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

“就地养老”是未来主要趋势

发布时间:2015-07-22 13:09:25    作者:宫伟瑶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近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就地养老”是未来养老主要趋势。

养老机构发展四大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从老年人需求来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不断下降,这导致了服务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服务内容要求丰富,除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之外,更需要借助工具和辅助设施的工具性服务需求。二是服务需求在专业方面不断递进。三是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注重就近、便捷,更加注重服务的可获性和可及性。

因此,相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机构服务,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特点的是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获得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即“就地养老”。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养老机构郊区化态势,使得老年人脱离原有生活圈,甚至割裂了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致使养老机构原本的隔离化特征更趋突出。另外,国内外多项环境行为学研究也表明,大型养老机构中宽大留白的空间容易引起老年人的空间认知障碍,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专业化需求的提高,未来的养老机构应尽可能的社区化,即依托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这既符合老年人对机构服务的需求,也符合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化发展的大趋势,符合老年人“就地养老”的现实要求。

《报告》除了提出“就地养老”是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趋势外,还提出未来养老机构发展四大发展趋势。一是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主体。二是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三是养老机构养医结合发展趋势将更加紧密。四是养老机构服务将向更亲情化、人性化发展。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报告》课题组组长吴玉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我国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迅速提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对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报告》指出,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组织,主要服务对象应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机构应划分为三类:自理型养老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和养护型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应分别以自理老年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数量规模发展迅速,服务类型更加多样,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员队伍逐渐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养老机构双轨运行,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全;养老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提高等问题。

供给格局亟待改变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机构在档次上分布不均,呈现“哑铃形”。

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特别是资金薄弱的民办养老机构没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这些机构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居住拥挤,没有基本的医疗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服务内容单一,仅能提供吃、住等最基本的服务。服务水平有限,老年人在这样的机构中很难享受到称心的服务。

另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专门服务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这些养老机构地理位置优越,装饰豪华高档,硬件设施完备,服务内容丰富,照料品质卓越,老年人在这些机构可以获得无微不至的高品质服务。两者相比,前一类机构服务质量较低,但收费低廉;后一类机构服务质量很高,但收费高昂。

针对这两类机构,许多子女和老人既不愿意选择前一类养老机构,又无力承担后一类养老机构的高额收费,而是需要服务和收费介于二者之间的处于中等水平的养老机构。但目前市场上这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还比较低,养老机构的档次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大量中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应重点发展满足中等收入老年人经济水平的中档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的结构调整为更为合理的“橄榄形”分布。

整体购买能力不足

《报告》指出,老年人的购买能力是决定其是否产生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国老年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他们购买养老机构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在职人员不同,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养老金。2014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均2061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每月人均约为100元,整体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了老年人购买机构服务的能力不高。此次“十二城市调查”显示,被访养老机构平均每月收费水平为2134元,其中,被访公办养老机构平均每月为1919元,被访民非养老机构为2201元,被访民办营利养老机构为2133元。

这十二个城市并不都是一线发达城市,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水平相对较低,但这已明显高出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如入住养老机构就要花掉所有的养老金。至于城乡居民,如果要入住养老机构,依靠养老金来支付费用是不可能的,只能另寻他策。因此,购买能力不足是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一个主要因素。

力促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促进我国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一要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尽快明确公办养老机构的定位与服务对象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二要加大养老机构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重点发展养护型养老机构,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三要加快土地、金融、人才等重点扶持政策创制力度。建议新建居住小区要像建设幼儿园、中小学一样按一定人口规模比例配套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并同步规划、设计与建设。四要科学推进养老机构的养医结合进程。养老机构的疾病治疗更多需要依靠社会医院机构,要更多利用和发挥现有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向养老机构辐射和延伸,养老机构要配建符合养老机构要求的医疗站点。五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机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养老、医疗、教育、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六要加强养老机构的安全监管与风险管理,特别是消防安全管理。七要提高养老机构自身管理与服务水平。既要不断完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又要积极改变服务管理的理念,将“管理”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八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有效消费需求,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