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刘富安:光影传情

发布时间:2019-05-24 09:22:1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陈格欣

“10岁那年,父亲将那个神秘的‘黑匣子’带到我面前,带给我无比的兴奋与好奇。自此,我的命运似乎与摄影有了不解之缘。”刘福安回想自己摄影的源起,激动地说。

从那时起,摄影的种子深深埋进了他幼小的心底。

从谋生的手段,到为之奋斗的职业,再到难以割舍的事业。“职业、事业和爱好的高度融合,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我感觉自己生活在激情的状态里。”刘福安说,他现在是中国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品宣部门的高级主管。

在人生不同阶段里,摄影在刘福安的生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几十年来,他坚持不懈地用镜头记录生活,用摄影展示世界最美好的模样,用摄影表达心中深藏的诗意。


刘富安

懵懂少年与摄影结缘

1968年12月,刘富安出生在河南襄城县。

“我的童年时代,尽管物质匮乏,但却精神富有。”刘富安说,一切得益于他的父亲。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亲是个十里八村都出名的“能人”,他收藏《三国演义》、《水浒传》、《介子图谱大全》等,还学习名家书法字帖、画人物画,木工活、家电维修等他也都会,是个“ 百事通”式的人物。尽管吃饭是饥一顿饱一顿,但刘富安家很“富有”,家里有诸如三国、水浒等不少名著。他沉浸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深深刻在脑海里。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临摹《中国山水图谱》、《介子园画谱》是刘富安最着迷的时候,书里优美的线条变幻犹如魔棒,引领着他走入艺术的殿堂,潜移默化提升着审美能力。

偶然的机缘与摄影结缘,父亲是引路人。至今,刘富安仍清晰地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里,父亲将一个神秘的“木匣子”带回家放到他面前。那是—架老式的三脚架相机,调焦时用黑布蒙着头,等拍照时,人站在外面手里要用气囊按动快门。那时,刘富安仅仅10岁,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与驾驭,“黑匣子”成了他的魂牵梦绕。

在父亲的指导下,刘富安很快掌握了拍摄、冲洗照片的技巧,到了14岁,他已经可以一个人拉着架子车,背着镜头,走乡串村去给人照相来赚钱补贴家用了。

世事无常,给予了刘福安人生重要启迪的父亲,不幸因病辞世。这个人生的重大变故,在刘福安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一台老旧的相机伴随着一个把悲伤默默流在心底的懵懂的少年。

军营里滋长的摄影梦

初中毕业的刘富安选择了当兵。

“我16岁入伍,在张家口的部队当兵。5年后调入济南军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又由部队推荐,考入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回到军区,一直从事通讯方面的工作。”刘富安娓娓道来。

火热的军营,给了刘福安一个新的天地,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与摄影的缘分,没有中断,反而是军营成就了他的摄影梦。

部队训练之余,刘富安苦心钻研摄影技术。部队每月发30元钱生活费,他积攒了100多元钱,购买了自我奋斗的第一台相机。他自费订阅了很多摄影杂志,《人民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等,仔细研读。将报刊中的好照片剪下来,粘贴在一个本上,认真学习,用心揣摩。

在部队休息间隙,他经常给战友们拍照片,随同家书,给各自的亲人报平安。看到战友们收到家乡回信的喜悦,刘福安欣喜无比。时间一长,他成了部队里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在得到领导批准后,他把相机带进了训练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手中的相机在不断发出的、优美的“咔嚓”声中记录和定格下战友们精彩的瞬间。

刘富安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军人奉献的快乐,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1990年,刘福安入伍的第五年,因为表现突出,他被调入济南军区师部工作,负责部队宣传报道。不久后,他又考入济南军区陆军学院深造学习,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梦。

人生迈上新高度

军旅生活,是刘富安生命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军令如山,责任重于泰山。刘富安和战士们一起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除了扛沙袋、堵口子,昼夜巡视在大堤上之外,刘富安还用镜头记录下了战士们奋战的画面。江水、雨水和汗水,责任、无畏和奉献,一张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下那洪水中凸显的战无不胜的军魂,那军魂中熠熠闪烁的光辉。

一天晚上,当刘富安从江堤巡视完回帐篷时,看到一位战士紧紧抓住一袋沙土,斜躺在堤坡上的泥泞中,一只脚还泡在江水里,竟甜蜜地睡着了。战友告诉刘富安,这个战士已经3个昼夜没有睡觉了。刘福安的内心被深深震撼,怀着崇敬,用镜头对着这名可爱可敬的战士,按下了快门,一张《与大堤共存亡》的作品诞生了。

2006年,当刘富安申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时,这张照片让所有评委感动不已,大家一致认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才是摄影艺术的真谛,这才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2007年,刘富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为自己的艺术发展找到了新的起点。

17年的军旅生活,刘富安收获良多。他用镜头记录世界,用军人的视角观察生活。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及军区报纸上的作品2500多幅,仅获奖作品就超过100幅。

变身保险人

2002年10月,刘富安从部队转业到中国人寿河南分公司工作。对于他的选择,曾经的战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不像大家一样去选择“铁饭碗”,反而是选择“风险大”的企业。而刘富安则想接受更多的历练,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创一片新天地。

“对军人来说,没有拿不下来的山头,没有不敢啃的硬骨头。无论职场还是战场都是一样。”刘富安的这种理念成为贯穿他事业发展与打拼强劲的驱动力。

刘福安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宣传工作,陪同公司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17个市公司和30多个县支公司,白天记录拍摄,晚上加班整理资料。一年300多天都在路上,由于高强度运转,工作压力大,身体承受到了极限,累倒的他住院一个月,他却不叫苦不叫累,感觉乐在其中。

2004年6月,省公司机构改革。刘福安到了新成立的企划部工作。为了完成好公司的三年和五年规划方案,为了找到翔实可靠的数据,刘福安通过省直某部门工作的战友,得到有关数据。通过对省里5年来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找到监管部门寻找到有关行业数据,对整个市场发展进行客观研判,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出色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2004年秋,刘富安随公司人员一同到大别山老区看望孤寡老人。一名披着羊皮袄的老人没有去接刘富安递来的大米,却指着他背的相机说,“给俺‘捏’几张中不中?俺也想上上报纸。”刘富安没想到在大山深处,一位老人竟然这么喜欢“照相”。他打开相机,拍下老人喜悦的瞬间,拍下公司员工热诚的笑脸,拍下那山那树和那破旧的老屋,回去后整理成一个小专题在当地媒体发表了。这组照片在公司引起了轰动,在公司的客服节展出时,获得了较高的赞誉。

为了做好公司的宣传工作,刘福安平时注意搜集线索,掌握了基层公司大量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一有时间,他就深入基层去采写挖掘。他每年在各级媒体的见报稿达50余篇,用另一种方式鼓舞着大家的士气。

他对宣传稿的质量要求很高,认真对待,从不应付敷衍。为了写出公司典型人物的个性,拍摄出独具魅力的照片。有时候,他跟一个典型人物吃住在一起,一跟就是两三天。他认为,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光是摄影的命脉和灵魂。“要抓住美好的瞬间,就要选择好角度,注重工作环境与场景的选择,讲究人物构图。想出彩,就得拍出人物的特点。”刘福安对于工作一丝不苟,力求完美。

保险与摄影的完美融合,让刘富安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在公司品牌宣传岗,他一干就是十几年,协调媒体、处理舆情、组织稿件、整理素材、筹划活动,却始终没丢下手中的相机。他选择角度,凝眸焦距,宣传保险理念,传播保险大爱,成了他工作的主旋律。

“3.2”林州大巴坠崖事故、沪陕高速固始段3.8交通事故、鲁山老年公寓5.25特大火灾事故、郑州关虎屯3.25火灾事故等,他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灾难事件中的纪实摄影具有警示价值。凡是灾难,都有破坏作用,用摄影真实地反映这种破坏作用,不仅具有认识意义,也有从思想上使人警醒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从这些记录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刘福安说,“我也记录下保险人在现场施救,查勘定损,积极践行保险的责任与使命的感人画面。”

“2008年,我们公司整合资源,新开辟了互动交叉销售业务。每一项新的工作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重新学习。”刘福安信心满满。

忠实传递影像的力量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做自己的工作,相信付出才有回报,付出总有回报!”刘福安道。

事实证明,刘富安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从他信心满满的工作状态,从他连出佳作的频率,是这个行业磨砺了他,也成就了他,给予了他机会。

他的品牌宣传工作,年年被总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连续5年在品牌宣传考核中名列前茅。

2019年4月18日,中国人寿股份总公司“2019年全国品牌宣传工作会”在南京召开。2018年河南省分公司品牌宣传工作评比(宣传稿件数量)获得一等奖,品牌宣传条线评估考核(声誉风险管理)获得优胜奖“A+”,这是自2017年度省公司获得全国二等奖成绩以来的又一次突破,也是今年全国两个获得系统双奖的机构之一。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激情四溢?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丰沛的精力和热爱呢?“工作的责任与使命,还有对于摄影的热爱,让我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年轻的心。”刘福安表示。

刘富安认为摄影的功夫在摄影之外。“摄影创作需要平时多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对摄影语言的把握能力、对典型瞬间的感知能力,力求在光、影、色最佳组合的瞬间,创作出想象大胆、构思奇特、意境深远的摄影佳作。”

“尽管经历了许多艰辛与困顿,这么多年过去了,摄影依然是我生命中的另一种最爱。”刘富安说,摄影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也早已养成了用镜头记录生活的习惯。

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出门办事的路上,看到让人感动的画面,他都会第一时间拿起相机或手机。“作为一位摄影家,应该贴近生活,关注生活,也有责任和义务记录他所生活的时代。”

他是个爱思考、爱琢磨的人,他拍出来的照片都很有想法,画面本身会说话。他上下班路上随手拍摄的《口罩》系列,历时两年多,共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下了当下的环境问题,用图片表达了人们对于雾霾的厌恶与无奈,警醒世人保护环境。

“从只生一个好”到二胎的全面放开,30多年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的计生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我上下班路上通过随手拍的方式,抓拍了很多有关‘二胎’的画面,做了一个有关‘二胎’的拍摄专题。”刘富安说,一个好的摄影家是要有思想的。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的不断上升,队伍的人员数量不断壮大,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增加,声誉风险压力增大,品牌宣传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刘富安说,“我还要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探索更多更好的宣传形式,深入挖掘报道的素材,进一步做好品宣工作,让它成为推动公司发展与前进的积极力量。”

“喜欢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刘福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