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王占寅:书法令保险人更多追求

发布时间:2016-06-24 14:59:53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王占寅 号一叶斋主,1953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就职于人保财险山东菏泽分公司。

修习书法贵于恒

追溯起王占寅对书法艺术兴趣的萌发,他回忆起自己的初中时光。“我是文革前的1965年上的初中,当时学校有一位教语文的曹修瑞老师,毛笔字包括楷体(后来知道起临写的是颜体)、隶体被全校师生称道,自此也对写毛笔字产生了兴趣,就买了两枝毛笔,于课余时间模仿起了曹老师的字。”然而,王占寅认为自己“写字”真正上升到书法艺术的概念,还是参加工作后的1985年,“那时我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三年学习,才开始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建立起来,其音、形、义的艺术内涵逐渐认知,其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魅力也越来越打动着自己。”也正是有了这些“写字”从浮浅到深刻的认识,支撑起王占寅对书法艺术的喜好直到今天。“能够拿起毛笔临临帖,写写字是我生活里最高兴的事。”

王占寅主要喜好颜楷、隶书、行草书,偶尔也写一下篆书。“因为颜体工整饱满,既有骨,又有肉,尤其是榜书,我个人认为,它比哪一种大字都耐看,耐人寻味;而隶书最早临的帖是汉隶《张迁碑》,后来通过在函授大学的学习,读了启功先生称赞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的评论,又临写了近20年刘先生的隶书。”王占寅表示自己个人喜欢端庄、工整、秀丽的字,“心里总想着尽可能向炳森先生一样,把字写的雅俗共赏些;至于行草书,尤其是草书,其线条、造型变化多端,谋篇布局一气呵成,其艺术性更强,内涵更丰富,好的作品的确给人一种享受、快活之感。”

关于草书王占寅说他最早开始重点临的是《孙过庭书谱》,这几年又临写了些章草,“在此基础上摸索到了一点自己的书写特点与风格,但还不成气候,有待提高。另外篆书很少写篇幅大的作品,偶尔在隶书中加一些篆书笔法。”

关于修习书法,王占寅认为自己就一种方式:多学多看多练,持之以恒干自己喜欢的事儿。“30余年来,工作之余,我一是坚持向先贤学习,坚持临帖不掇;二是向当今名家学习,先后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高研班,观摩和聆听了30多位名家名师的示范教学,收益颇丰;三是利用出差、参加展览活动、旅游之机,到全国多地名山大川及名城名地,留心观看揣摩前人传承下来的名篇名联名句,从中学悟到不少东西;四是尽可能多强化习作训练,比如书写《岳阳楼记》,用隶书写一遍就需五个多小时,10余年来,我已经写了260多遍,《千字文》草书、隶书均已写过50多遍。”


王占寅书法作品

文学素养决定书法修为

关于提升书法技艺之道,王正寅始终认为继承是基础,“多在学习古人、前人上下些功夫,活到老,临帖到老,涉猎百家,益处多多,下工夫临摹是继承的前提。”他还强调,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法家,除练习写字外,一是还必须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要做好人;二是要多读书,强化自身的文学底蕴训练。“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有影响的书法家,其要么是文学家,要么是诗词家,无一例外。这些名家名篇之所以能被后人传颂学习,除字写得好之外,其诗联、辞赋、文稿的艺术内涵丰富至极,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深刻至极,思想性、艺术性均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些的理念使王占寅多年来坚持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知识修养,据他所说已经思考创作了近100首诗词和70多幅联句,其中有些联句已被媒体发表。“我还计划于自己70周岁时,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个展。展品名称暂定为‘自赋诗、自撰联书法展’。总之我想,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你的文学素养有多深,决定着你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

王占寅认为书法修为对于保险人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裨益。“作为一名保险人,因为学习书法本身就能修身养性,练习耐心,摒弃燥气,而从事保险行业的人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与研修,在业务的宣传与发展上会多一些耐心,多一份追求。”尤其他觉得当今企业乃至家庭大都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办公场所或家庭大都喜爱挂幅书画作品,“在我工作中见识到好多企业的负责人其办公室大都备有文房四宝,倘若在与客户交谈业务的过程中,保险人能与被保险人聊一些书画方面的知识,一定能增加贴近感、认可感。如果能够给客户写幅针对性强的书法作品,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王占寅相信对于保险人修习书法不仅会促进业务拓展,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升自身素养,于社会中彰显保险人文化修养。

提及书法艺术对自身的影响,王占寅说得单纯却深情,“书法就是令我感到快乐,充实,多了一些人生的成就感,多了一份心情的愉悦。”他由衷感叹,书法不单单保养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也觉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了一份自己力量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