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谁来守护失能老人

发布时间:2015-03-04 09:37:46    作者:记者 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按: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越来越被各界关注。本期《生命周刊》关注长期护理这一话题。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居家、机构还是社区?谁来支付长期护理的费用,如何支付?如何招募、培训和维持服务人员?这些问题有待深入求解。


煦暖的阳光里,一位老人在病床上睡着了。 本报记者 刘书勇/摄

三年前,71岁的张女士突发心脏病住进医院,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身体却一天天衰弱下去。不久后,脑梗悄然而至,夺去了张女士说话、吃饭和走路的权利。自此,张女士彻底成为了一位失能老人。

张女士是我国众多失能老人中的一位。资料显示,到今年年底,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到4000万人。这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给予长期护理。

家庭照顾

目前,绝大部分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员负责照料。这项“工作”对家庭成员无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张女士发病之后,一直由她的两个孩子照顾。

“母亲不会吞咽,又不肯插胃管,每次吃饭我们必须要把食物送到她的喉咙深处。同时,为了让她的口腔不受伤,我们要压住她的舌头。母亲不肯配合,总是反抗,还去咬我们的手。每次吃饭就和打仗一样。”张女士的儿子李先生说。

李先生坦言,护理失能的母亲让自己和姐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内心的煎熬。

张女士患病之初,李先生和姐姐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超常努力,使患病的母亲减少痛苦、早日康复。然而,看着母亲无可挽回地一天天衰弱下去,李先生时常感到绝望,无所适从。

李先生今年43岁,他和姐姐都是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李先生不得不在单位请长假,加重了其经济压力。李先生请假之后,每月收入锐减,自己小家庭的生活费用加上母亲的部分医疗费用,时常令李先生捉襟见肘。

李先生所面临的情况并不是特例。一项调查显示,需要照护的老人主要由家庭成员照料的在城市中占比为90.8%,农村的这一比例更高达97.3%。

然而这一护理模式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家庭小型化、妇女广泛就业、现代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劳动强度增加,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强等等因素,都使担负长期护理任务的家庭成员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同时,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能够承担家庭护理的人力资源迅速减少,对未来老年长期护理造成潜在的巨大危险。今后,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有专家曾预测, 2010~2030年,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将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长期护理险在多地展开试点。2月26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68期“经济每月谈”上指出,我国在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功能已经大为削弱,必须要由社会相应建立这方面的养老保障功能。他认为,解决大量失能半失能人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必须要加强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建立长期照护制度。

机构照护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家庭护理问题逐渐显现之后,机构护理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从1984年起,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老年保健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大城市相继设立了老年病医院、老年人护理院或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地(市)、县(市)医院设老年病门诊,有的街道和乡镇设老年病门诊或老年医疗站,广泛建立老年家庭病床。其他老年机构,如老年疗养院、敬老院以及老年公寓等纷纷建成,护理工作在这些机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最初,政府将护理机构建设与管理全部包揽下来,后来发现经济负担过重,20世纪90年代,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促进了机构护理的迅速发展。

这些机构在对老年人的照护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目前缺少专项的老年卫生资金。设施建设、护理保险及人员培训,均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

另外,在管理体制上,也需要尽快整合。目前社会化长期护理工作基本上涉及三个部门。卫生系统主要通过医疗机构负责老年护理工作,如护理院、老年病院,同时负责全国的社区卫生工作。民政部门主要通过设立养老机构负责向一部分特殊群体老年人(三无老人)提供生活性照料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包括两个基本类型,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由卫生部门负责。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由人社部部负责。但是,没有一个部门专门针对长期护理工作的管理,因此很难解决老年护理发展中的结构性和政策性问题。

人力资源短缺也是这些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能够满足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绝大多数护理机构及社区中专业护理人员非常少,护理员大多数是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退休职工、临时打工者。他们缺乏老年基本护理知识,仅能做家政服务或简单的康复护理。而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现状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招募与稳定。机构中的管理人员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无论在方法方面还是在结构方面,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状况也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中未能提供培养护理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适用的专业教材。从整体来看,目前还缺少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现代高等教育和研究。

社区护理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发展社区护理的方式来解决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在家庭护理普遍弱化、正式的机构护理发展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指的是老年人分散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区提供护理服务,但不排除家庭成员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环境,这样可以使大多数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容易保持与亲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据悉,社区护理符合多数老年人的愿望,是最受欢迎的模式。北京一家社区的调查表明,31.0%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认为,如果有需要会首先求助于社区服务,61.5%的人认为,如果家人不能照顾时,会求助于社区服务。这两项合计达到92.5%,即绝大多数的高龄老人赞同建立社区护理服务。

与机构护理相比,社区护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提供的服务分散,服务递送需要交通工具和时间;多项服务累计的费用可能会较高;存在服务中断、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等。但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区护理存在许多机构护理无法相比的优势。首先,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行动和生活方式自由度高。这是被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其次,社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调查显示,住院病人的总费用明显高于社区护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