高了人民保险在社会上的影响。1953年赵同生被批准为重庆市音乐工作者协会会员,同年考入重庆市广播新歌合唱团,以后每星期六、日赵同生都两次去广播电台。

1955年赵同生曾指挥过财贸职工上百人的歌咏队演唱聂耳的几首歌曲。在歌曲创作方面,除了1950年赵同生为一首外国合唱歌曲编写过《歌颂胜利》的歌词外,1959年初又为一刊物上的《劳动的赞歌》歌词谱曲,并首次刊登在5月6日出刊的《重庆群众文化报》上,赵同生开始成为一名教唱、作曲、指挥兼备的歌咏爱好者。


1957年赵同生的中央财干校结业证书


1957年7月赵同生在中央财干校结业,于中南海怀仁堂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9年全国撤销保险机构,赵同生和大家一样,思想上很想不通,但也无处去诉说。赵同生当时身为营业科长,还要负责处理业务善后工作,与其他四个同志一道,为业务清理搞了整整一年的结束工作。

根据有关安排,业务清理组的日常工作除了为未到期的财险业务继续负责到期外,大量工作是处理全市十余万份简易人身保险业务的退保退费事项。这一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可以说是十分困难和繁琐的。根据县市分片设组,集中清退,经过廿天时间,已为80%的保户办理了退费,但仍有26000多户无法联系上。此后,赵同生与几位同志登门入户,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一个街道、一个地段集中寻访的基础上,还对很多情况有变化、联系困难的保户,通过查人员工作去向、查家庭成员住址、问街道群众和老邻居、问所在单位变动情况、问同时投保的已退户等办法,四处打听和发出通知,就这样经过几个月,在市内郊外,大街小巷一处处跟踪追迹,终于在1959年底使业务清理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广大保户对他们如此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都表示感谢,还收到数十封感谢信,渝中区有位保户说:“过去只听说送戏上门,现在我的保单已经失效了,你们还千方百计把钱送上门来,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了!”


195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业务清理组合影(一排中为赵同生)

完成业务清理工作,赵同生与同志们依依惜别。有个业务员眼里含着泪说:“群众想保险,我们也愿意干,你们为什么给停办了?”赵同生听了心里如打翻的五味瓶,但他也坚信总有一天人民保险要恢复,他下意识将自己用过的保险资料和教材保存下来,希望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赵同生于1960年底正式调到市人民银行搞储蓄宣传工作,具体任务是协助组织宣传活动,编储蓄小报和不时下区县去了解完成任务的情况。 此后赵同生在人民银行工作到1979年。

重回保险 如愿以偿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这一天!一盼就是近二十年!1979年上半年,终于传来了我国国内保险业务即将恢复办理的大好讯息,赵同生喜出望外,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8月份,赵同生和其他四位同志受命成立重庆市分公司的筹备小组。当时重庆保险业恢复的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从外部来说,保险停办了二十年,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相当陌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保险意识;从内部来说,一无机构、二无干部、三无办公地点和办公用具,因此深感恢复工作比当初开创还艰难。

赵同生如太极高手,气定神闲,使出三招:第一招“招兵买马”,依靠重庆财贸学校首先办起为期两年的保险中专班作为后备干部来源,应急的办法把留在银行工作的全部五十年代“老保险”名单列出来,然后通过各区县银行商调老同志归队,一下子就来了30余人,正是吹响集了结号,“老保险”归了队;第二招“人员培训”,赵同生带头编写有关业务资料,办起了人人都参加的短期培训班;第三招“安营扎寨”,先从银行腾出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再摆上几张桌椅,来个“现打锣鼓现开张”,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条件,在1980年1月3日就挂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的牌子,铺开了摊子,成为全国行动最快、最早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

在筹备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赵同生被任命为重庆市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后又正式任命为主持公司日常工作的副经理。在展业方面,尽管人员多是“知天命”的中老年人,但大家工作热情高,干劲足,有些“拼命三郎”的味道,常常奔波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坡坡坎坎之中宣传联系业务。没有业务单证就自制油印凭证;没有业务用车,凭着“一张嘴两条腿,三个文件身上揣”,深入一线展业;没有业务经费,就向当地银行借来1万元作为开办费。赵同生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头招揽到全市第一笔业务,平时是白天忙日常业务,晚上加班研究工作。约有半年多时间,主要就凭着几个有关文件联系各方,基本上是用手工的展业方法,从点到面,由少到多,争取到一笔又一笔的业务,而且还积累了几项好的经验和方法。重庆分公司的展业方法和业务发展经验在全国有关会议上进行先进交流与推广。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在恢复国内保险的第一年,重庆人保的业务规模就达到了承保金额17亿元,收入保费400多万元,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复业后的第二年,面临到另一场严峻考验。先是1981年春季,市内6个区发生较大面积的暴风雨灾害,紧接着7月份长江、嘉陵江两岸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受灾面积更遍及全市10个区县、66个街道,造成人民财产的直接损失就有2亿多元,其中也波及500多个投保单位和个人。严峻的困难面前,大家没有妥协,没有屈服。赵同生与全公司几十名保险干部在大量的灾害预报和现场查勘工作中,日夜奋战,踏着污泥,淌过污水,深一脚浅一脚。既要奔赴灾害现场,又要对损失情况进行核损和理赔,任务颇为紧张。经过整整两个月时间,在公司上下通力合作和有关部门协助配合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救灾和赔偿工作,支付赔款1300多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保险的赞誉,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有一家单位送来了“人民保险真保险,人民保险为人民”的锦旗。新华社四川分社《国内动态清样》中也说:“在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中,国内长期默默无闻的保险公司发挥了特殊作用,使人大开眼界”。

1982年重庆分公司在健全机构人员的基础上,更加扩大了业务规模,到1983年底,全年保费已超过恢复后第一年的4倍,达到保额68亿元,保费收入2000万元,为业务规模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重庆分公司在开始恢复国内保险的四年间,犹如开足马力的机车,轰鸣着风驰电掣全速前行。

1982年赵同生赴京,参加《保险概论》和《防灾理赔》的修编工作。经再次定稿后,1983年由在秦皇岛举办的全国保险师资班试用,赵同生也在那里担任了数月的《防灾理赔》教师,此后这一教材为安徽、四川、辽宁等省银行干校付印广泛运用。1984年在保险公司机构升格之际,赵同生因年龄而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及市保险学会副会长。几年里,赵同生与其他同志合作,经常开展保险学术研究,尤其是在保险与法制方面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开拓思想,统一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赵同生为保险干部业务培训使劲出力,除编写出全国通用的部分保险教材外,曾先后参加了十几期干部培训的授课工作。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1987年赵同生被评为全国保险业中首批高级经济师。也就在这一年,赵同生虽然办理了干部退休手续,但被公司返聘任用,继续发挥余热。在重庆市保险学会,赵同生和其他同志曾先后组织过20多次不同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后来有注意搜集和编写重庆及原西南地区的保险史料。先后写出保险论文120篇约70万字,其中绝大部分刊登在国内有关保险刊物上,有些论文在省市学术讨论会进行发言交流,有些论文获得不同奖项。

1992年赵同生正式离开工作岗位,他仍笔耕不止,进行写作,《中国保险简史》和武汉大学出版的《财产保险学》等典籍的编写。多次为全省及全市保险系统内部及重庆财贸校、电视大学、银行干校等处授课,其中全市系统举办19期干部培训班,赵同生成为讲课的主要力量,授课在一千课时以上,尽到了一个老保险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他用“执著、奉献、责任、使命”书写着每一天,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更像火炬,熄灭自己传递着光明!

200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赵同生除竭力提供有关历史资料、著文论述业务发展经验教训外,还写下了一首诗:“喜迎保险六十春,时逢国庆齐欢腾。神州处处凯歌扬,爱心事业正兴盛。回首来时风雨路,几经坎坷犹奋进。两度创业成就显,辛勤耕耘几代人。改革开放结硕果,再创佳绩绣前程。”表达了一个多年保险从业者热爱保险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片赤子之心。

1986年起赵同生还参加了新成立的重庆老年合唱团,而且历经二十余个春秋,一直坚持,为晚年生活找到一个“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快乐场所。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赵同生还为退休前的所在单位做过多次合唱排练和指挥工作,先后在市级机关歌咏比赛、庆祝全市“三庆”、本系统文艺汇演、“保险杯”老年演唱大会及保险教学等活动中进行演出,展示了保险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奕奕风采。 在老年合唱团十多年的演唱活动中,费时最久、影响至深的,莫过于从1996年先后四届参加全国老年合唱大赛,这一重大赛事均由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每次都有全国各省市七、八十个合唱队伍,四千多位老年歌友参加。赵同生领衔的重庆代表队先后获得“红梅奖”第一名、铜奖第一名、银奖第二名等好成绩。

2008年年底,重庆政协出版《金融史话》,赵同生为保险章节写了20多篇专稿,占据全部保险内容的绝大部分。近两年,赵同生先后给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重庆保险学会捐赠了自己珍藏的部分保险资料和实物。赵同生用一点光点亮周围更多的灯火,他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

赵同生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坚持自己的生活爱好,并为之付出努力,就能在生活中始终充满活力,能为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做出一定成绩来,无愧自己的人生。”

和笔者面对面交谈,赵老曾动情地说:“我的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保险;二是音乐。保险是我的事业,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安身立命,成就人生;音乐是我的爱好,爱好给了力量和信心,使我快乐一生,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