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麟
西方保险制度是在19世纪初正式开始传入中国的。它在中国的诞生要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晚了近500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王朝正式开海禁。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为通商贸易地点,并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了四个海关。这标志着自唐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市舶制度的终结和海关制度的创始。
百年沧桑
清政府起初在宁波府南设立了浙海关,当时关址在宁波江东包家道头,商舶往来与此验税。由于商船进出宁波并不方便,于是在浙海关监督张圣诏的建议下,浙海关于1698年迁移到了定海。雍正《定海县治图》清晰标绘出“海关”,在定海县的位置。并清晰地标绘出其三幢房子:一个正大厅,左右两侧厢房。这就是清康熙年间,曾经在定海县设立的“钞关”即海关,是浙海关在定海的办公地点。浙海关最初以粤海关税则为参照,1689年实施了新税则后,浙海关税则简略且税率低,实征税率也明显低于粤海关,再加上长三角是丝、茶等产品的主要产地,于是西方货船便常来舟山沈家门港停泊,“舍粤就浙”现象不断蔓延。此后,宁波不但对日贸易,而且对南洋各国贸易,获得了很大发展,促进了宁波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1738年,乾隆下令加重浙海关税则,并明谕西洋商船不得再停泊宁波。尽管税率增加,但仍未能阻止西方商船的驶入。
雍正《定海县治图》中标绘的“海关”是清康熙年间设立的“钞关”即海关
1758年,浙海关正式关闭。乾隆颁布谕旨,仅保留了粤海关作为唯一合法的中国对外贸易口岸,进行进出口贸易,停止闽浙江三口对外贸易。宁波进出口贸易逐渐开始萧条。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即在1796到1850年间,宁波港与国内沿海诸海间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内河为港口货物的集疏渠道而形成的转运贸易亦随之活跃。期间,中英两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的规定,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埠,随后在宁波江北岸开辟了外国人居留地,英国等14个国家设领事馆于宁波江北岸。到了1844年,宁波海关的行政权、税收权几乎全落在英国人手里。光绪 《鄞县志》卷二记载了嘉道间宁波港口繁忙的景象:“鄞之商贸、聚于甬江,云集辐辏,闽人最多,粤人、吴人次之。”“滨江庙左,今称大道头(江厦码头),凡番舶、商舟停泊,俱在来远亭至三江口一带。帆樯矗竖,樯端各立风鸟,青红相间,有时夜燃樯灯。每遇广船初到或初开,邻舟各鸣钲迎送,番货海错,俱聚于此。”
1861年5月,即咸丰十一年,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多次向宁绍台道提出建立新式海关的要求下,宁波在江北岸外滩设立了税务司制的浙海关。原浙海关所在地成为浙海关监督驻地。这一年,在宁波外滩建起了一座砖砌三层的外廊式建筑,这就是浙海关税务司。它是我国最早的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这时的浙海关已经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主要业务是监督、征税、缉私和编制贸易统计。到了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城,把“浙海关”改名为“宁海关”,同时太平军在镇海设立了天平关。
设立在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路542号的浙海关税务司办公楼,现已开辟为浙海关旧址博物馆
2005年3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在浙海关旧址树立保护石碑
1861年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城后,改“浙海关”为宁海关
浙海关孕育宁波保险业萌芽
1864年,即同治三年,宁波成为浙江省最早开办保险业务的口岸。在宁波市经商的有24家洋行,包括英商怡和洋行、恒顺洋行、悦来洋行、广元洋行、宝顺洋行在宁波江北岸外马路开设机构,为外资保险公司英商海上保险公司、广州保险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利物浦承保人协会等代理水火和人寿保险业务。
1875年,轮船招商局在宁波江北岸建造码头。12月《益报》刊登《保险招商局公启》,公布宁波等12个口岸作为第一批办理保险的口岸。上海保险招商局在宁波设立分局,地址在江北岸轮船招商局,经营范围始为招商局轮船和货物运输保险,其业务委托由宁波轮船招商局代理,此为国人集资在宁波开办的第一家保险机构。5月10日,轮船招商局的“大有轮”到达宁波,开始了甬沪两地定班轮航业。
1879年,宁波太古洋行开设。地址在宁波江北岸外马路43—45号。受上海太古洋行管辖,系代理行性质,专为别家企业办理商品进销和保险等业务。宁波太古洋行设有太古保险分公司,受上海太古洋行保险部管辖。分公司通常为伦敦郎卡浪、皇家交换、家定和不列颠商贸等6家保险公司代理业务。其中4家代理火险,1家代理宁波至上海客货保险,1家代理运往内地太古车唐的水险业务。同时办理报关、提货、出栈、轮船、货物运输等业务,共20余人,内设2个办公室。开保险单、结算保费、佣金等由洋务办公室办理;推销保险由买办办公室负责,买办则雇佣跑街推销保险。宁波太古保险分公司一般无核赔权,若遇火灾,损失额小的自行处理,并向上海报备;损失额大的电告上海公司,由上海公司派洋人调查员核查,并另派他人携款赔付。1900年,福安保险公司在香港成立,为纯粹华资保险公司,额定资本100万美元,从事火险、水险和仓库业,在宁波设立分公司。1905年,上海华洋人寿保险公司成立。在宁波口岸设立分公司。自此,华商、外资保险公司在宁波设立机构纷至沓来。
1912年辛亥革命后,海关归民国统治。先施保险、允康人寿、年华水火人寿、华安合群、福安人寿、英商长利洋行、美商柏生洋行、英商太阳保险、美亚保险、日商裕先、德商禅臣洋行、美商友邦人寿、美商友邦水火、法商永兴洋行等机构在宁波设立了保险分支机构。到了1930年,据《鄞县通志》记载,宁波共有保险机构69家,资金总额72186元,平均每家1046.2元,少的仅500元,实为开办费。
1931年初,浙海关常关裁撤。这一时期在宁波洋人开办的保险公司共37家,其中英商19家,美商10家,德商2家,法商2家,不明国籍者4家。当时,宁波保险市场完全为外商所控制。宁波城区保险营业额为541600元。但由于华商资本不及外商雄厚,保险市场仍为外商所操纵。1932年,有保险业存在的县份,鄞县(宁波市)54家,其中中国籍30家、英国籍17家、美国籍7家。1937年,上海、杭州相继沦陷,内地与上海交通阻塞,由于宁波与上海“租界”仍在通航,内地所需战略物资和土特产等商品运销,集中在宁波港口,使宁波一度成为粤、鄂、湘、桂、川,赣各省与上海联系的中转口岸,各商云集,经济出现异常繁荣,保险业亦随之而兴,尤其是水险业务,天一等保险公司多委托报关行代理,泰山保险公司专设水险代理处,美亚保险公司重办水险业务。外商保险公司仅有怡和、美亚、永兴、禅臣、太古、太阳、鲁麟、公裕等8家,比1931年减少29家。而华商保险业则有四明、天一、中国、中央信托、先施、永安、太平、丰盛、大华、宝丰、肇泰、华兴、泰山、宁绍水火、宁绍人寿、华安水火、华安合群等18家,比1931年增加1家。在保险业务上外商占总额三分之二降至三分之一,华商则有三分之一升至三分之二。抗日战争开始后,益中公正行等内迁重庆,赔款均由上海公司理赔人员赴甬估损,或由在甬保险公司将赔案报上海公司,由上海公司转保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赔款审核小组同意后,始能赔款,处理时间多则1月,少则5天。1938年7—8月间,镇海口封锁后,上海至宁波轮船都停泊于镇海口外,货物进出须经驳船驳运,水面险情环生,报关行、转运行为减轻自己责任,要求货主投保水险。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复业承保水险,但定价昂贵,每千实收1元4角(限平安险),超过其他公司数倍。12月底,一艘投保的铁驳船在镇海口外触礁沉没,大宗物资损失,美亚应赔2万余元。此事发生后,美亚即借故大涨保险费,铁驳水险高达每千实收20元。
1941年4月19日,日军侵占宁波并接收浙海关。宁波保险业务一落千丈。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古洋行、美孚石油公司等英、美产业被日军接管,外商在宁波保险业务终止。
浙海常关总关(后改为浙海关江东分关)
宁波保险受惠浙海关
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浙海关。浙海关改在江东常关原址办公。太平洋保险公司委托中国农业银行余姚办事处开办水火保险; 8月,抗日战争胜利。保险业由重庆移至上海,上海复成为全国保险业的中心。10月1日,民国政府财政部公布《收复区商营保险公司复员办法》,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亦发布公告,饬令敌伪政府核准设立的保险公司一律停业清理。1946年3月,宁绍水火、四明等保险公司在甬复业。据中央银行稽核处编印的《全国金融机构一览》记载:宁波有中国天一、四明、宁绍、上海联保、太平、华业、华泰、华成、华安、兴华、长城等11家分支公司和代理处。10月,继邮政储金汇业局在甬恢复办理简易人寿保险业务后,又有裕国、宁安、浙江、太平洋等一批保险公司在甬先后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1948年,浙海关划归江海关管辖,更名为江海关宁波分关。中国天一保险公司、招商局宁波分局、宁安保险公司、华盛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第一人寿保险公司、永中保险公司等相继在宁海县、宁波江北岸、外马路、战船街、车轿街、东门街等地设立机构。到了1949年5月25日,随着宁波解放,宁波海关由宁波市军管会接管,浙海关历史结束。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四明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宁绍水火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停业。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宁波保险机构虽有31家,但是业务均趋停顿状态。1950年1月4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组织条例》正式公布。同月 ,清理私营保险业,办理开业登记。4月,太平保险宁波支公司因重建艰难,奉太平总公司指示停业,宁波私营保险业宣告结束。
《海关十年报告》是浙海关档案中最具价值的史料之一
浙海关在宁波建立以来,它伴随着老外滩经历了宁波对外贸易的多个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原来比较封闭的宁波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区域经济正是通过江北岸港口与外部世界发生日益密切的联系,而国际市场的变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内容,进而影响地方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与此同时,外国教会及其传教士在外滩一带从事着文化教育、医疗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以各种物质或精神的载体直接呈现在宁波人的面前。教堂、报刊、学校、医院以及近代市政设施纷纷在宁波外滩出现,这不仅为外滩增添了许多新鲜色彩,也逐渐推动着宁波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由清政府在1685年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的四个海关,现在均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和港口。200年前舶入中国的保险制度,今天正随着“一带一路”走向海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海丝活化石”之称的宁波,正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以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探索。2017年7月,牛津大学根据其研究成果宣布宁波入围全球最具潜力的50强城市。共建“一带一路”正在积极带动宁波的港口业、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以及金融等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带动宁波保险业业务的发展和业务结构的积极变化。
参考资料
1. 海关风云.都市快报.记者李筝.2015年2月17日;
2. 百年钞关弄与浙海关“移关定海”.舟山日报. 2017年03月14日
3. 浙海关与近代宁波. 胡丕阳,乐承耀.人民出版社.人2011年2月第一版
4. 宁波金融志. 宁波金融志编纂委员会编(第一卷).中华书局出版.1996年4月第一版
5. 中国保险史.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编审委员会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
6. 颜鹏飞、李明炀、曹圃主编.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7. 部分照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