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迅速暴露出来。
■相关配套政策虽然整体趋势向好,然而进度却比较缓慢。医生多点执业政策需进一步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也期盼早日落地。
■行业标准还没有建立,这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现有标准缺失,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硬件端的数据检测以及在线问诊模式规范两方面。
医疗设备硬件端方面,包括移动医疗应用端在内的不同应用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根据《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现有移动医疗APP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款,且依旧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移动医疗的功能应用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具体包括个人体征检测、个人健康数据管理等。但是,这些应用所积累的数据能否真正反映用户的健康状况?相关监测指标是否具备医疗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此,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权威的规范。由此将可能带来数据冗余、利用率低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出现反馈结果不同等问题,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信任危机。
在线问诊方面,用户提问方式缺乏统一和科学的标准,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描述未必准确,医生难以给出正确的诊疗方案,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信息孤岛现象显著,有待突破。
一方面,各医院数据自成体系,互相之间不能共享。
由于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问题,我国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以及药品和耗材数据库等都是各地区政府或各地医院独立管理,医疗信息难以共享和流通。同时,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的诊疗记录由各个医院自己保存,比如友谊医院看不到协和医院的诊疗记录。
另一方面,医院内和医院外彼此独立,医疗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现有的医院外的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大多由不同企业开发的智能硬件分别采集,有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使用这些硬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管理,其信息对医生的诊断能够起到极大辅助作用。但是,目前的个人健康数据不能实现规范的整合,这些数据与医院的个人诊疗数据也没有实现有效对接,那么,原本大量的用户健康数据拿到医院就变得没有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