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孙树恒:文学是保险人修身的养分

发布时间:2016-07-29 11:12:40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生生死死就是一张纸/死后余生的补养/也是一张纸,涵盖责任和义务/一诺九鼎,不小心让过失穿破/诺言背负着影子,一天的开始就预示了/是佛语,是护身符/为你一时,或一生弥补......”(《保单》)

“......时间,对我非常重要/金钱对我没有诱惑/“你的风险,我来保障/该拿什么拯救你,善良而真诚的承诺?/我必须让你参与/你的生活,我的温暖/每天都微笑.....”(《拜访》)

“......远古的时代/淘金人用石头雕刻/这群私欲暴乱的人/共同拼凑金子,互助/应对突发的事件/当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死去/安顿枯萎了的灵魂......”(《保险起源》)

这些书写保险主题诗歌的作者正是一位保险“老炮”,他经年耕耘于保险园地,把自己浸透于事业里的丝丝缕缕感怀用文字记录,字里行间是一个保险人对保险理性冷静而又充盈情怀的抒发与阐释,一个没有保险阅历或者一个没有对保险心怀情愫的人都是无法写出这些文字的。这些诗歌的作者是孙树恒,阳光保险内蒙古分公司一位文学达人。

 
孙树恒

葱茏往昔

孙书恒8岁那年,母亲就病逝。小书恒经历了人生三不幸之一大不幸。为了撑起这个家,父亲外出打工。从那时起书恒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叮嘱。他感到缺失了一面挡风的壁垒。母亲这个词汇在那一刻就从他的现实的生活中永远的逝去,母亲的期望将成为他永远的铭记。是姐姐把他拉扯大。

孙书恒内心对姐姐充满感恩,上学后,学习非常努力。课余对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他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系列小人书,里面的鲜明的人物个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点亮一盏灯。孙书恒在阅读连环画中度过了孤苦的童年时代,那些伴着成长、有些已经被历史淹没的时代英雄活在他童年的记忆深处。

从乡初中毕业,孙书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旗重点高中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到了农牧学校,孙书恒开始写文学笔记,还参加了文学刊物《鸭绿江》刊授学习

“记得小时候看小说时,那时有些字不认识,我就买来《新华字典》,借来繁体字典,进行阅读。那时学习不紧张,我晚上看小说,为了不影响家里人休息,一开始把灯泡用报纸包上,有一次点时间长把报纸烤着了。后来就躺在被窝里,用手电看,几天就两节电池没电了。姐姐不心疼钱,总说,怕把眼睛看坏了。我想近视眼,就是那时的病根吧。”

到了农牧学校上学,孙树恒开始写文学笔记,还参加了文学刊物《鸭绿江》刊授学习。参加工作后,孙树恒一直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与公文打交道。后来调到保险公司。在中国人保时,他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到阳光保险后,孙树恒也是做人事行政和工会工作,这些都与他熟悉的文字离不开。

孙书恒在旗里工作时,在旗委当秘书、在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与保险打过交道。来保险公司是偶然的机遇。1994年,那时人保财险呼和浩特分公司想招一个秘书,经朋友推荐,他就千里迢迢前去应聘,试用了半个月,就留下了。由公务员成了企业职员。

“文学是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

追忆往昔,孙树恒感慨久久,“我在保险公司从业20多年,觉得自己的精神与肉体,都在这个熟悉并喜爱上了的环境下得以滋养,我曾在西安保险市场一线锻炼过,我与西安保险一线的从业人员朝夕相处,做同事,做伙伴,做朋友,相互交流,相互磨砺,相互鼓舞,也相互点缀、雕琢、塑造。几十年下来,许多人物、形象,已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地存活下来。”孙树恒相信作为一个写作者,这些形象,这些故事,是够他受用此生了。“我想写他们,写自己,写这群人在我心中的印记,写自己生活其中的感受。”在他看来,保险从业人员,在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奔走,跑业务,搞服务,是有着某种不容忽视的庄严感的。“只是因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追寻温暖与亮色,如其说为他人,不如说为自己,其实生命都需要倾诉,都需要抚慰,都需要爱。”

进入保险职涯里,孙树恒就从没有间断过文学写作。在中国人保时,他就与同事合办过一张《青城保险》的报纸,有刊号,宣传保险,发布动态,刊登保险文学,最多时每期印刷两万份,随着当地的晚报发行。“我那时已经开始创作,从未辍笔,都要以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我写诗歌、散文,小说,更多的是写散文多一些,只是随性而写。”

孙树恒到鄂尔多斯机构工作,下去调研,结合当地搞经济建设,造成环境污染,致使牧民搬迁,写了散文《最后一座毡房》,发表在《中国金融文学》。他去乌兰察布机构去蹲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司建设以及个人感受,写了散文《集宁,我欠你一个问候》,整版发表在《乌兰察布日报》。“针对保险业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尤其我爱人从保险公司退休,对我触动很大,她对公司的眷恋,对未来生活的迷茫都极大触动了我,我写了7万字的中篇小说《明天并不遥远》,部分连载在《金融文坛》。更多的文章发表在《内蒙古保险》杂志上。”

孙树恒写的短篇小说《跑街的女人》讲述了一位下岗女工不甘做家庭主妇,保险触发她人生蜕变升华,焕发新的生命光彩,这篇保险主题的小说荣获第二届金融文学二等奖。

关于创作视角,孙树恒表示没有刻意选择,完全是顺其自然,创作主题也是多样的。有职业的,有故乡的,有游记,有随景随感。“我的写作有着一定的现实主义倾向,我通过关注某些事情、某些地域、某些情景,会认真思考这个复杂的社会现实,观点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努力深入进去,并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我的思考,我只能保证整个创作的思想过程中我都是真诚的。”他认为,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

恒心永在

从事文学创作令孙树恒内心最大的收获是,“文学使我一直拥有心存生命的悲悯情怀和生活的乐观态度。善于欣赏美,发现爱,寻找暗夜里的光亮。”

孙树恒并不曾感到写作与职场工作之间的矛盾。“我写作往往是有了思想上某些闪光点和痛彻的感悟时,闲暇构思,在休息的中午和休闲的晚上或周末完成作品。”孙树恒说自己的床头总是放着笔和纸,手机,“有时我躺在床上,有了好的感悟,就记上,第二天再整理。上班闲暇时,看一些电子书,休闲时与友交汇,都是聊些文学艺术,不胡乱交友,很少在外应酬吃喝。这不是自己有多高雅,而是我总是向往可以最大化的诗意生活,我希望自己活得有点质量,有点价值,那样生命才有意义。”

诗歌、散文是文学,文学是人性之学。孙树恒认为诗歌散文对自己的影响正在于追求善良的人性、健康的人生。“我创作以来对文学的感悟就是智慧、灵秀、想象、自信的一种充分体现。”文学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和谐结合,存在于不断的追求中,赋予我人生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孙树恒说这是他不变的文学观。“我只是‘修辞立其诚’”,孙树恒的笔名是恒心永在,他表示为自己起这个笔名就是要坚信、坚持、坚守文学阵地,“我就想做一个书写生命揉搓出来的喜乐哀愁、悲欢离合的故事的保险人。做一个坚韧不拔、永不绝衰的歌者。”

孙树恒确信作为保险认多读诗歌散文等好的文学书籍是对自身修养,对自己投身的保险事业大有裨益的。“读好的文学书籍,对人性的理解抑或尊重宽容度可谓海纳百川,所传递的各类价值观更丰富我们的思想。通过阅读,在情境中感同身受的去理解感受一个人,一个事物时,将使我们本能的对生活更具备关怀和关注能力,切身实际的去感受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

每本文学书籍在孙树恒看来都是一个世界,读者在不同的世界里游走。过后再把自己抽离出来。“我们站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里去领悟与感知书中人物所感受的。时间久了,我们会更多更丰富地感知,会对他人对世界更多地包容与理解。这都让我们更加真诚,使我们的更懂得爱,懂得修性,懂得悟己。”孙树恒觉得这对以诚信为宗旨以爱为信念的保险人来说是极为需要的修身养分,对做保险,服务客户,乃至做人的格局,做事的眼界上都大为有益。

正如有人说的,“当我们爱时,我们总是会努力变得更好。当我们努力变得更好的时候,身边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好。”孙树恒说读文学书及文学写作都让他格外相信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