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雷军著名的“飞猪理论”,给无数创业者和创业企业以动力和信心。然而,等风来了再飞,恐怕会是最先摔死的猪。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那些能够看到冰封下暗流涌动,提前布局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风口上占据有利位置,快人一步。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高科技风险投资人王煜全的新书《暗趋势——藏在科技浪潮中的商业机会》,正是帮助那些寻找未来商业机会的企业先人一步把握时代,享受科技红利。
范式转移
准备参选下一届美国总统的美国McAfee计算机安全公司创始人约翰·迈克菲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世界已经被一分为二,要确保你在接受新范式的那一边。
所谓范式,就是一种被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转移则意味着改变。比如人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观,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是认知模式的改变,是一种范式转移,“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事物,把事物看成什么,在事物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
范式转移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作者援引首先明确使用“范式”这一核心概念的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观点,认为范式转移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常规科学”在一个公认模式下运转;随后,出现的很多“反常”现象无法适应这一公认模式,于是争论和质疑出现,公认模式进入一种“危机”状态;最后,随着“反常”力量的持续推动,科学革命发生了,新的认知在竞争中建立起来。于是,新的范式形成,范式转移发生,然后是等待下一次的范式转移。“经过革命产生的新科学和旧科学是不相容的(被库恩成为不可通约性)。”就像汽车取代马车,激光CD取代黑胶唱片,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好奇、不屑、恐惧、抗拒,都无法阻挡范式的转移。
“正是因为范式转移是一种世界观的转变,是一种公认模式的改变,因此这一理论早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成为从学界到产业界以及商业界都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乔布斯改变了人们对音乐欣赏方式和手机使用方式的认知模式。当乔布斯“和全球音乐公司的大老板提出要把音乐按首下载出售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糟透了的主意,因为在旧的范式之中,音乐必须有‘完整性’,因此必须按专辑出售。”
因此,旧观念和新观念的不相容性,迫切要求我们在面对客观形势的变化时,“改变传统的应对策略,实现世界观的范式转移,以便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寻找到更为确定的发展方法”。
积木式创新
正如上文谈到,范式转移不仅仅在科学方法、观念上,也存在于创新模式上。以前我们总认为创新是大公司的事,因为科技创新的三个层次:基础科研、产品化过程和应用扩展,都是只有大公司有能力在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但是,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的通过,“引发了美国各个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浪潮”,现在,小公司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而有眼光的大公司,干脆关闭了自己的研究院,采取在小公司参股等方式进行合作。
美国高校是科研创新的主阵地,但高校的科研成果常常因为归属权争议而不得不被束之高阁。根据《拜杜法案》,“大学等科研部门可以继续保留研究发明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所有权,但商业权益可以转让给私人企业。相比之前,新的转让费大幅降低,并且企业只要先交一笔不算高的首付款即可,剩下的款项可以等到产品最终上市后以每年支付一定比例的专利使用费的形式付清”。这一大公司为了降低支付专利转让费而推动的法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公司也有能力购买科技创新专利了。此后,美国科技知识产权转化率提高了10倍,而大公司的科研占比迅速下降,“很多小公司用5-8年时间完成产品研发,用10年完成量产,再用10年就能跻身跨国大企业乃至世界500强的行列”。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中小企业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于是采取了一种类似搭积木式的创新发展模式,这套让创新得以顺利完成的力量,被称为“积木式创新”。其含义是:“有经验的企业家拿到先进的‘科技武器’,找到具有行业洞察力和执行能力的人组成团队,并找到好的协作企业形成生态式的生产协作,迅速掌握原来大企业才具备的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等能力和资源,把先进的科技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企业自身迅速壮大,并对跨国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 。
科学家专注的是科研,要想让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需要的是研发能力,这是企业家的特长。如今美国的小公司流行“双长制”,即经验丰富的CEO和优秀的首席科学家共同执掌。有一个特点是,CEO常常是连续创业者。当然,这里的连续创业者,更准确说应该是连续成功创业者,而不是那些今天干这个不行明天就改干那个的连续创业失败者。由于有前一次或前几次成功创业的经历和人脉,他们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积木式创新”的运用典范是乔布斯,在创造苹果手机的搭积木过程中,不仅发挥自己的最大核心优势,其合作伙伴也是各领域内的优秀企业。
产业时点
2015年,Wicab公司研发的“盲人眼镜” 拿到美国FDA认证,2016年,Wicab进入了中国,中文名叫“维看”公司,并且于2016年12月被中国的CFDA正式分类界定盲人眼镜为第II类医疗器械,在2018年5月,盲人眼镜获得北京BFDA同意,作为创新医疗器械,可以享受快速审批的批复。然而他的发明人Paul Bach-y-rita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与法国科学家合作研制出了这种舌式“触觉-视觉转换系统”。但是,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需要盲人随身携带一个重达几十斤的设备,使用极其不便,“黑科技”只能束之高阁。直到2005年教授去世,也没有看到产品量产。随着科技的进步,是Wicab根据教授的专利开发的盲人眼镜产品Brain Port真正实现了产品化,它由一副眼镜和一块感应篇构成,眼镜上配备卫星摄像机,十分轻便。
这正应了作者的观点:“一切只讲科技趋势不讲科技产业化时点的都是空谈”。这一认识对创业者至关重要,否则,听个概念就一拍脑袋,以为可以带来颠覆性机会,不管是否可以应用于产品之中,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就盲目投入,最后必是以失败告终。所谓的黑科技不是阿拉丁神灯,“除非产业化,应用于产品之中,否则本身毫无价值”。
当然,“科技趋势也有不确定性,今天看起来火热的趋势,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而新范式想做到的,就是“力求为你从不确定的趋势中发现确定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