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诗歌让保险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发布时间:2016-04-29 09:24:27    作者:高星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高星

1994年,bb机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嘟嘟地响着;街头地面还没有各种小广告;王朔的小说被冯小刚拍成了首部导演的电影《永失我爱》;老狼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在满大街播放;热销的各种报纸周末版有声有色地争论着汪国真和海子到底谁写的是真正的诗歌……

但商业的大潮已经袭来,人们探讨着各种文化与商机的结合。作为发行量曾经上百万份的纯文学杂志《诗刊》,也放下架子,开始了开门办刊。同时,保险市场开始了竞争局面,保险广告还在似乎是羞答答、文绉绉的语境中走进千家万户。或许正是这种时代氛围的需求与各自身份的彼此认同,终于促成了中国诗歌界最权威的《诗刊》杂志与中国保险界依旧是龙头老大的中国人保的合作机缘。

诗歌大奖赛往昔如昨

1994年1月18日,为庆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45周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杂志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共同举办的“人民保险杯”全国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大赛评委发言

这是全国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广泛的保险题材的诗歌大奖赛。更有意义的是这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内首次举办有关保险的活动,因为那时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开始商业出租模式。

当时的颁奖大会罕见地请来了副委员长程思远、马文瑞出席;诗歌界的老前辈臧克家、贺敬之、李瑛等也到场祝贺;梅葆玖、张家声、陈铎、瞿弦和、曹灿、殷秀梅、胡宏伟、红豆、楚奇、楚童等一些明星大腕也到场参加演出。如此高规格的颁奖大会,在人保历史上也属罕见。关键整个诗歌大赛活动费用并不高,人保公司一共赞助了27万。

当时《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金融时报》、《文艺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全国主要媒体,以及各诗歌报刊都对大赛给予了热情的报道。

诗歌大奖赛总策划、原《诗刊》编辑、著名剧作家、诗人邹静之对往昔回忆依旧清晰:“在当时那个时候,各种大奖赛此起彼伏,到处充满着商业气息,商家往往更看重的是时髦的声光电与热闹的人群。中国人保敢为天下先,拿出钱与诗刊合作,看见领导的眼光和魄力以及公司的文化品位。最后,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这也是我策划的最大的一个诗歌活动了。其实,那时27万也算巨资了,甚至完全可以拍个庸俗的电视剧。但如今,连一个歌星都请不来了。”

其实,此次诗歌大奖赛的奖金级别在当时也是最高的,因此轰动一时。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7000余件,共评出获奖作品157篇。其中保险题材特别奖20篇,保险系统获奖作者16名。在获奖作者中有许多是当代著名诗人,如:鲁黎、刘敬涛、林希、高洪波、刘蕴璞、冯杰、章平、田原、巴音博罗、丁可、扶桑、江一郎、古清生、叶匡政、姚振函、张新泉、南野、荣荣、汗漫、叶延滨、程维、黄万里等等,可见此次诗歌大奖赛的影响度。

此次诗歌大奖赛,在中国人保系统内部也开展的风生水起,天津、重庆等分公司在当地先行举办了本地区的诗歌大奖赛及颁奖会,重庆公司还出版了本地区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后,中国人保又组织了部分获奖作者到新疆采风,到人保基层公司慰问。中国文联出版集团出版了“人民保险杯”全国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集《吉祥鸟》一书。


大赛颁奖

诗歌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原中国农业银行河南分行员工、现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至今谈及诗歌与保险的交融分外感慨:“在当年那次活动算是一件诗坛盛事。我是北中原长垣县一位基层业余作者,诗坛上正流行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我无路可走,返身传统,在写一系列有关古典文化元素的诗歌,看到《诗刊》上启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一组茶诗《在中国作一次茶的巡回》参加诗赛。”

冬季的一天,北京来了电报,让冯杰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一个颁奖会,来到后他才知道这首诗是得到最多票的首奖。得奖原因冯杰后来听评委说:这组诗“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现在有人开玩笑说,观文坛风云,这诗要放现在评奖就得不了奖。”冯杰打趣笑谈中充满感怀。


大赛致辞

保险和诗歌天然性联姻

正如中国人保当时的总经理李裕民在颁奖大会致辞中指出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险市场形成竞争的局面,企业的宣传公关活动更加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此次活动的举办将成为企业与文化联姻的成功典范。在诗歌创作越来越陷入沉寂之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赞助举办诗歌大奖赛活动,其目的在于支持严肃艺术的发展,为繁荣诗歌创作和振兴优秀的民族文化做点有益的事情。”

保险被称为“保护神”、“爱的使者”、“吉祥鸟”,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命名,“保护神”和“诗神”的相互“传情”,合作举办诗歌大赛,使中国大地涌起了阵阵温馨的浪潮,一些参赛的诗作者激动地发出了“请为诗歌保险”的热情呼唤。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意的文化非常普遍存在。甚至在浩瀚的古诗中,不乏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广告性的名篇。尽管当时还没有“广告诗”的名称,但由于诗句在客观上替商品作了介绍和宣传,起了广告的作用。

诗歌是最富有韵律美的语言艺术,它以和谐的音韵、高低的声调、鲜明的节奏,使读者吟诵起来一唱三叹,朗朗上口。

诗歌的语言要求高度凝练、集中,最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耐人寻味。因此,诗歌体广告特别要注意炼字和炼句,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赫士列特说:“不论是对于自然事物的描写或对天生情绪的描摹,如果没有想象的渲染,都不足以构成诗歌最终的目的和目标。”。从一定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所以广告人在创作诗歌体广告时,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浮想联翩,才能创作出好的广告诗。

“保险人都这样爱我们/把鸡蛋留住 把种子留住/就会孵出好的年景好的风光/就会结出触手可摸的真实希望”。这是大奖赛的一首保险诗,它紧扣希望的意境。“关于一只苹果的幻想/一滴久盼的雨/一片纯净的花/一缕阳光/一片云/和我此刻简单的诗行/又是谁在向幸福张望”诗人刘敬涛在《一只苹果的重量》中,毫不吝啬地把美好的比喻都献给了保险。

“你的伞/像诱人的云霓/是我萌生红豆的诗意”;“炫目的七彩花雨/绿飘带/拴住了废墟残墙荒蛮的野性/维纳斯的美发飘洒/不再是遥远的梦”。诗人刘蕴璞、何奇把保险的功能意象得惟妙惟肖。

而一些纪实的保险诗更需要对保险深入的理解,诗人张云峰在《哭泣的暮冬》对灾难现场的描述:“寒风冻僵了所有的思想/野地里/抛着那个已经挤扁的柳条筐”。而“象珍惜羽毛一样珍惜我们的事业/我们从不会放弃眺望”是对保险员工的礼赞。


《人民保险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

保险题材诗歌创作成就萌生

或许因为保险让诗人遐想的空间无限宽广,灵感飞翔的十分自由。让人关注的是此次诗歌大赛中的保险题材诗作,取得了超出意料的成果。带有行业色彩的诗很容易就事论事,流于表面化、外在化、和一般化。但这次许多诗人都不约而同地以全方位角度探索了保险事业与生命、爱情、和平、人性、人道、吉祥、温情等多层面的联系,不少诗作自然、真切、感人、使单一的题材呈现出丰富的主题。

通过大赛,中国人保系统内形成了一大批保险诗歌创作队伍,他们为保险品牌宣传做出了贡献,开创了企业文化的新篇章,并探索出一条保险诗歌的写作路径。

诗歌大奖赛保险题材获奖作者、现中国人寿财险辽宁分公司员工张云峰谈及自己获奖作品时表示完全来自生活与工作体验:“我的获奖作品《暮冬的哭泣》其实是在一个会议的空当随手写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在一个绿色的采访本上。这首诗完全是我根据1992年12月31日发生在辽宁新民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案例而写的。”据他介绍,那年岁尾最后一天,一辆由新民开往内蒙古敖汉旗的严重超员的远途客车在经过一个铁路道口时忽视瞭望,致使31人魂断归途,重伤十几人。张云峰和同事在当时的沈阳人保人身保险部看到了那惨不忍睹的现场照片,了解了事故的经过。所幸当时车辆投保了乘客座位险,死者家属从保险公司得到了一些补偿。“采访回来以后,那些事故的现场照片在我眼前久久浮现,几天挥之不去,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暮冬的哭泣》。感谢各位评委的厚爱,这首纪实风格的保险诗得以获奖,让我得到了莫大的荣誉。这是我写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一段高雅难忘的阳春白雪。”其后几年,张云峰走进了《诗刊》、《诗选刊》,出版了朱先树先生作序的第一本诗集《初恋的北方》……

诗歌大奖赛保险题材获奖作者、原人保财险厦门分公司员工黄橙1994年时正青春年少,诗歌被他自己认为是叩问人生最常用的方式。“虽然平时我正襟危坐于人保厦门分公司办公室写宣传文案,然而,我的心是自由的,那些激情和幻想、快乐与忧愁,依然会借助诗歌或散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并发表在各地报刊上。”在获奖之前,黄橙已经出版过两本诗集《情圈》与《命运中的邂逅》,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申请表也在专家评审团手中流转。“获奖之后,中国作协的会员证很快就到了我的手中。不管这次诗歌获奖是否促成了我加入中国作协,我都很感激公司赞助举办了这次全国诗歌大奖赛。”

诗歌触发激活保险文化推广与运用

诗歌大奖赛确实提高了中国人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弘扬、传承了中国人保的品牌形象,提升了中国人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在大奖赛之后的时期里,中国人保一直践行着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诗歌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员工士气,培养爱岗敬业的传统媒介。在宣传品牌形象,外出展业中,诗歌也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诗歌成为公司和客户联姻的纽带和桥梁。

诗歌大奖赛保险题材获奖作者、原人保财险厦门分公司员工黄橙认为一家懂得诗歌之美、有人文情怀、努力回馈社会的公司比进入世界500强的意义更大。“就像即使后来我被贴上了旅行作家和摄影家的标签,诗人这个标签一直没有被读者撕掉,我自己也不舍得撕掉。在我看来,生命中所有的美丽都与诗歌有关,人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不读诗,不去挖掘那些蕴藏于平俗生活中的情趣和美感。”

诗歌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原中国农业银行河南分行员工、现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与黄橙理念异曲同工:“在我狭隘的印象里,那一次活动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做得最充满诗意的一次文化展示,那种企业文化的影响滋润浸染,在潜移默化,比后来的许多企业文化多了一种品味。我第一次知道保险公司也能充满诗意。茶和保险第一次有了联系。”冯杰认为,保险如今越来越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社会和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保险,生命和生活,一样有了一种保鲜。

诗歌大奖赛优秀奖获奖作者现供职于中国人保寿险河北省分公司赵明森几十年来依旧与诗歌不离不弃,他回忆“记得在基层公司时我曾写过一首《保险与自然》的诗歌,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保险是女娲补天的五色霞光/保险是后羿射日的回天之箭/保险是大禹治水的坚实堤坝/保险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神圣之子。在前两年中国人保举办‘我是中国人保人’演讲比赛上,就有一位选手曾引用了我的诗句。”赵明森在省公司工作的近几年来,创作了《PICC就是中国人民保险》《震撼的力量,飘扬的旗帜》《PICC照亮人生》等长诗,或在《中国人保》杂志上发表、或在全省系统开门红启动会上集体朗诵,讴歌公司规模效益化发展,讴歌基层一线的销售精英们。“当我看的我创作的诗歌登上省会艺术中心的大雅之堂向公司全省系统销售精英展示;当我看到销售精英们聆听诗歌的泪花……我体验到了人生莫大的幸福和满足。由此,我改变了对诗歌价值的一些看法。诗歌就要服务于人民,诗歌就是生产力。”

诗歌大奖赛保险题材获奖作者、现中国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员工孙智表示此诗歌大赛之后二十多年过去了,诗却一直伴随着他的保险之路。“我创作了长诗《PlCC之歌》,并制作成配乐诗朗诵的专题片。公司开大会,或是客户到公司座谈,我们都要播放。员工说,每听一次就热血沸腾一次;客户看了也增添对中国人保的认识。我用散文诗的形式创作了《保险者宣言》,经常朗诵给同事们听,员工说,血压低的人听后也会血压高。重要客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第一台机组发电,我创作了《三峡工程.文明丰碑》的长诗,同时创作了《我们的队伍向西挺进》的组诗,赞美水电工程建设者的情怀,发表在我们为客户服务创办的《三峡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小报上,客户说我的诗写出了他们的情怀。”孙智认为,诗就是雅美,就是真情。“我的工作因为加入了一份诗情而显得美好,我与客户的交往因为诗而显得高雅、纯洁、持久,谁能说诗歌与保险没有关系呢?”

诗歌大奖赛保险题材获奖作者、中国人寿甘肃分公司员工何奇借全国保险诗大奖赛的东风,从北京领奖回来后,与当地有关县市文联取得联系,组织策划了保险诗歌大奖赛活动,在地方掀起了写保险诗,谈保险事热潮。他认为这次的保险诗大奖赛,无疑在宣传保险,向全社会普及保险知识和产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反响巨大,影响深远!

“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种特殊的文艺体裁,决定了她特殊的服务形式和属性。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缺少文化元素的产品,是短命的产品。保险企业亦同样。”何奇认为打造企业品牌,创新品牌效应,首先要打文化牌,以文化元素为核心,以精神理念为基础。在打造文化品牌中,诗歌这种文艺形式,是不可缺少的鼓点,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何奇相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充分证实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和主心骨,“诗歌这种文学桂冠上的明珠,在打造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品牌中的不可缺失和不可磨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