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春风十里 不如“暖医”

发布时间:2016-07-27 13:44:52    作者:白剑峰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白剑峰

人这一辈子谁也离不开医院,医院既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但遗憾的是,医院留给我们很少有美好的记忆。

每个人都有冰冷的就医史。当我们来到医院看到到处都是冰冷的挂号间、冰冷的CT机、冰冷的取款机、再加上冰冷的面孔、冰冷的语言,我们心都凉透了。今年初我写一本书叫《暖医》,这个词灵感来源于暖男,在我身边有很多大龄的剩女,每天都想偶遇暖男,其实暖男是柔性需求,暖医才是刚需需求。什么是暖医?有温度的医生,也可以说暖男加医生等于暖医。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非常希望预见一位有温度的医生,什么叫有温度的医生?

有温度的医生首先是敬畏生命的人。

医生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因为病人在医生这里可以赤身裸体,任凭开胸开颅。

有温度医生还应该是尊重生命规律的人。

医生是生命花园的园丁,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园丁能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当然不能。人有生老病死,医生能改变这种规律吗?当然也不能,医生只能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着更好看一点,就像园丁只能让花朵在春夏秋冬活着更好看一点,仅此而已。

有一家国际组织今年初发布一项调查报告,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在全球的80个国家个地区里边,进行死亡质量的排名,英国排在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在第71位,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迫切需要进行一次生死观的教育,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亡并不是医学的失败,而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懂得死才能更好地活,所以我们的医学教育应该告诉人们,什么是死、什么是生?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生命?

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应该是学会与死亡和解的人。

庄子说过一句话“生者寄、死者回”,活着像住旅馆一样,死亡才是回到家里,西方说死亡是回到故乡怀抱。当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来到医生面前,最好的治疗不是化疗,而是一个安稳。一个医生在患者面前除了用刀、用药,还要用语言,也许满足一个生命晚期病人最后一点小小愿望,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比如让他看一些照片、一起听一首歌、一起吃一碗炸酱面,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所以我们要追求有尊严的死亡。

有温度的医生还应该是一个尊重患者体验的人。

有一位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支架,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患者回去以后每天晚上睡觉都觉得心脏里在“吱吱”响。他跑去问医生,“大夫我心脏老在响。”你脑子在幻想吗?我干一辈子医生没有听说过,回去吧。结果过了半年大夫也得了心肌梗死,也做了支架,晚上也感觉到吱吱响。医生哪有患者了解自己身体,所以患者最有发言权,感觉好不好患者说了算,不能医生说了算。因为生命不是按照教科书复制的。

有温度的医生还应该是懂得谦卑的人。

什么是谦卑?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病人是医生最好的教科书,所以作为医生应该对病人充满感恩之情。有一位医生每当做完一台手术,他都会低头跟病人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

一个有温度医生还是应该懂得倾听的人。

病人来到医院,即使来看病也是寻求安慰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看到医生他们有心理上的诉讼、有眼泪,所以在诊室患者倾诉,医生倾听,这是一场生命的倾诉。

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应该是敢风险的人。

一个医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名声,还要处处为患者利益着想。

一位老人因为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全部失明,同时合并肾透析。这样病人往往医院都不愿意接。老人的女儿苦苦哀求,医生冒着风险做了手术。患者抱着家人说:“我终于又看到什么是黑天、什么是白天了”。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去世,女儿找到医生,女儿说我专门谢谢你,我妈妈临终能看见亲人,走的很安详。

有温度的医生应该有温暖的手。

有一位医生每到冬天都装暖手器,为什么?来到这里都是身患肿瘤的病人,当他们握到温暖的手,会燃起希望,手暖了心就暖了了。有一位大龄产妇,好不容易怀孕,临产疼得要命,正在这时老护士过来把手放她肚子,温暖地跟她说,忍一忍就过去,人生就这一次。这句话让她感动了一辈子,至今难忘。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只看见病而没有看见人。每个人都希望遇到有温度的医生,春风十里不如暖医,我希望每一位医者都成为令人尊重的暖医。

(作者为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健康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