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晓薇:艺术让人回到初心

发布时间:2015-07-31 10:16:39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2014年末,笔者收到中国人寿浙江省分公司陈晓薇寄来的一份特别新年礼物,这是一个由她自己绘画作品而组合的2015年台历,在我收到的所有新年礼物里它显得卓尔不群,这份别有真纯般清新,才情满溢的台历令我经久难忘,深为在世事蹉跎之中陈晓薇依旧珍存初心而欣慰和感佩。这不免使我更想聆听到陈晓薇对艺术,对绘画的心语。

纯真心愿 爱之源头

在蜡笔、水彩笔面前,小孩子应该是天生都喜欢自由挥动画笔的吧,尽管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画得是什么。小时候画,是简单地涂鸦,喜欢对着原作一笔一笔地照葫芦画瓢,把物体的外形勾勒出来,就是希望能画得“像”。陈晓薇说自己对于绘画所萌发的爱之源头正是如此,“记得有一次画米老鼠,为了能使画更使画更像,就把白纸覆盖上画的那页上,去‘印’画,这就是完全追求一个一模一样的形似。”

陈晓薇小时候喜欢画画,还有一个重要又纯真的原因,就是画完后总会收到周围大人的表扬、夸奖。她自己调侃这是典型的戴小红花心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喜欢,任何兴趣、爱好都不可能长久坚持。后来上中学了,自然对画画淡忘了。”

直到上大学,因为读广告学上美术基础课的关系,陈晓薇又开始接触画笔。“那时,在教室里、画室里,算是最初地体会到了画画的安静。完全可以心无旁骛的画,没有任何打扰,一画就是一整天。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怀念大学的那段时光,很纯粹、安宁。”陈晓薇这样的怀念正是因为画画带给她安宁的感觉,“这样的安宁让我在毕业工作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又重新开始画了”。


陈晓薇画作

一花一世界

绘画创作,陈晓薇不会刻意人为地去设定某个主题内容。“通常,有了画画的冲动、欲望,都是被眼前的具体一幕所打动。有触动了,才想画下来。”比如,百年古树发的绿芽、雨天走徽杭古道雾气弥漫的蓝天凹、去法国埃特塔小镇看到的岸边海鸟、家楼下四季变更的植物,甚至楼道口垂下的一串爬山虎……这些偶然的邂逅或是不经意的发现都会让陈晓薇心有感怀,触发情思,创作的开始于是变得自然而然了。“大自然太神奇了,只要我们有一颗敞开的心,用心去感受,我们都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陈晓薇谈起自己曾看过胡兰成写过一本书叫《禅是一枝花》,里面有一则谈到现代人对自然本身的感受能力差多了。“有了空调后,就习惯了用空调,四季恒温。有了温度计后,可以用温度计来试水温,但用手来试汤温的美妙也隔绝。其实,每个人对自然都是有感知力的。这就是一花一世界。”

花卉、风景是陈晓薇创作中出现较多的主题内容,对于它们,她也有更多些心灵感应和情愫。“花朵,有一种平衡、宁静之美,静静地开在那里,看着就很让人舒服。”

人物主题的绘画,陈晓薇也热望着探索,但对于技艺和眼界她有着更高远的追寻。“我也很想画人物内容的作品,特别是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但那个也相对比较复杂,也不是任何场景想画就能画的。需要更高的绘画技巧、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

如果把绘画技艺的磨砺看做是一个旅程,陈晓薇认为这旅程起点的原动力一定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想去画,画的越多,对绘画对象的把控力就会越强,熟能生巧。”看画展也成为陈晓薇拓展创作思维,砥砺创作见地的另一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正是她兴致所致的欢喜。“我本身就喜欢看各种各样展览,感兴趣的东西也比较多,所以没有固定说要看什么样的画展。但有时,别人的作品会带来灵感,临摹作品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式。”


陈晓薇画作

“无所住而生其心”

木心说,文学是可爱的。然而,陈晓薇相信不仅是文学,绘画、音乐、接触自然,与自然对话,这些都是可爱的。“当我们身浸其中,总有在一个刹那能感受到有光亮照进来。和我喜欢的登山、游泳、阅读、旅行,还有练琴一样,绘画是一种陪伴,是一种关照,一种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她想这正是绘画艺术伴随她生活与成长中的意义。陈晓薇在与自己心灵相约之中体味着生命的隽永和真挚。

陈晓薇觉得现在的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都很大,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受干扰、诱惑的因素也很多,“传播技术流派的《娱乐至死》,还有人类学的《历史最后之人》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电子媒介的拥挤。”但她相信阅读和学习传统的艺术都是可以帮助人们安静下来,远离浮躁,保护人们的大脑和心灵,保持人们自身的判断力。“我喜欢不容易复制,难以积累的东西。因为难以积累,所以更加珍贵。绘画、弹琴,都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也不是能简单机械复制的。它们都需要沉淀,需要时间来成全。 ”

对于今后绘画创作的方向乃至于是不是追寻办属于自己的画展,陈晓薇坦言自己比较随性,不想为自己设定任何方向。“今后是今后,现在是现在。现在,想画的时候就画一下,不再为别人的点赞,只为自己,过好当下就好。”


陈晓薇画作

陈晓薇现在眼里的风景,不再是单独的一朵花、一棵树或者是单独的一个事物。“每一幕动人的景,或多或少都是一种个体与他者关系的反应,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周围的其它事物共同构成了一种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能让彼此都和谐共存。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前景、或者背景等等,有时放在绘画里反而更真实,更能接近事物的本原。构图本身,也反应了作者对事物的取舍。”陈晓薇现在不再强调个体,她说自己更喜欢把个体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跳出来看待,“因为这样更真实。真实的东西,才更有生命力”。

“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恰是陈晓薇于绘画艺术中所收获的心灵启迪。“艺术能让人回到初心。”她说:人,总是越简单越好,活着应心怀感恩,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