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炜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8年3月
定价:45元
□刘英团
“如果一个写作者胡编乱造,就不如记录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更好。”正如当代著名作家张炜所说的,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散文随笔集《海边兔子有所想》好像更贴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但唯其如此,更能反映出作家的思考和情绪,“更贴近现实生存”。散文集《海边兔子有所思》收录了张炜在海边居住的“一些场景和心情”。随便翻阅其中的某篇文章,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不光海边有所思,就是犄角旮旯蹲在那也是有所思。张炜比较喜欢“小地方”,不习惯喧闹。他“生活的海边有许多兔子”,这是他“最喜欢的生灵”。张炜说,“注视一下它们的眼睛,会觉得它们正在想什么。”他坚信,“它们的心灵世界一定是十分丰富的”,如果“它们的现实世界和我们的心灵世界接通的一刻,会使我们格外幸福”。
文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海边兔子有所思》试图追寻的问题之一。他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光是能够虚构故事,更要能够面对一个生命全部的复杂问题,发出个人真挚深刻、有高度的回答。他不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浪漫的想象者,还要具有一种对于未来的强烈探索精神、对于过去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总结的力量。”张炜有自己的把持,“有时想象自己也是一只兔子,穿行在无边的海边林野中……这些兔子是友伴,是读者,是知音。”海边兔子有所思,“思”的什么呢?张伟借助于兔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文学的见解。借助“眼镜兔”,张炜不但深入地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问题”,还透过“打动了林中万物”的作品发出自己冷静而独特的声音。
几乎在任何一个时代,无论在观念形态还是写作行为上,总逃脱不掉两种对待文学的态度:一种是唯美主义,一种是功利主义。人们也必须在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做出选择。具体地说,它又是这样的一种选择:是象牙塔和十字路口之间的选择,是形式迷恋与意义追寻之间的选择,是无动于衷的静观与不能自已的介入之间的选择,是对纯美的陶醉与对至善的热爱之间的选择。在当代作家中,张炜往往被视为“理想主义”的精神坚守者。他认为,“作家整天在人群里游走绝不是好事,因为无数的琐事会磨损文学的激情,而身处原始的、充满诗意的自然中,作家的心灵也是开阔明净的,创作不会被束缚手脚,其作品的深度也会如大自然一样舒展开来。”在书中,张炜对文艺工作者的文学创作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写作不光是纸上的事”,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最爱学习的”,其次还是“最爱思考的”。
书中隐藏了一个密码,张炜密码:你到底要当一个好作家还是要当不好的作家。“没有神性的写作,不会抵达真正的深邃和高度”,张炜说得极好,“一个写作者要经历少年到老去,这是相当复杂坎坷的探索过程。而所谓的‘诗性写作’,所谓的‘精神守夜者’这都是一些概括,评论者的概括。我觉得作家要通过不同的管道进入生命的世界,他是把人类生活的经验用各种方式得以延伸,把人性里最偏僻的角落得以伸展,得以展露,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过程。”他说,希望自己“无忌无惧地向前走,一路呼喊”。他说,他“活动的范围还会扩大……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去”。他还说,“星星,月亮,海浪和风,英雄和小虫,都让他向往和接近” 。纯净的自然之美,是张炜的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他说:“一个好的作家,其作品一是要有诗性,再就是要有童心。好的文学家,一定是诗人。”他认为:“用一颗单纯的诗心来拥抱这个世界,才会对世界的不同角落看得特别真切和深刻。”
除了童心和诗性,“守望大地”“守望大自然”是张炜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标签。“网络时代,人的眼睛可能只盯着小闹剧,根本无法在真实的山川大地上荡开来。这不是写不写自然风景的问题,而是能否与大自然这个永恒的生母对话、有没有这种对话的冲动和能力的问题” 。张炜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大自然永远都是生命的基础,文学表达一旦脱离,就会变得浮浅和狭窄。崇尚自然(生态),囊括所有的文学体验。在《半岛文化的奇特》一文中,张炜多次谈到回归自然的重要性,“文学作品中失去了大自然,这不是好的现象。”他说:“‘向往自然’不仅是一个文学的主题,也应该变为一座城市的主题。‘自然’就是人类生活的日常背景,而‘大自然’,主要是指山川大地,指头顶的星空,以及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对它们的认识,应该是城市人在现代生活中的深刻感触,包括他们的爱与痛、向往和忧虑。”
“在众声喧哗的如今,在微博和博客、爆料和对骂滔滔滚滚席卷普世的当下,精耕细作与苦苦攀登的文学有时显然不无寂寞。但总有一种价值会被时间和读者珍视,那就是作家的真诚乃至沉迷,那就是对土地、人民和生活的无比爱恋与忧思。张炜是纯文学园地上执著的坚守者,是一位充满深情和深挚忧患感的书写者,他始终以理想主义的诗情而高歌低咏。”这是王蒙对张炜的评价,大概这也是读者心中的张炜。《海边兔子有所思》不仅有写作经验和阅读感受,也不仅仅是世界观形成以及方法论成熟的自得,而还表达了一个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文学的忠诚,对文学的投入,对文学的爱,对文学的坚守,对文学的认真。张炜认为,文学不仅传递思想,还通过文字符号来还原和传递灵魂里很神秘的一些东西,诸如生长的奥秘、创造的张力、诗意的仰望、生命的深层体味等。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张炜的一个精神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