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精神的谋杀

发布时间:2019-05-10 09:56:4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作者:(法)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翻译:顾淑馨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时间:2017年7月

定价:38元

□刘英团

“欺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加害人的学生?老师?学校?不,这些都不是本质,本质是更恐怖的东西,那不只存在于教室里,也存在于办公室、公司、家庭里,存在于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欺凌的本质是气氛,是个能吞噬一切日渐壮大的可怕怪物,别说面对,连逃脱它都难上加难!”我很喜欢日剧《胜利即正义》中这段台词,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当受此等惩罚?“衰老的无非肉体,而我们的精神是被世俗谋杀的。”生老病死是一种物理现象,不过是让肉体衰老而已,但是,“一袭爬满虱子的袍子”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性谋杀。正如张爱玲所言,“冷暴力”就是那把刺向我们内心深处的利剑。

冷暴力不但最伤人,精神折磨也最残忍。在热播剧《白鹿原》里,小斯琴高娃饰演的冷秋月遭遇婚后冷暴力至精神崩溃;在职场,在社交,或在政治活动中,各种冷暴力更是让人心憔力悴。在《冷暴力》(《Le Harcèlement Moral: la violence perverse au quotidien》)一书中,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博士不但通过大量案例探讨了冷暴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危害,以及施虐者与受虐者的特点与关系,还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这一概念。她认为,“精神虐待”广泛发生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即便“精神正常”的人在某些时候,例如愤怒时,都不免有虐待行为,但同样也会表现出其他的行为模式(歇斯底里、恐惧、沉溺,等等),事后还会对自己的反常行为感到相当的惊讶并质疑。所以,她饱含着同情,试图从专业角度使“施虐者”“受虐者”透过“镜子”认清自己的处境,并为其跳出这一恶性循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冷暴力,不仅会耗尽我们所有的爱,还是一种精神伤害。它不像现实中的拳打脚踢,而是年复一日地不对某一特定对象说话,或者长期以贬低、羞辱、嘲讽、排挤的形式使特定对象在心理上压抑、郁闷。伊里戈扬从夫妻、家庭和职场中最常见的精神虐待入手,以生动的案例剖析了施虐者和受虐者之间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在打击别人的有利形象上,人类的想象力是没有止境的。”正如伊里戈扬所言,“冷暴力”每天都在上演。无论是亲子关系、配偶关系,还是职场或社交场合,只要有权力上的差别存在,就可能会产生冷暴力。这是一个很严峻、很恐怖的现实问题。

世界上最暴力的语言就是冷暴力。都说家庭是港湾,夫妻之间有矛盾,热热闹闹地吵一架,或者床头打一架都可以。如果一方以精神折磨、威胁等方式造成相对人的精神处于高压之下,或者彼此之间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这种冷暴力就会使双方感到失望,使“原本隐藏的虐待冲动浮出水面,释放为狡诈的暴力”。在很多的时候,一次的伤害就足以给他人造成终身的“情感残疾”,乃至使被精神虐待的人感染上焦虑、抑郁、自卑、创伤后应激症状和自杀倾向。在伊里戈扬看来,“精神暴力不但在分手过程中不会中断,还会经由双方遗留的联系,包括子女,延续下去。”这种现象在美国被称为“纠缠”或“骚扰”。作为一种隐性的暴力形式,冷暴力给双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可谓“杀人不见血”。

“只想好好上个班,却整天被花式欺负。”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弱势遭人排挤,有能力又是他人眼中的一根刺。鲜活的案例证实,精神虐待的实质是权力的展现,是施虐者通过控制和摧毁受虐者的生活来满足自恋的欲求。在伊里戈扬看来,“虐待行为必定是冲突的结果”,当权力的嫉妒与霸行相冲撞时,“职场暴行”“职场恐吓”就会呈递增之势。作者不但按“阶段”分析了精神虐待的表现形式,还归纳出“职场暴行”“职场恐吓”的“共同点”。我们要爱,不要伤害。伊里戈扬认为,全部决策者不但有责任拒绝虐待行为,“即便没有法律界定精神虐待或骚扰……也有义务强调对他人的尊重……”

“心机深沉的遣词用字,不必弄脏自己的手,也能杀人辱人。羞辱地位相当的人,乃人生一大乐事。”正如法国幽默大师皮埃尔·德普罗日(Pierre Desproges)所言,“精神虐待”就像一场精神谋杀游戏,使人不寒而栗。有报道称,向警察和儿童、妇女服务机构报告的精神虐待案在过去一年内激增了47%。目前,英国正试图更新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关于精神虐待的法律。我国亦通过立法干预和惩戒包括冷暴力在内的各种“暴力行为”。从法律上看,任何对他人“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或行为发展”造成伤害的任何人都应受到惩罚。伊里戈扬还分别针对家庭和职场中的精神虐待现象提出了建议(比如,通过立法建立有针对性的精神虐待保护条款,等等),这对那些试图逃离“苦海”及研究冷暴力问题的人而言,都颇具指导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