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疗面临着多重挑战:合格医生的匮乏,无法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以及支付意愿的限制。
首先,中国医疗服务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层次不齐,从大中专一直到博士。表面来看,这样的教育培训可以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快速培养各类人才,从而适应从社区到三甲大医院的需求,但这造成了病人长期以来对各种三甲以外机构的不信任。其实,对于医疗人才培养来说,整齐划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去基层和去大医院工作最大的区别不是薪水或级别,而是是否对科研和教学有兴趣。在三级医疗体系下,优质的和合格的医生自然形成了向上流动的意愿,这是无法改变的。不过随着分诊的鼓励和大量资本的进入,体制外的社区医疗是能够吸引到一部分优质合格的医生,会有一些小突破。
其次,基础医疗缺乏各类硬件和检测设备,需要第三方检测中心配套,但这对于习惯于在大医院接受一站式服务的用户来说还有些不太适应。
最后,社区医疗到底如何盈利,靠医保难以维持业务发展,必须卖药,这又回到以药养医的老路。而商保的发展又过弱,无法支撑社区医疗的发展。
这些挑战逼迫基础医疗向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发展。
由于中国慢病高发,各类需要长期康复的人群也非常庞大,要管理好这一人群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基础医疗的主要突破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长时间的数据搜集、分析和对病人的干预。社区是这类人群最集中的地区,而且整体需求非常大,但很多传统的社区卫生中心受到体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的为市场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新型基础医疗的发展将会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带动自身的发展。
尽管移动医疗的短期效果不明显,但由长期的监测所带来的大数据分析能为其他各类服务提供参考,特别是医生诊断和用药管理。因为基础医疗的医生能力有限,以数据搜集和分析再配以相应的服务将有助于基层医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配上规范的标准和长期的培训,将有助于吸引用户,是较为有效的获客方法。基础医疗还需要远程医疗的服务来做辅助,让病人能定期与大医院的医生进行沟通,从而最终将病人沉淀下来,成为长期用户。
但要达到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拓展,基础医疗需要实施真正的家庭医生制度。现代家庭医生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坐等上门服务,而是积极主动的来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要保证监测的进行和数据的有效采集,一个家庭医生无法同时监控很多病人,这就需要为他们的服务明确目标,不是以数量取胜来增加盈利而是以质量取胜来提供满意的服务。
本质上来说,基础医疗的突破不是在规模上而是在质量上。只有经过2-3年的中期实践后产生了典型的示范效果后,才能去全面方位的铺开,取得规模性的增长。而以服务为特色的移动医疗则将被完全整合进这一市场,成为基础医疗的有效组成部分,较难以成为独立增长的部分。但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则将产生成体量的第三方公司,为基础医疗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