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发布时间:2018-05-11 10:15:55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杨先让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8年1月

定价:72元

□胡艳丽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悲鸿用这八个字为自己的一生画像,用现代流行语讲他真是“酷极了”。

他的“酷”不仅体现在他是人们熟知的画马大师,青春时代与情投意合的女子上演私奔大戏的有情郎,独闯上海滩,在困顿漂泊中置绝地而后生的“江南贫侠”;更在于他是一个在绘画领域“精深华妙,独步中国”的一代大师,一位不谋私利,胸怀坦荡,教书育人的美术教育革新家;同时他还是敢于站在艺术的风口浪尖,坚持己见,为中国艺术寻出路,改革中国画画法的顶风旗手。

杨先让作为徐悲鸿最后教授的一批弟子,从学生的角度去讲述老师的教育理念,为中国培养的美术人才,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还原一代美术大师悲苦困顿而又光彩夺目的一生。至今年,已是杨先让所著《徐悲鸿》一书的第三次再版,对于讲也讲不完的悲鸿故事,每次再版时内容都有所增加。

初读老先生的书,感觉在书的前半部分,直白的赞扬式语句摩肩接踵,而对反对、曲解徐悲鸿的人和观点予以直接的批判,这种书写方式,不仅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迹,而且有个人崇拜的赚疑。但奇妙的是,在书读到一半时,你会越来越认同老先生的观点,大量的事实,都在印证着徐悲鸿为家国、为艺术而奉献的高洁人格,他是真正有大情怀、大作为,在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代大家,他当得起所有的赞美与怀念。

徐悲鸿一生的经历可谓不幸与幸运并存,坎坷与机遇相伴。他幼时随父学习,打下一生的人文基础。父亲早逝,作为家中长子的徐悲鸿早早担起一家人生活的重任,令他有了超越同龄人的坚强与沉稳,每次遇到困境之时,因他艺术的才华而总有贵人相助。这种相助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援,还有对他人生以及艺术方向上的影响与帮助。比如他的老师康有为护送他去日本考察,推荐他去北京及为他赴法留学设宴饯行;忘年交陈师曾对中国的绘画革新,对徐进一步坚定自己的革新主张,日后推行自己的美术教育理念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徐在上海走投无路期间遇到的黄警顽和黄震之,还有他在巴黎期间,黄孟圭和黄曼土两兄弟,都对他进行过无私的援助。

一代艺术大师的养成,不仅仅源自个人天赋的才华,还要受制于家庭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徐悲鸿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江南贫侠”到一步步成为国画大家、油画大家,以及后来执笔报国,投身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既是中国的徐悲鸿,也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属于世界的徐悲鸿。

受人恩惠,涌泉相报,是徐悲鸿一贯的原则,他曾一度取名为“黄扶”来感念那么多黄姓人曾对他的帮助。除了对自己恩人的回报,他还将这种唯才是举的大爱,传递到了他人身上。他对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从不见同行相妒,总是大加推荐;对有才华的青年画家极力帮助提携;他还吸纳一批优秀美术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被他帮助和表扬过的人,后来大都成了中国美术界某一方面的栋梁,包括张大千、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旂、李苦禅、谢稚柳、叶浅予等等,这些人共同撑起了中国现代星辰满布的艺术天空。

徐悲鸿本可将自己的“一枝画笔”变成招财树,然而他偏偏是个“榆木脑袋”“独行偏见,一意孤行”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教育和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他一生经济窘迫,办画展、出售画作所赚取的经济收入,几乎转手又全部成为他收藏购买艺术品的资金来源,不懂“砍价”、不懂谈判策略的徐悲鸿经常要靠举债才能收藏到心仪的书画作品。甚至为了追回被盗的唐代《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被一位中间人骗取了20万现款和数十幅自己的画作。即使妻子廖静文提醒,他也只是笑笑“何必计较那些钱与画,只要将这件宝贝弄回来,便是很了不起的功劳了”。徐悲鸿神经“大条”到如此程度,堪称天下一痴了。但他不惜重金收藏画作,绝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日后的美术教学与建立美术馆,那八十七位神仙的身影,日后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临摹的范本。

徐悲鸿的一生也不乏“出将入相”的机会,但他“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处于乱世之中,依然勇于向当权者表达不合作的决心和勇气,常置自己的安危于度外。1928年至1930年期间,徐悲鸿连续创作了两幅油画巨作《田横五百士》和《徯我后》,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立即遭到当权者的阻止和警告,但徐悲鸿依然我行我素。在保明城墙一事中,他以纸笔为剑,以西湖雷峰塔倒塌为例,指南京拆明城墙修建陆军军事学校校舍是“续貂之举”,他站在风口浪尖,以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社会支持,最终以当局下令停拆明城墙告终。只可惜世人皆醉,这样“独行偏见”的徐悲鸿,竟被一些人误解为固执任性,不合群;但反过来,一个被全世界都理解的徐悲鸿,那还是特立独行,以家国为己任的一代艺术大师吗?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悲鸿人间踏雪泥,他留下的又何止是画作与藏品,他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璀璨了中国艺术的天空。至于那些关于艺术的争论,就让时间掠去上面的尘沙,留下艺术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