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大特保CEO周磊:专注于做互联网医疗保险

发布时间:2015-12-09 11:22:17    作者:王楠 左越 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楠 左越 记者 王方琪

11月12日,大特保在上海发布了国内第一款全线上糖尿病保险“退糖鼓”。大特保CEO周磊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特保将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

周磊认为,医疗与保险中很多环节没打通,没有打通的后果就是医疗服务市场里几乎没有商业保险的份额,而商业保险几乎没有干预医疗服务控费的能力。而这两个后果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正因为此,周磊选择这个领域创业,因为潜力巨大。

在创立大特保之前,周磊曾任德国安联救援大中华区首席渠道官,苏黎世保险中国副总裁兼渠道总监,美亚保险中国副总裁及代理渠道总监。由于在传统保险领域执业多年,周磊对保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健康险发展的瓶颈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传统的商业健康险?这种“传统”是和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的所谓“新型”健康险相对应。

周磊: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市场不是很大,基本上只能覆盖到高端人群。其中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终端人群对健康险保费接受程度比较低,每年在3000-5000元之间。而传统的保险公司还依赖于线下获客,成本很高,价格难以降低;

第二个,在中国,传统保险业和医疗行业没有完全打通。社保数据对保险业没有开放,保险依赖于以往承保的经验数据来进行承保,这些数据如果要做医疗险远远不够。传统保险业完全没有参与或者干预医疗费用的控制,医生开医生的药,医院做医院的检查,保险在后面付钱买单。医疗行业存在过度治疗,如果要让保险买单,保险公司承担不起。这就造成了商业健康险保费做不大,做了还亏钱的局面。

除了外部因素,保险公司也存在一些问题,通俗地讲,保险公司离用户太远,与用户之间没有互动,而且在产品的设计上是渠道导向型。什么叫渠道导向型呢?就是说保险公司思考的角度是,保险怎么好卖出去,而不是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记者:这些都是阻碍商业健康险发展的瓶颈,那么保险公司应该怎样做呢?

周磊:保险行业怎样尽早参与或者主动干预到包括早期筛选的患者诊治,把发病率给降下来,使诊治费用更加合理化,这才能把商业健康险往健康方向推进。

医疗行业面临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的问题。移动医疗对于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能起很大作用。保险需要主动参与其中。

当然,传统保险公司也在尝试互联网化,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但保险的互联网化更多是销售渠道的改变,电商平台销售的保险产品实质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因此,保险要从更深层次上参与到互联网医疗之中。

传统保险公司推出一款产品,要经过设计、精算、审批再到推出上市,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但互联网保险公司就不同,保险产品设计快、迭代快,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改进。而且,互联网保险公司还能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比如浮动保额。

浮动保额在丁香园、腾讯与众安合作的保险产品中已经出现。浮动保额能够帮助更有效激励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我们的保险产品中也会引入这种机制。我们先参照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设计,不断收集用户数据之后再将这款产品本地化。正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这种特点和内在逻辑,带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结果:价格降低。可以想象,价格降低将极大拓展商业健康险的受众范围,商业健康险局限于高端客户的现状也有可能得到改变。

保险从单病症切入

记者:近期,大特保推出了糖尿病保险——退糖鼓,之前您还尝试过儿童重疾险、女性乳腺癌保险、老年防癌险等等,您是从单病症切入的吗?为什么?

周磊:是的。单病症保险价格低,适合推广,是我们的主要获客工具。儿童重疾险、女性乳腺癌保险、老年防癌险、糖尿病保险等我们已经做过尝试,这些保险的价格可以做到几十到几百块钱的水平。

记者:我们对大特保平台上的健康险做了一个统计,我们发现除了重疾险以外,主要切入的是慢病管理部分,涉及很多领域,比如在线问诊、医药电商、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您觉得未来是否有更多的融合或者发展空间,如果给您选前三个,您觉得哪个方面更感兴趣?

周磊:三个不够,至少三十个。我们想做的健康险,要解决参与费控的问题,要跟各种不同的医疗资源紧密合作,只有跟他们合作之后,我们才能主动参与和干预到前期诊断解决费控的问题。现在医疗资源,都是在健康生态圈子里面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做得比较专。健康管理也需要,线下的社区卫生资源也需要,慢病管理也需要,远程诊疗、轻问诊包括线上的医药其实我都是需要的,只有把这个东西全纳入到所有的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体系里面去,大特保才能够为他们买单。

记者:大特保要把这些医疗资源全部串起来,应该有一个先后过程,下一步最可能从哪个接口再进入呢?

周磊:虽然我们同时在进行,但是慢病管理最优先,慢病管理其实不管是通过单病种的慢病管理保险,还是到后续综合性的健康保险,我都能够鼓励和推动用户,通过这个手段把很多慢病的发病、并发症,这些东西给优化。这样会降低保险在这方面赔付。第二,怎么能够通过保险去把这些服务推送给客户?比如说挂号服务,轻问诊服务,这些服务对用户来说还是比较显性的需求。这一块,我也会比较优先考虑。

记者:目前国内有一家以挂号闻名的互联网医疗机构比较受关注,它们受关注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目前的ACO(责任医疗组织)计划契合分级诊疗大趋势,二是它们提出建立自身ACO集团,在国内是首家,而且是通过保险这个方式对患者进行管理的方法。您是怎么看的呢?(见相关链接

周磊:这家企业是行业做的比较领先得移动医疗平台,我觉得它们往这方面想也是大势所趋。但是,这里面有几个挑战:

首先讲获客,挂号是它获客的一个入口。但是如果所有客户从这个入口进来,这部分用户在健康保险风险的把控方面,可能会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都是患者。我们在整合医疗资源的时候,并没有把整合的医疗资源当成获客的入口。反过来可能会跟健康的人群,比如健身人群的APP、女性健康频道的APP,去和他们合作。关注健康,而且愿意用健康保险给自己做风险保障,人群健康状态通常比较好。他们往往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

另外,保险是比较专业的概念领域,医疗也是个专业领域,我们自己去发现医疗资源的话,我不会这样干。美国的Oscar保险公司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是自建的,我还是更愿意携手现在客户端资源,各自发挥所长,这是更现实的事情。我在朋友圈里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简单地说,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保险的互联网 还是互联网的保险

记者:您当初是怎么考虑要创建这样一个平台的?

周磊:我在保险行业20年了,保险行业每年高速发展,但并没有做到保险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讲普惠,但是中国保险的渗透率一直上不去。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行业形象,比如我们一直依赖于线下获客,成本非常高。保险的定价不能太高。保险更应该管穷人的事,因为穷人对风险的抵抗程度更低。现在许多保险产品不是风险保障工具,而是理财工具。而且保险对终端客户距离比较远,客户想什么、要什么,保险公司其实并不清楚。一般是渠道跟保险公司说市场什么产品好卖、什么产品赚钱,保险公司就做什么产品,这样就导致了保险覆盖的还是顶端人群。老百姓的保险需求基本是被忽略了。我不觉得互联网能够颠覆保险业,应该是“保险+互联网”能够降低保险公司的获客成本,能够打通保险公司产品供给和市场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特保已经给了保险覆盖更多人群的基础。

我们怎么样开发更多的适合在网上消费的健康保险?我们的保险产品要紧密结合生活场景,要低价,要碎片化,这些保险公司做得很不够。互联网的特点是需要产品快速迭代,需要结合社会的热点去推动保险用户教育,需要快速反应。原来在传统保险行业开发一个产品,从计划开发这个产品到落地最快要半年,在那种体制下,把保险互联网化还是很困难。现在保险公司所谓的互联网还停留在保险公司官网和电商的这样一个平台。

记者:事实上是传统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而不是一个纯粹意义的互联网化的保险?

周磊:没错。作为一个平台来说,大特保不受体制约束,我只要有能力能够整合保险资源。保险资源包括定价能力,包括数据,包括承保能力的支持,还有再保。只要我们有能力整合这些资源,加上我们自己的产品开发。作为一个平台我们做的产品大多是我们自己参与或者自己主导研发的。从产品本身的保障也好、内容也好、形态也好,包括这个产品的呈现也好,都能够做到极致的标准化和简单,这样才能够适合在网上销售。

互联网能够帮到我们,因为它可以主动去推送,精准地触及到我们想触及到的人群。这样的话,反过来会提高承保对象的品质。互联网保险更多关注在车险,因为车险有一亿多机动车市场,大家都想分这块蛋糕。但是我觉得健康险如果能做到让老百姓接受,这个覆盖人群远远大于车险。

记者:现在人们购买保险会选择通过比较信任的渠道,比如说有同事或者朋友用过,或者亲戚买过,然后他才买这个保险,这涉及到一个信任度问题。我们在做互联网保险的时候是怎么解决信任危机的呢?因为传统渠道有一个人对人的交流,业务员的成本很高,但是它相对可以解决一部分信任危机。您觉得大特保需要怎么来做呢?

周磊: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其实保险的传播手段是口碑传播,在网上我们一开始并没有自己做保险公司,我们对合作伙伴挑选非常谨慎,比如说与中国太平、中国平安合作,算是“品牌搭车”,因为一开始大众对我们大特保平台了解之前,我们希望让他们有了解我的基本。保险本身也好,它最根本还是服务,如果从售前到售后把服务做好了,客户还是能够信任我们。比如我保证理赔,在一定的时间内保险公司还没有解决理赔问题,大特保先垫付给客户。

记者:对客户来讲,这解决了理赔的效率问题。

周磊:客户买保险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赔不到,而且没人跟自己说该怎么赔,该提交哪些材料,这个我们在线上包括客服电话都有理赔协助。经过我们的理赔协助,你还没有赔到,大特保平台先来垫付,这个是我可以做到的。

记者:在您看来,互联网保险与互联网医疗未来会走融合之路吗?

周磊:融合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另外,从数据的构想,或者是数据主导来改变保险的定价,以及本身保险产品的形态,这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暂时可能会有障碍,但是我觉得这个趋势没有办法改变。

 

相关链接

何为ACO

责任医疗组织(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简称“ACO”)是以初级保健医生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包括各级医院和康复等多种医疗机构。这些机构要么融为一体、要么在经济利益上取得一致,从而加强不同机构和各类服务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减少患者候诊时间,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

ACO的概念首先是由达特茅斯医学院(Dartmouth)的专家Elliott Fisher在2006年提出,他主张组成以初级保健医生为核心的医疗联合体,包括各级医院和康复等多种医疗机构。在美国,这些组织机构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医生一般不是医院的雇员,而只是合作关系。通过ACO,这些机构要么融为一体、要么在经济利益上取得一致,从而加强不同机构和各类服务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减少患者候诊时间,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

2010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实施了《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PACA,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简称ACA),ACA法案第3部分第3022款创立了节余分享计划(Medicare Shared Savings Program),通过倡导建立责任医疗组织(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s,以下简称ACOs)鼓励医生、医院和其他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通过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来对患者的医疗需求负责,以便提高Medicare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该法案使得ACOs迅速发展起来。

责任医疗组织是一个自愿的计划,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不是一个示范工程或者试验,而是创建新的机构,这些机构可以直接和Medicare签约。

联邦医保(Medicare)提供了以下三个ACOs计划:

1。联邦医保节余共享计划(Medicare Shared Savings Program)--该计划旨在帮助参加Medicare按服务付费计划(fee-for-serviceprogram)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变成ACO。该计划目前仍然有效,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

2。预付款ACO模型(Advance Payment ACO Model)--该计划用来补充激励特定的参与者(医生结合而成的ACO及农村偏远地区的ACO)。目前共有35个预付款ACOs。

3。先锋ACO模型(PioneerACOModel)--该计划是为早期参与ACO的组织设定的,目前不再接受申请。目前共有23个先锋A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