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磊
王炜炜,祖籍山东海阳,生长于福建。就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泉州市分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获得者。
王炜炜
走出“小我”走进“金融”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文学写作的?
王炜炜:最初对文学的喜爱是从在枕边听妈妈讲童话开始,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巫婆、小矮人构筑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心驰神往;小的时候我就特别爱看书,记得每次生病时,我就借机向母亲提要求,要求买书作为安慰,挂瓶时,做医生的母亲总是在脚上扎针,方便我看书。我的母亲是六十年代的医学院毕业生,她喜欢阅读,她的床头总是放了许多外国文学文作品,比如《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福尔摩斯探案集》、《茶花女》还有《傲慢与偏见》等,我很小就看过了,那时并没看懂,还总是趁妈妈去上班的时候,悄悄地看。最初热爱写作,源于那些总是被当范文的作文。从三年级第一篇作文,我的作文都是范文。高中第一节作文课,老师布置作文《我的理想》,我大大咧咧地在作文中写道,我要当作家。没想到这篇作文得到了老师特别的赞赏。从那以后,作文课上,我的作文总能被老师饱含激情地大声朗读,那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最幸福、最骄傲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底埋藏着当作家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了。
每每遇到什么事,我就会在笔记本上写些短诗短文,有时会给亲近的朋友看,朋友们鼓励我去投稿,1997年6月 我给《三明日报》投了第一篇文章叫《有音乐的晚上》,没多久,文章发表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再往后,发表的文章就越来越多了。
记者:您写作的主题有哪些?
王炜炜:我最初发表的是散文,多为有感而发的小文章,随着年纪的增长与视野的开阔,我不满足于描写个人的生活,我开始尝试着写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变革对人心灵的冲击及人性的各种表现。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在这条路上景色是这样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让我一次次地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鲁迅先生说:“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我力求用自己的展现生活这个时代人们原生态的生活状况,塑造人物时让其更具有新时代的代表性。最初小说创作时并没有去刻意去写哪一类的人物,当生活中最能触动我心灵的人和事,我就会思考,去创作。
记者:您写作的主题如何确定的?
王炜炜:创作来源于生活,有评论家像发现了我写作中有三类的故事,第一类乡村孩子进城的故事。乡村孩子”想凭自己的能力去打拼,他们想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他有能力过得和城里人一样好。第二类是农村孩子成了城市主人的故事。他们初步完成“农村包围城市”,还没夺取全面胜利。第三类是职场故事。
加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后,我有意识地把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金融题材上。作为一名金融行业的从业者,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对国家经济政策、发展状况多了一层了解与认识,更有条件创作经济题材的文学作品。我努力走出个体的“小我”,走进“金融”这个“大我”中,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艺术才华与金融大背景相融合,自觉地拓展文学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厚、宏大,深层次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使自己的文学作品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成果可喜 未来可期
记者:您对金融界整体文学水准有怎样的评点?
王炜炜:在人们印象中,可能会认为行业作家的水平会差些。2011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成立以来,金融作协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金融作协队伍活力不断提升,金融作家文学创作呈异军突起之势,涌现出一批金融文学创作人才,金融文学创作也上了新的台阶。
就从最近的喜讯说起吧,12月8日晚,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揭晓,金融作家闫星华担任编剧的电影《毛丰美》获得第十七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提名,金融作家的作品进入电影艺术最高殿堂,这标志着金融作家的创作水平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阎雪君,已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其中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面对面还想你》4部,中、短篇小说50多篇,长篇报告文学30多篇,戏曲剧本5部等。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没常务副主席龚文宣长篇小说《奔腾的灌江》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中国言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新银行行长》,能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说明金融小说也能登大雅之堂。
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一一列举,总之,金融作家整体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要认识到我们的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金融作家水平停留在初级文学爱好者阶段,有待提高。
记者:金融界文学写作者他们的写作呈现哪些特点?
王炜炜:最大的特点是,以金融题材为主,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以金融题材为主,这类作品有两类,一是金融作协领军人物和成熟的金融作家的作品,他们或是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或是以自身的工作经历为创作源泉,写出社会生活中的银行生活、社会人中的银行人、社会故事中的银行故事。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新银行行长》的作者龚文宣当过银行支行副行长,又在分行、总行工作过,十分熟悉和了解大陆的金融生活、银行生态,不仅熟悉银行主要业务及其流程,而且熟悉银行体制和权力运行的轨迹,且对基层与高层、内在与外在的金融状态了如指掌,小说中的事件与人物具有特殊性的同时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赵文强2015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资金链》《事业链》《关系链》《高考链》近200万字。围绕金融改革和发展大局,以讴歌壮丽的金融事业为主旨,把笔端伸向金融系统卓越高管、优秀员工、经营业绩凸显者,展示在促进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发展中的一群群金融人的靓丽风采,
第二类,是以金融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寻找创作源泉。
如,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主席杨军的《大汉钱潮》,以西汉时期六次大的钱币改革为背景,讲述的是传奇人物使君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代铸币高手的故事。
谭锦旭的《中国金融画传》的纪实文学是从历史金融历史中选取了200多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彩绘出中国金融璀璨而金光闪耀的长幅画卷。
初入文坛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描写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以历与感悟。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表现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金融作家都有很好的表现,也出现许多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如荣获首届博鳌国际诗歌奖的李立,荣获冰心散文奖的若荷,都是金融作家的佼佼者。
记者:您如何看待保险以及银行类的主题写作?
王炜炜: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呼唤金融文学!经济对一个国家与个人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而经济工作的从业人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金融行业的作家们与一般作家相比,更直接地触摸到国家经济脉搏的跳动,若能把自己在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诉于笔端,那将是文学界巨大的一笔财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行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全国林林总总的文学画廊、光辉典范中,很少见到金融系统的荣耀和光辉形象,这实在难说公平。有幸的是,现在有一批有才华、有责任、敢担当的金融作家工作就在银行最基层,对金融事业有着血肉般的情感,他们在以文学的方式,用心记载现代金融发展历程。所以我认为保险以及银行类的主题写作是很有价值,也很值得期待的。
纷繁中保持清醒
记者:您认为金融界的写作者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王炜炜:我认为首先要将文学与金融行业的特质相结合,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大多数的作家在早期作品中选择的都是抒发个人心声的主题,作为一名金融作家,要自觉地把创作的主题转到金融这个大范畴中,选择能够反映当代金融业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人来创作。二要深入挖掘作品的金融背景资料。决定了创作主题后,应广泛地收集相关的金融背景资料,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及生活素材。三要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根据所选择的主题,确定最适合表现主题思想的创作形式,或是小说、散文,或是诗歌、诗词、报告文学,这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完善创作实践。要博览群书,汲取前人的写作经验,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对于金融作家来说,大多都是非虚构写作,这类作品的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必须具有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金融学、经济学、美学等诸学科的综合知识,学识的深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上。一个优秀的作家,面对纷繁的世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世俗保持应有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对作品、对读者负责。
记者:金融文坛上一些重要活动有哪些您认为特别有价值?
王炜炜:近几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其中,中国金融文学奖是中国金融文学界的最高奖项,由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联合举办,每四年举办一次,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报告文学奖、影视剧作奖和文学理论评论奖,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编辑出版历届的《中国金融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金融新作奖”已举办了两届,主要奖励金融题材未出版的新作,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举办了首届“德艺双馨会员”评选活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短篇小说征文”评奖即将收官,举办优秀金融作品的研讨会,还有每年一度的新会员培训活动,邀请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给金融作家上课等,如,2018年8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金融作协创作培训暨创联工作会议”,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彭学明,《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名青年作家徐则臣,中国信达资产副总裁、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庄恩岳等三名专家,为金融作家们讲授了生动丰富的创作理论与文学实践课。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推动金融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金融员工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金融故事,提高金融文化的软实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记者:您有哪些心里话特别想对金融界的写作者说?
王炜炜:文章均得江山助。邓小平同志说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金融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时代繁荣的重要表征及“晴雨表”,也是文学创作的重点领域和不竭的创作源泉。我用科学家霍金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与金融作家们共勉:“未来是否繁花似锦,源自我们当下之努力,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好奇的人,做一个坚定的人,翻山越岭,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