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在时下的道路行驶中,人们不乏看到各类“老年代步车”的身影,它在带给老年人买菜、购物、接送孩子等诸多生活与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无牌无照、无需考取驾证而导致隐患丛生。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极易造成车毁人亡的恶性交通事故。据央视2014年3月的报道,仅2011年至2013年10月,北京市涉及代步车的事故就有757起,伤858人,死亡136人。老年代步车“任性”的背后,其实是包括相关标准、制度及违规查处等有效监管的缺失。
盘点老年代步车的“任性”表现,几乎涉及其生产、销售、使用及道路监管等各个层面。首先,由于在国家的机动车产品目录上并无“电动老年代步车”的产品名称,故该款车辆的生产制造便无“技术参数”可循,用其业内的话说,就是无证经营,工序简单,通常买个电机,糊上车壳即可出厂。“你想要什么车型,我们都能做出来”的直言不讳,道出了生产厂家的任性乱为;其次,作为“三无车辆”,老年代步车无法在工商部门办领营业执照,商家也多以自行车店、电动车店名义销售,这也意味着所有电动代步车销售均存在“合法性”问题;其三,由于无需驾照,老年代步车的驾驶者便无需固定人员,且难以拥有对应路权,这就难免随意抢道、并线、逆行或闯红灯等违章频发,而交警部门面对此等违规的乱象,也往往只能限于警告或劝诫的教育层面。
透过老年代步车畅销热卖和违规频发的客观现实,人们不难窥测出两个层面的讯息,一是随着老龄社会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群体的代步出行已呈刚性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对老年代步车说“不”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以满足其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比如通过对公交运营的线路优化和班次加密,方便老年人的晨练与购物,减少老年人对代步车的依赖和使用;以校车运营的全覆盖和便利化,纾解老年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烦忧等。二是从制度设计与完善的层面堵塞对老年代步车的监管漏洞,让老年代步车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步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标准化、规范化轨道。比如,清晰界定老年代步车的车型类属、生产标准、重量速度及路权划分等。如果难以对老年代步车施以驾照监管,不妨将其严格限定于“帮助老人缓慢移动的助力工具车”范畴,比照电动轮椅的国家标准,将其时速限制在10公里/小时。
老年代步车已在路上,简单采取强行取缔亦或是将其“打”回家中的堵塞办法未必可取,因势利导、查漏补缺和违规问责的监管上路,不失为遏制老年代步车“任性”的治理之策。
同时,老年代步车的保险问题也应引起各界关注,无“险”行驶,隐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