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杂谈:公益需要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5-10-09 14:27:46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黄明明

近段时间以来,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朋友的分享,自己走了多少多少路的同时为公益捐了多少钱。这其实就是最近一个火热的公益活动,可以让我们把自己在微信中统计的步数捐出去,从而为哪些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温暖、健康、书籍等。

这样的公益活动通过移动端的平台,迅速在网民中走红。就算那些平时闷在屋子中不出来的人,瞬间似乎就变成了健步走冠军。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自己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处;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公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说徒步公益成为全民运动似乎有点夸大,如果说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倒是不为过。但是这些似乎并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红红火火的深层次原因。

徒步、互联网、社交、公益这些所有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时代的网民的所有敏感元素融于一体,迎合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借用了移动互联网平台,接入了公益慈善的理念,又不用自己出钱,出发点好,操作简单,还能在朋友圈晒一晒,这样的活动不火才是怪事。

我们常常说到现在很多公益活动在固守陈规,捐款不知所从,机构坐等收钱。这样的公益慈善理念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我们也常说到公益活动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但是看现在很多企业的公益活动,实际上还是在老思维中。这个老思维,让企业做公益的钱没少花,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做公益,并不是机构做公益。专门的公益慈善机构,其本身就是以救扶为己任,可以不讲究效益,可以不追求效应,只要帮助了就算完成了。但是企业做公益,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不仅要达到完成帮扶的目的,还要完成品牌宣传的任务。这也就是很多企业把公益活动放在品牌部门的考虑。

例如说,现在的很多企业,逢年过节,去看望老人,去看望孩子,然后发几篇新闻稿件,似乎就完成了所谓的公益使命。这样的活动,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公益活动的常态。但是这样的公益活动会有多大影响呢?实际上,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一则,除了帮扶的对象外,社会上的人很难去关注;二则,这样的活动持续性很差、间隔周期太长,也不利于社会影响的扩大。

在互联网时代,做公益更要有互联网思维,要有融合思维,有跨界思维。现在很多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比如APP,微信公众账号等,同时也有很多的第三方公益平台,试想一下,如果将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都充分利用起来,从而策划有企业特色的公益活动,岂非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