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宫伟瑶
在近日召开的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互联网+分级诊疗”成为众多卫生监管、医疗界人士颇为看重的议题。单看“互联网+分级诊疗”最能让人想起的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两则文件: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根据相关文件,“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有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基层首诊就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是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上下联动是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互联网+医疗”的四个方向
事实上,“互联网+分级诊疗”被看好,不只是因为利好政策的出台,更是因为其本质的因素。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认为,互联网最容易渗透的领域是信息不透明和中间成本高的领域,医疗产业正属于这样的领域。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一是传统医疗向个性化医疗转变,推动分级诊疗;二是为患者提供更多信息,让就医更方便;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四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全球发达国家都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迈进,所有这些都呼唤互联网在经济社会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的通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这四大属性决定了互联网能够“+”到其它传统行业当中。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则表示,国家对分级诊疗寄予厚望,是未来就医秩序或者医疗模式的发展方向,不管现在面临多少困难,要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准备。因为方向既已明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分级诊疗制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焦雅辉指出,分级诊疗旨在解决国家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及优质医疗资源尤其匮乏等问题,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很有效来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提升医疗资源效率,尤其是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分级诊疗文件当中可以说把信息化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也表示,信息化对医改很重要,信息化能够发挥的作用都是我们当时所没有想象到的。
“互联网+”有益分级诊疗
焦雅辉认为,相关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有五个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基层首诊,将来很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稳定期的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期的健康管理、病情随访护理都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加上可穿戴的设备可以很好实现基层首诊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的目。
第二,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一方面是二级以上医院的资源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另外一方面第三方建立信息平台,也可以建立第三方独立的检查检验机构,所有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医疗也可以达到区域的医疗资源共享。但需要警惕的是,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有效规范引导的话,将来在虚拟世界同样会出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也会出现网络虚拟世界的拥堵。
第三,改善医院内部医疗服务,现在很多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优化内部的流程提高效率,对于缓解优质医疗资源压力推进分级诊疗应该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四,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数据的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共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共享,实现有序的双向转诊和急慢分治有效的上下联动。
第五,医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很多互联网+医疗更多瞄准的市场是患者,在“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下一步工作中不妨考虑一下如何优化医生方面开发一些APP、知识库,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助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当然,诚如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所说的那样,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发展势头十足,但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实现医疗信息资源有序地共享开放,如何对远程医疗和健康服务进行权责界定,如何更好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等,这些仅靠技术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难以解决,必须依靠深化改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