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翻译:孙岳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时间:2019年4月
定价:68元
□陈华文
宇宙“黑洞”的照片首次公开之后,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许,人们是出于本能的好奇心,可在内心深处,是对浩瀚宇宙抱以无边的想象。地球在宇宙中,就如同手中的一颗黄豆,而人在地球上,也只是一粒尘埃。对于探究宇宙与地球、生命与人类的起源,或许比想象的复杂得多。这些年来,从宇宙、地球与环境的多重维度研究历史,成为一种风潮,因为知识界逐渐意识到:抛开地球生命演化历程,或者忽略自然环境变迁谈历史,已经显得苍白。大历史叙事,作为炙手可热的“显学”,备受学界追捧。众多“大历史”著作中,《起源:万物大历史》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撇开人类中心论讲述大历史
现年75岁的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教授,早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是“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除了本书之外,出版的《时间地图》《极简人类史》等系列著作,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地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全新“发现”。
我们身边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讲述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论,却长久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以及息息相关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 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对宇宙图景的探究和描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1964年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首张月球照片,到基因、引力波、互联网的发现与发明,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认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有条件追溯和书写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一书,旨在突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涵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等等一一呈现。书中,作者用一半的篇幅,精彩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这是不多见的。作者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众多见解,用无边界的融通知识,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为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提供智慧的指引。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是一个避不开的本质问题。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的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等科学家,都为我们了解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本书作者在大历史叙事中,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对于万物起源娓娓道来。
我们人类,因为知识的狭隘,数千年来不禁自大和狂妄,认同很多观点,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天大地大人最大、人定胜天等等。今天看来,这些观点幼稚而愚昧,但确实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在浩渺的宇宙和漫长的时间面前,地球上的万物,不仅渺小,且是瞬间的过客。尤其是关于时间尺度,大历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和互联网普及,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延续人类文明要善待地球环境
本书作为自然历史与人文交融的科普之书,在兼顾生动性、可读性的同时,还试图阐释新认识和新观点。宇宙是什么?很多人找不到答案。书中认为,宇宙就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人类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改变人类的进化。它支撑科技,发动战争,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临新的创新,能量的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传,使知识量暴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量和资源。进入现代社会,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的本质及其特性是什么?很多学者都在寻求完美的答案。本书中认为,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它让人类与众不同。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都可以传播和共享。这是人类的特质,是一种全新的、更快速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当其他物种通过缓慢、耐心、共享基因来适应时,人类通过共享思想来适应。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人类智慧的基础。集体知识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类独自拥有历史的原因。
人类对于神秘宇宙的了解,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其实就是冰山一角,探索和发现宇宙奥秘依然在路上。对于人类生命起源的求索,尽管有了粗略的线条,但依然不够清晰。仰望星空或者回望过往,自然世界依然扑朔迷离。对于当前完美人类而言,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是:呵护地球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同时加快科技进度寻找并利用新能源。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秉持何种价值观念,但是保护地球、守护绿色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在地球生态环境面前,人类其实就是弱不禁风的小草,维系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环境若糟蹋了,人类文明其实毫无意义可言。
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当前已经处于历史的峰值,有人担忧地说过,两百年或者一百年之后,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会不可挽回地枯竭。现在珍惜并节约自然资源,其实是为下一代的生存留出后路。可惜这个时间也是掐指可算的。当务之急,就是科技界要加快脚步、开足马力,寻找和研发新能源,这个时间越快越好。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几十年之后,若在新能源大规模利用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那我们的后代会不会真的像《流浪地球》所预言的那样,悲苦浪迹宇宙?
《起源:万物大历史》一书,带来太多的思考空间。作者在书中尽管是娓娓道来宇宙与地球万物的历史,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启迪我们要理性地认识自我,在建设宜居地球的未来之路上,付出有诚意的行动。当然,我们要乐观地看到,地球46亿年前诞生至今,一路沧桑走过,历经无数坎坷,坚韧地哺育自然万物、人类及其文明,这个层面上讲,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在宇宙中依然璀璨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