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 陈格欣
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太平轮》电影(上下),在2015年分期成功上映,曾经轰动一时。《太平轮》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49年1月27日,一艘名为太平轮的船从上海出发开往基隆,途中与建元轮相撞而沉没,导致船上近千人罹难。这一沉船事件发生后,太平轮一度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电影《太平轮》剧照。
我们再次从历史的深海中打捞起太平轮沉船的诸多细节,沉船时离散的记忆让人垂泪,大时代斑驳的旧影令人动容。
太平轮的由来
1938年,三个浙江老乡周曹裔、马斯才和龚圣治在上海兴办了建中公司,做船运。1943年,建中公司改名为中联公司。不久后,宁波人周庆云、蔡天铎入股。周曹裔是大股东,全面负责,马斯才负责人事,周庆云负责财务,蔡天铎负责船务,龚圣治身体不好,不多参与公司的事。
中联公司拥有两艘船,分别是客货两用的安联轮和货船华联轮。因货运量增大,公司于1946年12月向太平船务公司短期租借了客货两用、可装2050吨的太平轮,日租费300美金。1948年7月14日起,改为长期租用,月租费7000美金。太平轮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货轮,中联公司租来后,开始航行于上海、基隆间。太平轮分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等,投入营运是作为交通船。
1948年11月,随着战事愈演愈烈,国民政府南迁的决定已不是秘密。许多机构跟着撤退,中联公司也召开了董事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香港设立临时总部,日后把中联公司开到台湾去,在上海变卖资产。
太平轮沉船经过和原因
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从上海开往基隆的途中,于夜间航行,为逃避宵禁,没开航行灯,晚间23时45分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建元轮立刻沉没,船上72人溺毙,有3人被救起;太平轮在15分钟后跟着沉没,此时船上的人几乎都在惨叫,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船上有超过900人罹难,有38人被澳洲军舰救起。死者大多是国民党高官、有名望、富商级的人物,包括音乐家吴伯超、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之父、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蒋经国好友俞季虞、袁世凯之孙袁家艺等。“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也有很多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没有坐上死亡之轮,比如星云大师就曾说,“我因为时间匆促,赶不及搭上那班轮船,而幸免一劫。”
细数出事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超载,有说是船员只顾饮酒作乐,操作失误。还原历史现场当天:太平轮原定计划是1月27日上午起航,后来改到下午2时,可是直到开航前,太平轮仍在进货,当天午后4时半才开航。据太平轮获救生还乘客追述:太平轮原定27日晨启椗离沪,因临时有钢条一批计600吨须装载附运,费时甚久,嗣在装入150吨后,发现载重已逾船身规定之水平线,当时各船员曾要求勿再继续装入,但该轮业各主任以此项钢条运费已全部收讫,故卒坚持装运450吨后始行启椗,启椗时间延至下午4时一刻。该轮因仍欲于预定时间赶抵基隆,故驶出后开行速度极高,且未依规定航线行驶,而改航近路。
1949年2月6日《东南日报》在第二版发表社论《太平轮事件的社会因素》,做了更深刻的剖析:“第一不负责,无纪律。在现今社会上早已成了风气,一般心理上说人命如儿戏是一个基本原因……第二,概自通货膨胀,后加政治腐败以来,狡黠之徒,无不以事业为工具,以欺诈为手段,以投机为目的,只要结纳官场,负缘金融之门,便可有业皆企,无机不投……”。
2月4日,上海《大公报》在《轮船失事原因》一文中指出,造成此次灾难的原因首先是抗战胜利后,轮船大量增加,船员素质低下,仅持准考证就可驾船;其次船运公司不注重救生设备,称中联公司的华联轮十条救生艇9条漏水。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艘轮船相撞后几分钟,路过事发海域的盛京轮收到建元轮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赶到,盛京轮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时,太平轮船长给出的回复竟是:一切都好。于是,盛京轮开走,一个绝好的施救机会被轻易放走……
历史的细节,总是令人悲悯与心痛。
民国报纸还原的历史细节
上海《大公报》、《申报》等大小报刊,于1949年2月1日起,开始连续报道“太平轮”沉船事件。其中,尤以《申报》的报道最为详尽及时,一直延续到当年3月初。
1949年2月1日《申报》刊发的太平轮事件报道。
1949年2月1日《申报》四版,首次报道沉船事件用醒目的标题:“太平建元两轮互撞沉没,千余人没顶救起卅八人”。文中还有一小标题:“海面无雾无风,互撞原因不明”,拷问事故原因。文章后附有“两轮获救者名单”。
1949年2月2日《申报》一版,刊发“太平轮遇难旅客善后代表筹备会”的“太平轮遇难旅客家属注意启事”,告知遇难家属登记国民身份证信息,以便处理善后事宜。同日该报四版刊发新闻:“两沉轮下落不明,整日搜索无结果”,报道了前往搜救的海川轮“留驻上海继续搜索”。
1949年2月3日《申报》二版,刊发“悬赏寻找太平轮失事旅客及罹难旅客尸体启事”,内容:(一)援救生还经证明确属太平轮遇难旅客者致酬二十万元;(二)通风报信因而生还证明确属......致酬十万元......”。
1949年2月4日《申报》二版,刊发“章士钊、杨鹏律师受任为太平轮遇难旅客善后委员会法律顾问启事”。同日四版刊发新闻:“探索沉轮罹难客,海川轮继续进行”。
1949年2月6日《申报》二版,“中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委请江一平、邓鳌奎等人律师办理太平轮善后事宜。”
另外在《申报》的广告版面上,寻找“龚云龙、毛信永、周逸民、吴芳安、齐春和、齐蓝玉、吴绍琼、齐小秦”等人的启事,有的还附上黑白照片,一直刊登到2月12日,才告停息。在沉船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都在期待奇迹的发生,始终不愿相信,或者说不愿接受失踪亲友已经遇难的事实。尽管多少人终日以泪洗面,但依然无力唤回亲人。
1949年2月12日《申报》刊发关于太平轮沉船后寻人启事。
1949年3月8日《申报》四版刊发报道:“太平轮十七旅客,受伤遇救正就医”,文中说又发现有17位生还者,这些生还者曾被7艘渔船救起,“当时因受伤甚重,暂留荒僻乡下就医,故一向未与外界联络。”给人带来一丝欣慰的是,“迨三月一日,有被难粤籍军官一人,突抵家乡,其家属当时正为其举行祭奠,忽见生还,转悲为喜……”。
1949年3月8日《申报》刊发关于太平轮事件的后续报道。
按民国报纸前期报道救回的38人,加上后期民间力量救援生还的17人,太平轮沉船事件保守估计的幸存者应该在50人以上。还有一个遗憾,至今也未发现一张太平轮的照片面世。
幸存者的境况与忆述
现居台北的王兆兰是官方公布的36名幸存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当太平轮倾覆时,她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她还记得母亲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带好弟弟妹妹。”母亲立刻被海浪冲走,妹妹也没幸免。遇难之后,王兆兰父亲把她接回了台北,她的故事也直到2010年后才为人所知。
幸存者葛克当年是国防部一位少校参谋,他的台湾行是要赶在新年前把妻子家小带到台湾,结果这趟旅程成了家人的不归路,只有他幸存了下来。1949年后他在台湾继续服役,还幸运地遇到了同样在太平轮上失去亲人的袁家姞。1950年,两人结婚成家。
幸存者叶伦明老人,今年已经91岁,当年家人在台湾做生意。幸存之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妻子远在在台湾改嫁他人。1980年代他到香港后开始跑马拉松,成了香港长跑的代言人。
生还者之一的太平轮厨师张顺来曾回忆说,开船那天正是小年夜,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喝酒作乐,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船上大副、二副当晚也在喝酒赌钱,理应接班的三副却并未到岗,驾驶舱轮空。
1949年2月15日出版的《轮机月刊》第3卷第2期,刊发一篇题为《太平轮脱险旅客的一封信》。作者周侣云是幸存者之一,她是一位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的学生。她在文中描述到:“一阵海水涌上来,大家失去知觉,我只觉得身体往下沉,水从耳边滑过,还可以听见水从耳边滑过的呼呼声音,好像身体被夹在什么东西里,水不断从嘴、鼻、耳里进入肚子,我一时想着什么都完了......”但在求生欲望的支配下,根本不会游泳的她,在其同船同学叶以功的倾力救护之下,奇迹生还。这也是电影《太平轮》中,章子怡饰演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于真与通信兵佟大庆爱情故事的人物原型。
保险公司破产与善后理赔
最先得知海难的,是船东太平船务公司。他们立刻给中联公司总经理周曹裔打电话,周曹裔通知了其他四位股东。太平船务公司的其他船只都在欧美保险公司投保,唯有太平轮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海难发生后,保险公司无力赔偿,宣布破产。
遇难者家属来到中联公司,将公司的办公用品捣毁,又找到周曹裔家,愤怒地砸毁了家具。1949年1月30日,在台湾的遇难者家属向警局提出申请,扣押中联公司在台财产。31日,太平轮遇难家属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记者会。
2月3日,周曹裔与遇难家属见面。两天后,搜索遇难者的海川轮返航。家属正式向中联公司提出要求,除继续打捞以外,还需给予每个家属白米100石的赔偿。2月,中联公司和家属签订协议,分三期赔付,分别是25石、25石和20石大米。因台湾法院扣押了安联轮和华联轮,中联公司失去了进项,能用于赔偿的,就是年前卖出的船票钱。中联公司的五个股东经过协商,决定卖掉中联公司以及位于上海四川中路459号的中联总部,但所得并不够赔偿总额。4月6日,上海法院开庭。周曹裔委托马斯才出面应诉,自己离开了上海。不久后,马斯才也不见了踪迹。蔡天铎人在台湾,龚圣治身体不好,遇难者家属们能找到的,只剩下周庆云。
在法院开庭前的两个多月里,周庆云本来也有机会带着全家和财产,远走香港或台湾。但耿直的他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决定留下处理赔偿事务。开庭后不久,周庆云的别墅张园就被两三百名家属围了起来。每一次周家人进出,都被搜身,以防秘密转移财产。周庆云将家里存有的四五根“大黄鱼”(十两黄金的专称)、70到80根“小黄鱼”(对一两黄金的专称)以及全家人身上的金银首饰统统卖掉。以后,又卖掉了别墅和汽车,这些钱都用来赔偿遇难者家属。周庆云和妻子净身出户,连被褥都没有带走。几个孩子已由周庆云妻弟提前带走,暂时住在上海大顺旅社。
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攻占上海。赔偿逐渐不了了之,只履行了七八成。太平轮家属委员会又在台湾向法院提出了诉讼,也有的受害人家属自始至终没有拿到赔偿。
且说周庆云,由于租住在大顺旅社的房钱太高,无奈搬到了上海新城隍庙的一处破旧木板楼,每月租金仅7元钱。楼下是一间10平方米的客厅,从窄小的楼梯上去,二楼是一间8平方米的屋子,上面还有一个4平方米的小阁楼,三个孩子就睡在阁楼上。此时,周庆云已失去全部生活来源,只能靠借钱度日。三个孩子共盖一床破棉花被。衣服多是亲戚朋友送的,冬天仅有一件棉衣,大孩子穿着出门,两个弟弟就没法出去。邻家吃完饭,倒了豆渣出来,周庆云妻子会把豆渣收拾回来,撒一点面粉在其中,给他们做面疙瘩填肚子。她还瞒着孩子从1949年到1950年一直在卖血换钱,以维持家里生计。
后来周庆云经人介绍,在一家五金厂当了经理,每月工资200多元。周庆云夫妇开始计划还债,每个月留一小部分生活费,其余还债。1957年,几个遇难者家属打听到了周庆云的住址,找上门来要赔偿。周庆云和妻子商量后,把五斗橱变卖,还提前从单位支取了三个月的工资,凑了500元给了这几个家属。
1959年1月,周庆云突发脑出血辞世。1975年,周庆云妻子去世,年仅59岁。6年后,周庆云的几个孩子经过努力把欠款全部还清。1982年清明节,周庆云的几个孩子将账本和所有收据在父母坟前焚化。之后,他们在苏州城内找了一个小馆子大吃了一顿......
依然沉睡在海底的太平轮
太平轮至今沉睡海底,周庆云的二儿子曾设想过打捞,当咨询打捞公司得知需花费几千万元时,只好作罢。
实际上,国家先后已组织了三次海底勘探,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第二次是80年代初期,最近一次是2010年。2010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组织水下考古队,针对太平轮进行物理探测的声呐定位工作。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努力后,他们在白节山海域水深55米的海底,发现了太平轮的踪迹。不过,下水打捞尚未提上日程。据称,除了水流湍急造成的潜水风险外,打捞经费接近天文数字也是一大难题。
2010年5月25日,舟山市嵊泗县白节山附近两艘渔船渐渐地停了下来。其中一艘船上站满了互相搀扶的老人,船头飘着的旗帜写着“太平轮协会赠”的字样。老人们手捧白色菊花,面朝白节山灯塔方向默哀一分钟。之后,老人们轮流走上船头甲板,默念给亲人的祭文。这是海峡两岸61年来首次合祭“太平轮”近千名罹难者,此次海祭的发起人之一担任太平轮协会的秘书长张典婉说,此次活动,是为寻找两岸记忆的拼图。
电影《太平轮》呈现了太平轮的历史悲歌,一段没有走完的航程,三段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更让一段尘封的往事浮出历史水面,走进公众的视野。乱世中的人们,灾难中的人群,无法掌握自己的明天,每个人像被命运抛洒的尘土,卑微地散落。生逢盛世的人们应该从这样的灾难片中获得更多奋起的力量,不负生命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