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公益的校园路

——年度公益热点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4-12-01 09:57:28    作者:本报记者 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险、公益、校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词汇,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需求量大、可操作性强等原因,近年来,公益活动进校园成为社会上各家公司、机构的重头戏,其中也包括了保险业。从为贫困山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改善学习条件等方面进行财物的支持,到边远山区支教、进校园传播公益知识和理念等方面的人力支持,校园公益可谓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

而保险业在这方面,从监管机构到大政方针,从派出机构到行业社团,从保险公司到保险人,都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公益支持。

政策的指挥棒

随着保险业对校园公益活动的探索和实践,保险进校园也成为保险业的顶层设计之一。

在今年8月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其中就包括了要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

“新国十条”发布之后,全国各地也陆续根据国务院的文件,制定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落地性意见,其中对加强校园保险教育和提升保险意识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四川版的“新国十条”中提出,建立完善保险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教育,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山西版的“新国十条”提出,对保险公益宣传实施免费或费用优惠政策,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上海版的“新国十条”提出,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推动保险知识进校园等等。

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对保险知识进校园总体上沿袭“新国十条”中的说法,但具体措辞、前后语境也略有差异,显示出了各地的特色发展思路。

行业的脚步

近年来,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安排了安全教育课和防灾演练。而保险进校园一直是保监会甚为注重的,与进社区、进农村一起成为保险知识普及的重要领域。在保监会的大力提倡之下,各地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都创造了富有活力的进校园活动。

传统的校园教育中,并没有对各种风险的教育。而保险知识进校园,正好可以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例如,广东保险学会在广州第89中学举办的“保险知识进学校”讲座活动,由讲师为80余名师生介绍了如何认识身边风险、保险的作用等知识。而这只是宏大的计划中的一环。该学会的讲师团以广州、佛山、阳江等18所学校为试点,面向3000余名学生讲授风险管理和保险基础知识。

给贫困山区学校捐助图书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公益行动,保险业也不例外。在为学生捐助的图书中,既有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更有保险业独有的保险类读物。例如广西保监局为中越边境的贫困山区小学谨汤村完小送去一批由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编写的“小保学保险”系列丛书。对于中学生而言,早在去年,保监会、社科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编写的《保险伴我一生——中学生保险知识》正式被列为其保险教育知识读本。

做讲座、送图书,这是在知识层面的做法,而在风险防范方面,则更应该加强实践性的教育。例如宁波保监局创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将风险与保险知识教育与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素质教育相结合。在这方面,相比之下,其他行业的进校园活动做的更为丰富可行,比如消防部门举办的校园灭火演练,或者体育类的公益活动,其互动性、趣味性更强,效果更好,值得保险业借鉴学习。

在“新国十条”要求的提升保险意识之外,很多机构也根据自身企业文化,开展了捐助希望学校、改善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公益活动。例如,新华保险河北分公司在邯郸市肥乡县元固乡沙窝村小学举办公益捐助活动,看到学校整体教学环境比较落后,桌椅板凳、黑板使用多年已破旧不堪,立即成立预备小组,迅速筹备物资,在短时间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批教学用具。

未来的路

校园公益,也简单也不简单。由于对象广泛、可操作性强、花费不高、需要人力不多,而且各种公益模式较为成熟,所以对机构或者公司而言,是相对简单。而反过来看,正是由于参与者众多,各种做法众多,想要在校园公益中创新,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命题。

盲目的进校园活动,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占用日常学习时间,同时也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因此,在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除了强调提升学生保险意识之外,并没有明确提出保险进校园等活动要求。

校园公益究竟需不需要创新?是不是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做简单的活动就可以?答案是否定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认知的提升,在这些背景下,如何创造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公益形式,必须成为行业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