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发现宁波帮——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保险

发布时间:2017-05-19 10:59:09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方磊

宁波保险学者王珏麟先生的第一本有关保险文化与历史研究著作《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保险史略》行将出版。这本书是他在2013年才开始动笔的,但却是他用近十二年的心血凝结而成。这本书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宁波帮在中国近现代保险业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历史功绩,展示了宁波帮近50年引领中国近现代保险业发展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保险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这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发展今天的中国保险业有着一定的意义。

 
《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保险史略》封面(征求意见稿)。

《中国保险报》记者赶在本书出版前抢先对王珏麟先生做了深入采访,王珏麟知无不言畅谈了他写作的过程、思悟、心得,我们或许由此可以借鉴以历史回溯的视角,全新审视我们保险向未来的延伸,给予我们大有裨益的启示。

由“舶来品”到“走出去”

记者:您的研究著作《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保险史略》即将完成。宁波作为保险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中国文化与历史上都有着日久弥深的影响,您这本行将完成的著作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王珏麟:《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保险史略》是我第一本主题关于保险文化与历史的著作。初稿完成是在今年2月初的一天,记得刚过立春,那正是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之际。在我家的窗外,红梅绽放枝头,在凛冽的风中越加艳丽。屈指算来,从2004年我始于对中国保险历史的兴趣,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从2008年初第一篇文章交于《宁波保险》期刊发表,时间也已经过去了8年。白驹过隙,中国保险历史,特别是宁波保险的历史研究终于有了些许的成果。在我眼中它如同初生的婴儿,那么让我欢喜,让我感受他的活力。

 
宁波保险历史文化课题荣获2013-2014年度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项目预立项。

关于这本著作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我在本书写的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那几页纸里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一是保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二是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是华商为了国家利益挽救利权和洋商不断合作和斗争的结果。三是宁波帮引领中国保险业近50年。当然,以上主题是我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炼而得出的研究成果。是我对1949年之前中国保险业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记者:从这本书中我们如何可以感受到保险文化与历史对今天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王珏麟:这本书中我充分阐释了保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865年中国正式开海禁。当时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为通商贸易地点,并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设立四个海关。由于浙海关的设置,宁波成为中国最早进行贸易往来之地。由于贸易往来,宁波人商品意识非常强。这决定了在商业贸易发达地区都能看到宁波人的身影。特别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中国保险业的中心,由广州转到上海。“宁波商人,自其人数之多、历史之远、势力之大,观之,实可谓上海各商领袖。”宁波商帮在登陆上海后迅速崛起,逐渐超过了广东帮,并从上海向其他地区拓展。这当中自然包括保险业。

记者:这段保险文化衍生的历史对后世有哪些深刻影响?

王珏麟:我们从中国保险史发展过程看,从国外舶来的保险初到中国是在1805年谏当保险行的设立,但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到了1835年才有了第二家外资保险行于仁洋面保险行。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的情况看,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比谏当保险行的成立则整整迟了60年。为什么会事隔30年才会有第二家外资保险公司?为什么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要比外资保险公司成立晚60年?这是因为我们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极少的贸易往来,缺少商品经济的发展,保险在国内的发展缺少生长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新中国建立后,除与香港、澳门和台湾还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外,由于国内基本上消灭了商品经济,从1965年到1980年国内保险业恢复这段时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当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2016年底,中国保险业发展也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保险大国。

记者:您在写作中重新触摸这些甚至被蒙尘的历史,对您是否会有关于今朝保险文化历史的思索?

王珏麟:中国保险发展历史进程说明,中国只有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只有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才会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所讲:“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保险大国,但要转型为保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这3年多来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保险业正在深度参与全球保险业的治理。

 
宁波文化研究工程2013-2014(年度)项目预立项名单。

从1805年保险作为“舶来品”舶入中国到2015年以来“走出去”到世界保险市场搏击,中国保险业已经勇敢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一巨大变化令中国当今保险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因此,历史发展表明:我们只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坚持走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宁波帮的身影

记者:在这本关于保险文化历史的著作写作中,您在大量历史文化史实的查阅与收集中,对宁波帮以及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有哪些新的发现?

王珏麟:很多内容是我全新接触和了解的,而这些相信也长期不为我们所知,我要做的就是把历史还原和复苏在人们视野和思想中。

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是华商包括宁波帮,为了国家利益挽救利权和洋商不断合作和斗争的结果。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保险重大事件中均有宁波帮的身影。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和当时清朝沙船业衰落密切相关。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商蒸汽轮船替代了木帆船。而当时中国国内水上运输工具主要还是旧式沙帆船,无法与外商轮船公司现代化轮船相抗衡。为解决漕运问题,挽回利权,李鸿章上奏《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指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狭重赀以倾奇,则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1873年筹组“保险招商局”,发起集股。1875年12月28日,招商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自办保险,挽回利权

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洋务运动的兴起,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经营轮船航运业、开设银行和保险机构,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脱颖而出。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研究生罗艳在其《试论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兴起》一文中所说:“洋务运动不仅为民族保险业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平台,也产生了对民族保险业的迫切需要,提供了民族保险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直接促使了民族保险业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迈入正轨。另一方面,民族保险业兴起以后也给洋务运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王珏麟写作所参阅的部分书籍。

记者:您几度强调了洋务运动中,宁波帮在航运、银行与保险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宁波帮如何引领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的?表现在哪些地方?

王珏麟:进入二十世纪,宁波帮引领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50余年。这其中,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胡詠骐在担任同业公会会长期间,迫使外商在保险费率的确定上须同华商商议,在其主持下结束了英文条款的历史。成立包括华商和外商火险公司在内的上海市火险联合委员会,协调统一了火险费率和条款,限制了外商保险公司对华商保险公司的不正当竞争。

1937年1月,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执委会讨论华洋实价委员会新订火险实价表等事宜,制定了《火险经纪人登记与管理规章》(共6章37条)。同年4月,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火险组通过议决案,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各保险公司遵守火线规章情况。同年6月,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执委会原则通过了上海火险联合会章程。与华北汽车保险公会、上海水险公会、上海兵险合作外,还与上海火险公会联合成立华洋特别保价与意外事项联合委员会、华洋估价委员会等。设立医务委员会和精算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的积极活动,不仅划一了保险费率,订立了各项规章,扭转了保险业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而且与外商火险公会共商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共同遵守,从而开创了中外保险公会共同协商,联合行动的局面。

记者:从1805年英国人将保险带入中国后,在60年的时光里基本上是洋人的天下。当中国民族保险业的曙光在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候,宁波帮是如何萌生与崛起的?这一内容应该是您论著中核心部分。

王珏麟:的确。这对于我们梳理和把握宁波帮对中国保险文化历史源头以及脉络至关重要。

宁波帮通过供职、间接参股和投资逐步参与到保险行业里来。洋务运动则助推了中国民族保险发展的进程。而宁波帮真正拥有了自己完全控股的保险公司则到了1905年。从这一时间算起,到新中国保险公司公私合营为止,宁波帮领导中国保险业近50年。

自1905年以来,无论是外资、合资、还是民族保险公司都有宁波帮的身影。由宁波帮自己创办和能直接控制的保险公司主体占到当时民族保险公司的35%左右。中国保险学会、保险同业公会和保联均有宁波帮发起与创办,历届正副主席、理事,宁波人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在1949年之前创办的红色保险共有3家:民安保险、大安保险、联合保险,均有宁波人卢绪章、谢寿天创建。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胡咏骐在担任同业公会会长期间,迫使外商在保险费率的确定上须同华商商议,在其主持下结束了英文条款的历史。胡咏骐、沈敦和等人推进了民国时期《保险法》的制定和出台。

1949年5月,谢寿天、林震峰等人接管和改造民族保险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初创时期的人员均来自中国保险公司和太平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香港等地市场继续为国家创汇,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史海探微 以管窥豹

记者:您的写作最初是如何展开的?写作脉络如何?您克服了那些困难?

王珏麟:我的写作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来展开。先期阶段主要是搜集资料。可以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溯这本书的写作源头应该在2004年。我那时就开始搜集保险业方面的史料和翻阅相关档案了,不过那个时候应该是无意识的、碎片化的,关注点也主要在相关公司和人物方面,而且区域范围比较广。

记者:写作前您都做了那些准备?

王珏麟:2007年年底我来到宁波工作后,关注点开始集中放在研究宁波帮上。当发现宁波帮在保险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时,激发起了我的兴趣。但这本书的正式写作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起步的,为写好这本书,我专门跑了宁波档案馆、浙江档案馆;查阅了各种金融保险志、宁波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的宁波帮史料丛书、上世纪80年代编辑的宁波文史资料;民国时期的《申报》等报刊、购置了相关的图书,参阅了颜鹏飞、叶奕德、吴越、朱元仁、童伟明、王安、高星、成继跃、林振荣、陈国庆、孙善根等先生撰写的有关著作、文章和相关史料。正因为有了以上充分的准备,才有了今天的这本著作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可能。

记者:对于庞杂繁纷的史海资料您如何进行写作中的整理与归纳?

王珏麟:梳理相关历史资料和构建本著作的初步框架正是我写作中的第二阶段。在占有一定的历史资料后,我开始对相关史料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搭建起本著作的基本框架。这个时间点大约到了2013年,我将完成的框架和完成的部分章节报送宁波市社科联,参加2013年——2014年度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申请,在多名专家的严格审核下,进入宁波市社科联2013年——2014年度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项目预立项名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我鼓舞很大。同时本书也受到宁波保险学会秘书长邵洪吉、副秘书长管益君、徐明的高度重视,出版了本书征求意见稿征求行业相关人员意见,以保证出版的质量。

后续阶段围绕已搭建的写作框架进一步搜集资料,丰富本书内容。从2013年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开始了艰苦的写作生涯。用了整整4年时间,在一边搜集和丰富资料的同时,一边进行写作。并常常就写作过程中需要考证的资料搜寻相关证据,与同行切磋。

记者:这本著作的写作脉络是如何展开的?

王珏麟:本书的写作脉络,也就是本书的结构安排,我主要采取总分的模式来完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现代宁波帮保险和宁波保险业的发展过程。这是对宁波帮从事保险业的一个总括,好比是人的骨架。第二到第七章主要侧重于写宁波帮保险人物在保险不同领域做出的贡献,好比人的肉和血,丰满了骨架。这样的结构安排,基本做到了使记叙的事情尽然有序,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了本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大家感受到宁波帮在中国保险业21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进一步突出了本书的主题。

记者:这个写作过程有哪些感触?

王珏麟:这个过程是寂寞的,也是十分孤独的。但如果你不能够寂寞,也不孤独,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成果出来。我感谢我能静下心来,享受这样的孤独和寂寞。

历史浩浩汤汤 文化通往未来

记者:您认为您在写作过程中的这些考证与研究,对中国宁波保险文化历史有这些证明和确认。

王珏麟:我觉得自己新的研究成果和考证都说明:宁波帮在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有着的重要的地位,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说明清末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50余年的历史是在宁波帮的领导下书写的,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保险史的空白。

记者:您认为这本著作对于保险业历史行向未来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王珏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210年前,保险作为一种“舶来品”由英国人带入中国;210年后,中国保险业已经走向海外布局,开始走向国际化,在普惠金融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中国保险业无论在主体和规模上,旧中国的民族保险业都无法与之相比。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民族保险业虽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曲折,但“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史值得回味!文化需要沉积。宁波帮蕴含的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创业创新精神与开拓进取意识,将进一步激励当代宁波保险人积极投身国家保险综合实验区的伟大事业。宁波帮在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必将再创辉煌!

而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通过此次写作,您对保险历史与文化有哪些心得?

王珏麟:我对于保险文化以及历史有了全新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只有210年,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算长,只是泛起的一朵小浪花。但是您如果把这段历史截取出来,它就有趣得多了。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当中,我的心一直涌动着“兴奋、感动和向保险前辈致敬”的这样一种心情。要说心得,我非常赞同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先生的一段话,那是他在2014年5月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保险之路——中国保险历史文化展”讲的:“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类社会与自然抗争、管理风险的历史……环视当今世界,保险正在以独特的生命力,渗透和滋润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和中国保险文化与历史的发展历程恰恰全景式的展示证明了中国从一个保险弱国成长为一个保险大国,进而向保险强国迈进的历程。是的,保险文化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整体和个人、暂时和永恒。中国保险需要文化,与时俱进的保险文化正在为中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