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沉淀在记忆中的一位恩师

发布时间:2015-09-25 12:52:32    作者:黄牛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岁月像一个细密的筛子,经历岁月淘洗和筛选能留存下来的,都是刻骨铭心、无法湮没的记忆。虽然己时隔半个世纪,一位令我永远难忘与感念的老师经常会从记忆的库存中跳出。

她,就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马智彦。

我自幼丧父,从小放养,缺少管教,生性顽劣、个性叛逆,从来不知何为敬畏,是班级乃至学校里有名的“调皮鬼”,被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视为“异类”,有几位老师曾打赌式地预言我是“进‘大连山’(一劳教所地名)的料”。同学之间也常常讥我是“野小子”,为此,我多次与他们打得头破血流。小小的年纪,我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外界充满怀疑与抵触,整日价变着花样在制造各种“恶作剧”中寻求乐趣与刺激。每逢升级分班,我都是老师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害群之马”,总被推来挡去。

跨入五年级,马智彦老师来了。同学私下都传说她“厉害”,我也在小心地观察与试探,怕撞到枪口上。一天,马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办公室,与我东扯西拉、言不及义地进行了一场没主题谈话。其实,我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每次都是因犯错而被叫去挨批。这次却不一样,是平生第一次在没犯错的情况下一位老师与我平等谈心。谈心中马老师没算旧账,也没有指责,只有期待与鼓励。直到放学的钟声响了我们边走边谈,直到校门口我们才分手。这是我第一次有了被尊重、被期待的感觉。朦胧中,我想好好表现自己,生怕辜负了马老师的这份尊重与期待。

因为家贫,每学期的学杂费(记忆中大约是一两块钱)我都是分期交的。因为没能按时交学杂费,我曾多次被勒令停课回家取钱,“被逃学”不知多少次。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和徜徉在学校篱笆墙外的我形成极大反差,那份落寞与屈辱,我至今难忘。一次,又到了必须交费的日子,但一块钱学杂费仍没着落。我是在母亲的愁苦无奈的叹息声中,心怀忐忑跨入教室的。谁知,马老师没有为难我,她己用自己的钱为我垫支了,我第一次没有因为拖欠学杂费而被赶出教室。一种叫感动与温暖的东西鼓荡于一个孩子的心中。

最让我百感交集的是有一次,马老师在班上声情并茂地念了“我”的一篇作文,并作为推荐范文贴上了班级的墙报。班里的同学都惊诧于我的进步与文才,对我刮目相看,我的虚荣心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上进心也与时俱增,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其实,大家并不知道,这篇作文是马老师根据我的“原文”改编的,上面勾画涂改,近似重写,通篇凝结着马老师的心血。与其说是我的作业不如说是马老师的作品。这个秘密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同学知道。然而,这件事却点燃了我对文科的兴趣,而这种转向几乎影响了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与人生道路。

时隔十多年,1972年我第一次自部队回家探亲。母亲告诉我,小学时的马老师曾好几次登门向她打听我的近况。还说,看到我寄回的戎装照与五好喜报,马老师连声说“打小就看他就是条龙,不是虫”。听罢这一切,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这份感动,我几经打听终于登门再次见到分别多年的马老师。见了面,我才掂出“大恩不言谢”这句话的分量。

在我的记忆中,马老师看我的眼神总是充满宽容、理解与关切,而这对于当时我这样一个极端自卑又生性叛逆、处于进退两可之间的“坏小子”几乎是一种救赎。回望来路,我后来的一切改变与进步,都是从马老师那最真诚最平实的宽容、理解与关切引发与启动的。

如今,我也年过花甲。在我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能遇上这样一位老师真是我此生之大幸。经过岁月的淘洗与沉淀,马智彦老师的恩德与形象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作者单位:中国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