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手机摄影:指尖创作不简单

发布时间:2017-08-25 10:07:10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信息化时代使得人们更便于用手机抓拍下社会生活的点滴感触。手机摄影成为当代人对于生活的主要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手机摄影优势何在?何为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手机摄影的缺陷是什么?手机摄影是否会取代传统摄影艺术形式?人保财险运城分公司陈国庆与中国人寿汉中分公司杨铜矿两位摄影达人就种种手机摄影的话题直抒胸臆,相信读者朋友可从中得以不乏裨益的启发。

□记者 方磊

灵感源自“感觉”

记者:大约什么时候起开始习惯用手机拍摄?

陈国庆:当手机有了拍照功能便开始拍摄,当时因像素底和成像效果差等因素,使用的比较少。当比较成熟的摄像手机出现,加之微信的兴起,拍摄照片可以直接用于朋友圈的交流与分享,也可以做直接的记载,便习惯用手机拍摄。

杨铜矿:我在部队就是一名电影放映员,1999年转业到保险公司后也一直从事品牌宣传工作,工作之余进行摄影创作。大概是在2015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喜欢上手机摄影便一发不可收。当年4月的一天,陕南汉中的春天是油菜花的海洋,因为陪外地来的几个影友进行户外采风,当来到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远远传来人们的嬉闹声,寻声望去眼前的一幕让我们兴奋不已,几名女同袍正在花丛里拿着自拍杆在专注地拍照呢,当时来不及多想就随手用手机拍了几张,后取名“伙伴”。在2015年参加陕西省分公司举行的员工手机摄影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打那以后,就激起了我用手机摄影的念头,彻底摒弃沉重的单反。确切地说,使用手机拍照的时间,是2015年4月8日。


《老茶馆》

记者:手机拍摄中您的心得感受有哪些?

陈国庆:手机易于携带,便于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链接。现在是一个手机摄影的时代,读图的时代,绝大多数的图片,是一种记录与定格,是一种展示,不全是为艺术而产生,更多的作为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交流与表达,这也意味着照片的画质、像素、分辨率没那么重要,人们更在意手机摄影第一时间记录现场,展现更多的生活细节,因而手机摄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每个手持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轻松地拍下照片,并进行后期处理。

以前,摄影是摄影人的专利,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作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人人都是摄影师。

杨铜矿:手机首先是携带方便,拍照灵活随意。作为摄影工具它有四个特点:一是手机体积小,不易被察觉;二是手机功能不断在更新、强大,相应的软件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三是手机可以迅速分享到各种社交平台;四是手机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已经有不少摄影大家创作开始运用手机拍摄。这四点是我用手机创作中最大的感受。

记者:您觉得手机拍摄在选题上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杨铜矿:手机摄影对我来说也就这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全凭感觉拍。简单地说,还是需要找到个人独特的视角,或者说是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先后用手机拍摄了《低头族》、《生活万花筒》、《街头偶遇》、《最美读书人》等多个系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都是散见于随意的日常生活之中,随机感触中所拍。

陈国庆:更多的是拍摄有现场感的作品。生活中有许多场面和情景,需要不被对方发现或注意,不干扰或破坏被摄者的生活情节,当被摄影者发现有人拍照,表情与动作完全变形,甚至停止,摄影需要真实自然的情景,手机摄影具有一定隐蔽性,因而更容易捕捉身边的、临近的或突发的场景或事件。手机的微拍功能很不错,适宜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拍摄花朵、小动物、露珠等。


《乡村理发店》

追求艺术性 困难依旧在

记者:手机拍摄是否技术要求会降低?最重要的技术要素您认为有哪些?

陈国庆:与传统摄影相比,手机摄影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没有光圈的调整,焦距的变化,感光度的高低,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技术要求较低。

我认为手机摄影重要的技术要素:一是手机不能变焦,因而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拍摄对象,因为“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二是部分情景的抓拍,尽可能不干扰到被拍摄者。

杨铜矿:我个人呢认为手机拍摄技术和相机拍照应该是一样的,当你看到一个令你有感觉的场景,寻找到了你认为最适合表现的角度,其实那一刻,这张照片经过后期处理后的最终效果已经呈现在你的脑中。接下来,就是守候,耐心地等待,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等待那“决定性瞬间”的降临。

手机摄影最重要的技术要素应要顾及到视觉美感、视觉冲击力、形式之间的关系、内容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对于摄影创作者来说,想要拍出好的作品是很自然的想法。可是怀有某种目的,为了某种用途来拍摄,有时也不一定能拍出理想的照片。因为你越是去考虑目的,就越是会受到种种的掣肘。无心,把自己放空,没有任何目的,才会看见更多的美。

记者:您认为手机拍摄的困难有哪些?

陈国庆:困难肯定存在。首先在于变焦难,当与被拍摄人或物或景有一定距离时,变得很困难,特别是面前有障碍无法往前跨越或靠近时。二是弱光或夜晚,被拍景物或人物失去层次感和细节。三是手机镜头的景深控制、成像质量、分辨率、抗炫光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摄影的单反镜头还有很大差距。当拍摄要求较高的艺术片或广告片等,手机摄影还难以胜任。

杨铜矿:我们用手机拍摄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手机拍摄时,一个合适的路人,在合适的时间,走到画面合适的位置,就在你要按下快门的瞬间,电话进来了!我想补充的是请手机拍摄者一定要提醒自己,手里拿着的毕竟是手机,在拍摄前一定记得打到飞行模式。

手机摄影大部分的时候是靠感觉,走在路上时看到某些场景或人物让你有感觉,就算那个感觉很微弱,很小,你就可以准备拍摄了,往往会拍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记者:您认为手机拍摄的缺陷有哪些?

陈国庆: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不论画质还是功能比前几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真的手机能超越相机吗?就从目前的水平来看,显然不太可能。手机在拍照方面有几个局限性:第一个传感器尺寸太小,因为决定画质好坏的因素不是由像素而是传感器来决定的。现在手机宣传的像素很高1000多万或2000多万,但真正决定画质好不好与像素没有那么大的关系,而主要是传感器尺寸越大,画质就越好。主要体现在画面细节宽容度和高燥控制等方面。手机传感器的尺寸一般只有小拇指指甲盖大小,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单反和手机拍照差别不是很大,但一到暗光或者夜景的环境差别就很大了。这是因为手机上的传感器尺寸比较小,劣势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另外镜头不可更换,一般单反最大的特点可以更换镜头,可以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焦距和光圈的调整,能够对画面景深进行控制,而手机基本上处于傻瓜模式,无法达到单反的这些效果。

尽管许多手机在广告中宣传媲美单反,背景虚化效果好,恰恰说明了手机的这些缺点和努力追赶的方向。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操控方式的不同,因为单反的功能很多,针对不同的情景有着不同的操控方式,通过转盘拨轮,使用不同的参数,能拍出不同的效果,呈现出丰富的光线色彩等等,而手机不具有这些功能,因而完全体验不到手持单反的感觉和快乐。

杨铜矿:我和陈老师的观点不太相同。平时的生活中,自己无法天天带上型单反,就随身用手机去拍摄,如果你觉得手机解析度不好,就当做观察练习,这能让你的观察力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所谓手机摄影的缺陷恰恰是手机摄影的优点。它最容易记录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最能体现我们生活,便是周遭的这些静物,一个水杯,一盏路灯,墙角的老手风琴或者冬日里屋檐下的冰挂,极简主义也最容易在这些小物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老屋》

是否会替代传统摄影?

记者:手机拍摄的作品是否有正式作品的同等艺术价值?

杨铜矿:生活中找寻有趣的人物,在街头走动时常常就会在下一个街角看到某个有趣的事物,你要做的是要去找到一个最棒的角度,或是等待,并在你觉得最棒的瞬间按下快门。所以我认为手机摄影同相机摄影一样有同等艺术价值。

陈国庆:我同意杨铜矿老师的观点。好的手机作品是具有同等艺术价值,但我认为仅仅指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制作精良的手机摄影作品。我觉得应该是少之又少的。手机摄影作品应该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在思想性或趣味性等方面见长。

记者:优质的手机作品是怎样的?

杨铜矿:我的理解是:最简单的技巧、最简单的内容、最简约的构图往往给人最惊喜的视觉效果!器材只是媒介,关键还是要强调作品的感觉。这种感觉说起来比较务虚、比较抽象,说白了就是综合了你的基本功、个人经历和素养。

生活中拍你熟悉的,拍你了解的,拍你真实所见所感的,这种创作法或许不够天马行空、不够“酷”,但却扎实、有效。因为它赋予摄影作品的一种宝贵的特质——“真实”。其动人的心得力量,是任何技巧和“脑洞”都难以比拟的。

比如:在生活中我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在茶馆里跟他们喝一样的茶,被动地“吸”着呛人的旱烟味,但我心里感觉到特别舒服,因为很接地气,融为一体,大家接纳你,无拘无束,我用手机能拍出自然真实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陈国庆:我非常认同杨铜矿老师亲近自然的创作态度。我认为优质的手机作品需要几点必备的要素。首先,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深刻的内涵。这一点,也是照片能否出彩的关键所在。手机摄影作品首先必须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寄托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有了好的相机或好的手机,就能拍出好的照片。器材是手段和工具,作品出彩更多靠镜头后面的那个“头”,只有技术没有思想拍出来更多是“糖水片”,难以致远。

其次,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必须具备准确的摄影语言。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摄影语言,主题鲜明,形式服务于主题。需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熟练地掌握关于摄影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常识,如:光的特性、构图、色彩等等。学会使用手机上的后期技术,例如调整光效、色彩等。

再次,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必须有所创新。俗话说,艺术贵在创新,手机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分支概莫能外。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资讯非常发达,通过各种渠道,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大量图片,容易产生视感疲劳。要想让你的手机摄影作品脱颖而出,摆脱平庸,就必须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实现卓越的路径,唯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艺术修为,勤于深度地生活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多拍多思考多总结多与行家里手交流学习,才能越来越优秀。


《偶遇》

记者:手机拍摄是否会成为今后摄影的趋势?传统摄影是否会被取代?

陈国庆:手机摄影成为一种趋势是一种必然,更多的是它的优点的发挥,便于携带,方便拍摄,后期快捷,交流分享便利。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使之与传统摄影越来越接近,界限模糊,但我相信传统摄影短期内还不会被取代,原因是相机的表现手段和能力更多更强,人们对于摄影作品唯美的追求是传统摄影永不衰落的主题。

杨铜矿:今天科技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远不是我们所能估量的,我非常期待手机能发展到可以取代传统摄影相机的那一天。

摄影是我的第二职业。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用手机拍摄和记录现实生活中百姓的生活状态。“拍身边的事,拍身边的人”是我对手机摄影的理解。近几年来,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拍摄农民、农民工以及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创作上,近几年来,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每逢周末,我都放弃了鼓鼓囊囊的摄影包,身上仅装有两款拍照手机,用它们去追寻光与影的美妙和谐,用手机拍摄“美”的瞬间,乐此不疲。

传统相机有种庄重感仪式感,手机虽不及,但正是消解了这种仪式感,才有了更多可能和发现。手机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这个时代,也一定会产生一些手机摄影大家。这也许是种趋势!

(图为杨铜矿手机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