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医养结合服务全民

发布时间:2015-03-04 09:48:43    作者:记者 王方琪 宫伟瑶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从长远来看,医养结合将是长期护理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杜鹏表示,我们应当把长期护理服务定位于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全民的普遍的服务,而不是只针对少部分人的服务。

医养结合可解决老年人压床问题

记者:在大家的印象中,要实现医养结合特别难。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杜鹏:这是因为之前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比如十年前,家里有人得了脑出血,需要自己拿十万去交押金,然后才能得到治疗。现在纳入医保以后,我们不断地提高大病统筹的比例、报销的比例,所以现在如果再花十万的话,九万元由医保出,个人只需要出一万。在大病的情况下,还有更高的报销比例,个人只出少部分钱,这样大大减缓了个人压力和家庭压力。现在我们的制度和十年前比起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原来国家拿小头,家里拿大头,转变到今天,个人负担减轻了,国家负担就重了。但是这个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医养结合有好处。既然都要为你出钱,能不能转变方式,以前你非得住医院,我才给你出这个钱。在医院里,一天报销两百,如果住养老院只需要100,都是我出钱,何乐而不为?要是愿意到养老院去,为什么非得要你住院呢?

记者:医养结合能解决老年人在医院压床的问题吗?

杜鹏:对于老年人来说,真正的医养结合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养老机构也能得到必要的医疗和照顾。换句话说,很多老人住在医院,但其实不需要每天打针吃药,只是觉得在这个环境才安全。如果哪天心脏病发作,在医院可以及时救助,还是报销了医疗费和住院费。所以才会出现老年人压床的问题。

目前来说在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还很难。医院是为大量的病人服务的,如果把医院当做养老的地方,一定程度对老人来说是有好处的,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又有安全感。到了养老院里,要求提供医院的条件会造成一定问题,医务室看一般的头疼脑热没问题,但配X光机等相应的设备,用的人也是有限的。真正有这些病的人还是要去一些大医院,而且在这种地方有设备就得配备专业的医生护士,但没有那么多人看病,无法支付医生、护士的工资,更不能留住这些人。所以购买这些设备占用的房屋,聘请的医生、护士,这些资源在养老院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功能,反而会给养老院造成新的负担。

所以在医养结合的理想情况下,如果医院里的老人不需要治疗的话,可以跟附近的养老院合作,到养老院去住,医疗保险给他出一部分费用,但是这个费用会比在医院少。这些老人也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也换了另外一个环境,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同时,如果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有一些头痛脑热的病,在养老院里看病能够报销,特别是老年人在养老院里得到护理的这一部分费用也可以从医疗保险里报销的话,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医养结合。

记者:您怎么看待目前老年人压床的问题?

杜鹏: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从医疗费用来说,为了减少医疗费用和压床现象,医院通常会要求病人只住一个月就得搬出去。很多医院可能采取的是,我给老人办了出院的手续,但老人还在这里住院,过一两天我再给他办一个入院的手续。这实际上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因为人并没有动窝,人动窝的话,花费更多。比如说,我今天在北京医院住,下个月我换到协和医院住,再下个月我再换一个医院。其实这个费用你看起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压床,整个这批人还是占用着同一批医疗资源。这样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你每换一个地方,你入院一次你得重新检查一次,化验也得重做一个。所以说费用还是从医保里出了,但这只是从形式上解决了压床问题,实质上并没有实现医养结合,钱还是从医疗保险的费用里出的。

假如有一个老人在医院里不太需要治疗,但是他天天在医院住着,他的家人就得天天去医院陪着他。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护理场所,这个场所相对医院钱不用增加太多?因为他现在住院可以报的,一旦搬到一个养老院,养老院就得自费。假如养老院一个月要交4000元,但是医院只要自己交200元,这样他自然就在医院里耗下去了。所以说医养结合首先要打通这个通道,接下来就是老人可以住在养老院里,这样打个点滴需要基本治疗的时候也能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并在养老院报销费用。现在许多养老院还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老人们不愿意住在养老院里的原因,同时也是现阶段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应该打通的地方。在服务的质量方面,养老院一般不会超过医院的服务质量,虽然现在医院床位紧张而且环境也一般,但是多数养老院会更差。一个中老年护理员和一个专业护士肯定不一样,老人肯定更希望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这是双方人员上的差距。

应定位于基本养老服务

记者:长期护理制度的制定,是否和基本养老服务相结合?

杜鹏:我们应当把长期护理服务定位于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全民的普遍的服务,而不是只针对少部分人的服务。

现在许多政府项目都是面向低收入、三无老人这些特殊群体。但是基本养老服务应当面向所有人,不管收入高低,政府都确保他们他可以享受到基本养老服务。当然,不愿俩人住一屋,或一人住一屋,觉得条件比较差,那你可以说我有这个能力找一些私立的养老院,住更好的。但是作为一般人来说,你给他保证是什么样基本情况,基本服务的提供。如果仅仅是保证低收入、三无、五保的老人,相当于在九年义务里只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帮助了那些失学辍学的儿童,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绝大多数不是这种情况的人不应该接受教育。所以,前些年我们在大力发展特殊困难群体的护理服务方面时,可能忽略了其他大多数老年人更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全国来看,已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青岛、无锡等地基本上还是聚焦到失能、半失能这部分人员,就是不到10%的这部分人。而不是基本的养老服务,只是其中的一块,就是最迫切需要的服务。当然这也很重要,这是最保底的。

记者:您是否可以谈谈长期护理未来的趋势?

杜鹏:原来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分割的,其实从来都没有占到过主流。因为绝大多数老人是不在保险之内的。农民的老人占了57%,过去农民占80%以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70%农民老人,城里人占30%。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人员有离退休金的只占30%。70%的老人没有覆盖在保险制度里,部分人有保险,主体部分没有保险;发展到现在,所有人覆盖在社会保障制度下,但不是说已经把所有人都包括进来了,针对每一部分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有了。

从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明显转变,但同时我们还有商业保险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的形式。长期护理也是如此,现在有商业保险,下一步可能有部分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比如一些地区试点。发展到后面,全国都实行一种制度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还会有商业保险的存在作为补充,一般社会保险只保基本,靠养老金成不了富人,只是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将来的长期护理保险也是只保证最基本的护理需求,提供普通养老院的一般照料,但是一定还有想得到更好照料的人,想要享受像泰康之家那样的环境,就要参加商业保险来作为补充。所以长期护理保险大致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的发展,从纯粹的商业保险,发展到一些城市在试点政府主导的模式,到最后全国形成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模式并存。

可以预见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