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画
5月27日,在由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上海亿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企业员工福利与健康管理”研讨会上,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但保障水平较低、人民医疗负担较重、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针对未来中国医疗保障的缺口,商业保险应积极发挥作用来“补短板”。
瑞再《医疗保障缺口:亚太区2012年》预测未来我国医疗保险缺口的数据, 2017年是401亿美元,到2020年缺口扩大到730亿美元。“这么大的缺口,需要商业保险参与补充,健康险在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中任重道远。”姚庆海说。
健康保险具有良好的政策空间,近年国家对商业健康险支持力度空前。2013年9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健康保险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健康保险作为保险服务业的支柱之一;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表示,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商业保险与医保共同发展。尽管如此,姚庆海分析指出,商业健康保险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占总的卫生支出比例不超过5%,比例比较低;目前2300个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涵盖领域宽,但还不能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高端领域商业保险表现不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产品还需开发;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健康险经营人才储备,研究方面还存在差距;保险公司在精算、产品设计、特殊产品领域市场敏锐度不足等。他表示,未来健康险产品应该与健康风险管理产业链充分融合,将人身健康管理闭环形成,从治病到预防,引入风险管理、收口,改变敞口局面。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健康险处处长李航认为,目前我国重特大医疗救助还是较低水平,资金不到位难以可持续发展,重特大疾病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之外的部分由老百姓个人自己承担比例仍然较高,费用补偿缺口很大,商业健康险在未来医保体系中应起到重大作用,个人税优健康险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李航解读,税优健康险政策试点地区满足经济发达、纳税人集中和税收征管水平较高等特点。税优健康险业务的经营条件对保险公司财务、产品、精算和业务等环节都有严格要求。税优健康险设计原则是保障为主、合理定价、微利经营,按照长期健康险要求经营,以及不得因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持续到法定退休年龄。设立个人账户的原因在于,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进来。对万能账户的要求不得收取管理费用。对税优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建设要求是,推进人口健康数据信息共享制度,打造先进的商业健康保险信息系统,支持保险业参与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管控。税优健康保险业务管理要求一人一单一码征收规范。
李航说,税优健康险保障人群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人群,现在市场需求旺盛,缺的不是市场需求,缺的是保险业的诚意和担当,有需要社会各届加强宣传和推广。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经营商业健康险的外围环境会越来越好,地方政府有意愿将医保交给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未来保险公司将更有积极性做健康险,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制约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商业健康保险只有服务医改才能找到发展舞台。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洪杰说,经济效益下滑,职工面临降薪,目前企业薪酬管理出现了新问题。如何调动积极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应该学习借鉴跨国企业的弹性福利计划,也称菜单式福利,指在福利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允许每个员工在既定范围内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福利项目,提升福利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弹性福利计划不能漫无边际,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企业没有必要把商业保险排除在外,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覆盖承担责任,缺一不可。
姚洪杰指出,政策方面,应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疾病保险、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以保险理赔为基础,从健康管理服务入手,保险业不仅是补偿医疗费用损失,更要帮助治未病。希望企业与保险机构一起努力,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做的更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