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英商立德乐:重庆利川保险公司之父

发布时间:2014-11-14 11:06:40    作者:王珏麟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英国商人立德乐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闯进中国西部的洋人。1898年2月15日,他购置7吨小火轮“利川号”,自任船长,亲自驾驶“利川”号试航川江。那年他58岁。试航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经过20多天的艰苦航行,于3月9日到了重庆。当时在重庆的英、美、日领事,组织百名人士,乘数条木船去朝天门码头迎接。当地政府官员也带领船只列队江中,张灯结彩、鸣锣放炮迎候。上万的老百姓拥到江边观看。从此,包括国外商船与炮舰在内的机动船接踵而至,中国经济主权遭到严重侵害的同时,重庆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也由此开始。
 

1898年3月,立德乐驾驶7吨小火轮“利川号”从宜昌抵达重庆。

立德乐其人

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出生于1838年。英国曼彻斯特人,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859年,仅仅只有21岁的他和许多英国人一样,来到中国淘金冒险。起初他在香港一家德国洋行当茶叶检验员。1860年,赴上海加入外籍军团,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他加入洋枪队,配合清军参与屠杀太平天国战士。此外还装扮成商人,先后到江苏、浙江等省刺探太平军情报。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立德乐被清政府授予三品官衔。此后,立德乐开设立德乐洋行。《大不列颠名人录》至今仍称赞他是“开发中国西部的第一人”。《重庆历史名人录》把立德乐列为在渝留下业绩的12位外国友人之一,与史迪威、陈纳德、金九等人齐名。

争夺川江航运权

1874年英、法、美驻华公使因船载洋货入川被川省官员扣留,借机要挟,试探清政府对洋货入川的态度。1876年6月2日,英国公使威妥码提出8条要求,其中第5条要求英国派员驻重庆,遭到清政府拒绝。1876年9月13日《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其中特别规定:“四川重庆府可由英国派员旅居,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轮船未抵重庆之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俟轮船上驶后再行议办。”立德乐立即意识到:是否能驾轮驶抵重庆,已成为打开重庆,进入西南的关键。出于对英国在华贸易利益的考虑,立德乐力主在长江上游通航轮船,争夺川江航运权。

依据他的考察,只要操纵灵便、吃水浅、马力强大的轮船,便能开进川江。立德乐先是重金聘请同胞蒲南田率测量队,深入川江水道,绘制航线图,并沿江安设标杆、浮标,炸毁江中险滩暗礁。随后,英国政府又资助他三千英镑,还派遣重庆海关职员率工程人员,前往云阳县治理险段新滩。相对而言,汉宜轮运的开通较为容易,而川江轮运的开通则较为困难。

第一次入川:1883年2月,立德乐夫妇将孩子留在上海,搭轮船先到汉口,改乘木船进入川江。经40天艰苦航行,抵达重庆,探索在中国西部开展贸易的可能性。沿途所经之地,立德乐无不仔细观察,滩急水险之处,还认真作记录,详细描绘和介绍了川东古道沿线风光。他是这样记录清水溪沿途和歌乐山的魅力风景的:“歌乐山沿途都是参天古树,跳蹬河(清水溪)中有许多大石头,行人踩着石头过河,因此当地人称之为跳蹬河。”后来,立德乐著成《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书中断言,川江完全可以通行轮船。该书成为打开重庆通往世界大门的钥匙。

第二次入川:1884年,立德乐购置“彝陵”号轮船,载运客货,行驶宜昌—汉口航线,待机入川,积累资金和行船经验。但由于此船马力小,无法逆流而上,最终放弃。

1885年,立德乐以1万英镑向英国克来德厂订造了一条排水量304吨、动力十足的轮船,取名“固陵”号。并向清政府申请宜昌、重庆之间航行执照。1887年7月20日,立德乐的川江轮船公司,将“固陵”号轮船运抵上海。1888年装配完毕,准备驾船入川试航川江。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清政府发给立德乐行轮执照。后来,由于四川绅士和民众特别是依靠木船为生的广大船工的反对而未能实施。

1890年3月21日,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北京签字。其主要内容有:“1.明确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2.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3.此等船只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装载运货与轮船自上海赴宜昌往来所载之货无异,即照条约税则及长江统共章程一律办理。4.俟中国有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允准英国轮船一体驶往该口。”该条约规定,以重庆开埠为条件,停止英国轮船驶入川江。清政府用12万两银买下立德乐的轮船和在宜昌的码头等设施,该船转交招商局改行汉宜航线。交换条件是立德乐10年之内不得再次置轮入川。立德乐试航峡江的企图失败。

1891年初,英国派驻重庆的首任税务司霍伯林到职后,立即会晤当时重庆关监督张华奎,软硬兼施,强迫订立了《重庆新关试办章程》和《重庆新关船只来往宜昌重庆通商试办章程》,为英国人在峡江商贸取得许多特权。其中,他们要求清政府认可挂英国旗的船只在所有关卡通行无阻。英国人先行获得此特权,其他列强纷纷效仿。这种享有特权的通商船只,在峡江发展历史上叫“挂旗船”。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糖帮公所”正式开关,重庆正式开埠,成为对外开放的第20个通商口岸。重庆开埠后50余家各国商行通过川江水道先后入渝,争相在川江上办起轮船公司。由于洋人轮船生意因快捷,收费便宜许多,传统的沿江船帮饱受冲击,生意一蹶不振。外国轮船公司倚仗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政治上的特权,一度垄断了川江航运权,使中国的官船民船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川江航运权丧失殆尽。

第三次入川:1898年2月,立德乐在等待10年后,开始他的第三次入川。他在上海订造了一艘船长55英尺、宽10英尺,总重10吨,每小时可行9海里的小火轮“利川”号。

这一次,他邀请英国驻华大使致书宜昌官厅,措词强硬,声称拒绝商议。当时,宜昌官府屈服,允准“利川”轮通过峡江入川。该轮于1898年1月15日由上海西上,历时3周到达宜昌。1898年2月15日,“利川”号由宜昌出发,并由宜昌官府专派炮船一艘,水手12名,救生船1艘,水手6名,护送进入峡江,直驶重庆。

经过20多天的艰难跋涉,“利川”轮3月8日晚泊靠距重庆30里的唐家沱,3月9日晨到达重庆。这次溯江西上获得探航成功。随后,立德乐筹组专行川江的轮船公司,但由于义和团运动而破灭。重庆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利川”轮试航重庆,目的是获取大西南资源,扩大英国产品市场,客观上推动了四川和重庆商业贸易,同时宣告了川江轮船航行时代到来,至少推进重庆近代化历程200年。


这张邮票发行于1893年,可能是重庆发行的最早的邮票。邮票票面只有“重庆”、“利川公司”、“二分”等几个字样,由英国商人、冒险家立德乐发行,全称为“内地重庆,利川公司“。

开设“立德乐洋行”

1890年,立德乐在重庆南滨路,现上新街新码头34号,开办了“立德乐洋行”,主要经营四川土特产和外国舶来品。这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家外商洋行。

1891年5月26日,立德乐租用川江民船,满载着洋油、海带、洋布等货物,驶抵重庆。同年,立德乐用“永租”的方式,将南岸上新街、马鞍山、瓦厂湾、九湾十八堡连绵数十里的沿江土地占为己有,用来修建厂房、货栈、别墅等。1892年,他在重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运输公司—重庆有限转运公司。在南岸开办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猪鬃厂。在外商纷纷收购下,四川、重庆猪鬃和各种土货价格大涨。据当时统计,仅猪鬃价格便陡涨了27%,且产品远销国内外。

1898年,立德乐趁江北两家煤矿主发生纠纷之机,乘隙而入申请开矿。1904年4月,立德乐成立“华英煤铁矿务有限公司”,由此取得五十年的煤铁开采权。同年,立德乐将洋行转让给隆茂洋行经营,后来又经历了太古、平和洋行,几经演变。新中国建立后,立德乐在南岸修建的仓库、货栈等建筑在一次大火中烧毁了部分建筑,如今立德乐洋行老建筑的石雕大门、别墅、仓库等都在,由南岸区政府接管并使用。

成立利川保险公司

重庆被迫正式开埠后,以英商为首的各国经济势力相继侵入,纷纷在重庆设立工商企业和航运机构,进行经济侵略。与此同时,外商在重庆也开始设立保险公司和分公司。

1891年,英商太古洋行和怡和洋行在重庆设立分公司。1893年1月,英国领事法雷斯函告成都将军四川总督:英国商人立德乐筹备资本,拟在重庆设立利川保险公司,为客货保险。并函附利川保险公司章程。

1893年3月27日,《申报》报道:立德乐洋行利川保险公司,近因江水浅涸,无甚险阻,投保者甚是踊跃,闻立德乐已携眷东下。4月4日,盛宣怀函告轮船招商局:查下游通商各埠,均各设有保险之举。重庆既为通商口岸,自难阻其设立保险公司。此举有无与招商局利权窒碍之处,将来仁济和保险局可否援照办理,望即商议,三日内议复。

1893年4月6日,轮船招商局议决如下:英商立德乐所设利川保险公司与仁济和保险公司利权尚无多大威胁。其理由在于,仁济和原系有限公司,目前不宜试办宜渝水路客货保险。“惟川江道远路长,水急滩多,风险甚重。由渝至宜下水之船,旬日即达。由宜至渝上水之船,沿途逆流,至快两旬,迟则月余到埠,中途乏人照管,难以稽查。尤恐船户与沪主从中串弄,弊窦发生,防不胜防。并闻此等挂旗船如遇滩搁阻浅,每致湿货,即在中途摊晒换船,系属常有之事。一经保险,其船户人等,更不当心。似此情形,本局仁济和保险公司,实不宜经保渝宜川河货口关。

1893年,立德乐洋行在重庆设立利川保险公司,主要经营重庆与宜昌之间“挂旗船”的货物运输保险和船舶保险。挂旗船简称旗船。一般是指外商雇佣中国木船航驶长江,须向海关完税,领取船照,并将关旗及雇主洋行行旗悬挂船上,始允出港口。旗船经过的沿途关卡,仅呈验海关船照,而不受其节制。故称之为挂旗船。“挂旗船”只在重庆海关缴纳一次关税,一路畅行无阻。不仅如此,凡这类船出事,当地政府都必须对“挂旗船”报案优先处理。以区别于中国人向沿途关卡交纳厘金的厘金船。

据统计,1891年进出重庆港的挂旗木船是607艘次。到1899年,进出重庆港的挂旗木船已经多达2908艘次。但在当年度利川保险公司亏损严重。宝裕保险公司对此作了分析:“中部的富商本来是不想保险的,他们宁愿把货物分成好几条帆船装运,自行承担风险,但是小商人,常常是孤注一掷把全部资本投到一次货运上。他们要利用立德乐提供的现成的保险办法。现在看来,最初他低估了川江的风险。”

位于重庆朝天门历史名人馆内的立德乐塑像。

阿绮波德·立德乐的放足运动

阿绮波德·立德乐,是立德乐的夫人。其父亲是上海工部局英国官员欧根纳。阿绮波德·立德乐的头衔比较多,例如作家、冒险家、摄影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崇拜哥伦布,喜欢冒险,并酷爱文学与摄影。作为重庆城市的开拓者,她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在她一生中最为光彩和有价值的贡献是在川渝进行的放足运动。

当时中国妇女缠足的野蛮习俗,对立德乐夫人刺激很大。她反对妇女缠足并发起成立“天足会”,自任会长。她在成都演说并教唱《勿缠足歌》,宣传放脚。当时,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招商局为她提供了免费周游全国的条件,并得到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的支持。谈及成立天足会的目的,立德乐夫人在《穿蓝色长衫的国度》一书中写到:“肢体不全,愚昧、多病的母亲生育和抚养的儿子会与他们的母亲一样……”。1908年,立德乐夫妇离渝返英。回国不久后立德乐去世。

【参考文献】

1.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保险史.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2.颜鹏飞、李明炀、曹圃主编/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3.王绍荃/四川内河航运史:古、近代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4.梦回三峡博客:列强怎样打开峡江通航大门

5.部分照片来自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