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庆
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国时期经营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华资寿险公司。其创办人为吕岳泉,他长袖善舞,交游广阔,凭着超群的天资和勤奋,赢得众多军政要人、商界名流的投资与支持,励精图治,努力发展,不出十数年,吕岳泉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寿险体系,建造了中国人最早也是最宏伟的人寿保险大楼,华安合群的创办成为民族寿险业兴起的标志,吕岳泉因此赢得“中国寿险大王”的美誉。
传递吉祥的企业形象标志
华安合群保寿名称的涵义就是“合众人之力、保中华平安”。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徽标图案为:寿星老骑着梅花鹿,传递慈祥、和谐、幸福和长寿的信息。圆形外圈上半部分为公司名称的英文,下半部为文字“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梅花鹿是祥瑞之物,它象征着吉祥、长寿和霸业,鹿与禄谐音,故而它又象征着权力。鹿,四肢细长,公鹿头生有枝角,具有美丽的外形和温顺的性格,被看做善灵之兽。
这一企业形象标志,后来广泛出现在保险单、纪念册、刊物、月份牌、广告宣传册页等,可以看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对于企业标志文化的重视程度。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信封。
通过广告树立企业形象
在公司正式开业前,即刊发两则预告性质的广告,以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1912年6月15日《申报》一版刊登“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广告”,内容:“欧美各国风擅理财,其大资本家类皆群策群力组织公司,以振兴实业,而与保寿储蓄等,原则更引为前提,诚以能力所至¨,足操地方金融枢纽,且对于国家财政问题,尤有间接之辅助,其关系不¨大乎。方今中国经济困难日甚一日,利权溢国……择吉六月十五日开张……”。
华安合群保寿企业标志。
该广告将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开办的目的公之于众。
1912年6月23日的《申报》的第一版两则有关广告,一则是:“吕岳泉启事”,内容:“君者乐泉向在永年公司经理寿险有年,并总理南京分公司事宜,今因诸公发起华安合群公司,增厚国民财力,推广保寿储蓄……”。第二则是:“中国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续启”内容:“本公司组织情形业已宣告各报,原定六月十五号开始营业,兹因布置未及完备,改期七月一号开幕……”。
在广告表达出“华安合群公司,增厚国民财力,推广保寿储蓄”之意,同时向公众预告公司开业时间。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二十年纪念刊。
在1912年7月1日《申报》第一版刊登广告:“中国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开幕谨屈各界同胞惠临”,内容:“本公司定于七月一日先行开幕,礼事日上午十时,特在本公司敬备茶点,欢迎中外人士伏希,各界同胞联欢,惠临不胜感企之至……”。
开业广告简朴而热烈,措辞亲切充满真挚之情。
谢本纳博士在该公司演讲留影。
1912年10月5日《申报》刊登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广告:“本公司现拟招请体面绅商一两位,招徕保寿生意,愿就此职者,祈将所有经验叙明投函本总公司并系开明住址,合即答复......”。
通过广告招聘向社会上招徕富有经验的人才,体现出华安合群保寿对于人才的重视,利于业务拓展和有效服务客户。
华安杂志中关于业务竞赛图片。
1914年1月9号《申报》刊登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广告:“中国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黄浦滩30号。本公司系纯粹华股组织,遵照中华民国商律在工商部注册,虽延洋员办理,而董事尽属华人,实为绝无仅有,殷实可靠之中国保寿公司。凡我爱国同胞务祈联袂偕来......”
民族保险业从创办之日起,就处于洋商的压制下,与洋商竞争、挽回利权是他们永不变更的信念。此广告体现出华安合群在与外商公司竞争中,打爱国牌,以期唤醒国人的民族觉醒意识,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华安杂志。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新楼建成广告,整个广告画面由两张新旧房屋对比的图片和文字组成,一张图片是华安合群的旧屋,一张是新屋。图案中写了大大的两个字“进步”。“置产,建屋,这可惊的进步是谁所赐的?是数万保寿诸君所赐给的。”
该广告既表达出乔迁新址的喜悦之情,有表达了对于数万保寿客户的感恩之情。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保险单。
华安合群保寿的产品广告,更是富有文化特色,从客户心理出发,循循善诱。例如:“资富保寿宣传广告”,其内容:“属于一家的——保寿人之家属有指定款项之保障,设遇意外得所赡养,绝无妻子冻馁之虞,期满能安然在世,则又可以为养老之资;属于个人者——英雄豪杰每多受家室之累,若执有资富保寿单,则家室后顾可以无忧,可专心致志为国家社会经营事业。事无不举,业无不成,不论何人均有为英雄豪杰之希望。”
再例如:教育年金保寿的广告:“……以待家长之有心为其子女筹措求取高等学问之学费者投保”。
华安保险大楼。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约请黎元洪、冯国璋、陈其美、王一亭等名流在一些主流报刊上题词,宣传寿险业和华安公司,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黎元洪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承保受命”、“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承保受命”就是保险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使命;而“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就是凡言之可信者,如物在区皿之间,言有分限,不流溢也。意即信用不打折扣。
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作为华安合群的董事,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同济仁寿”。“同济”意思为同舟渡水,“仁寿”之意为仁德而长寿,合起来便是仁德与长寿同时抵达。
作为清末状元、大实业家的张謇曾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胡不万年”。“胡不万年”一语出自先秦佚名《鳲鸠》,意为“怎么不祝(他)万寿无疆”,为祝福之语。
华安合群公司成立20周年时,蒋介石题词:“保障民生”,意即保险为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等提供保障。
张学良题词:“苦心辞尽”,“苦心”意思是辛苦耗费的心思与精力,“辞尽”意思是毫无保留。
1947年曾经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的孙科题词:“经济救国”,寓意保险是一种经济救国之策。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题词:“人寿保险提倡节俭,提倡储蓄,人民而能节俭能储蓄,则社会自稳固,生活自安定,故求社会之健全,谋人民生活之充实者,应提倡人寿保险也!”
构建“人和”优势领先同行
吕岳泉在创办和发展华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他的人脉资源圈。召集权势人物和商界巨子入股及做董监事。在1926年敬赠客户的《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总公司丙寅通知书》中,可以发现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的名录,其中就有政界宿耋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绍桢)、王采丞(人文)、桑铁珊,军界要人杨耿光,中年政客王子铭、吕天民,商界精英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外国银行买办顾棣三、吴培初、朱子奎,律师丁榕、瞿绍伊。司理郁赐是英国人,前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曾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交游极广,颇负时誉。这份董监事及经理人员名单,阵容十分显赫,既有现任或前政界显贵,又有商界和金融界精英,既有各业的行家里手,又有受过中西高等教育的专家或律师。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华安公司这样的股东结构和董事监事结构确实从特定视角凸显出一种“人和”的优势。
华安合群保寿开张后,尽管吕岳泉凭借在永年保险公司积累展业的丰富经验,对开拓市场并不发愁,但寿险管理中的保险费率、责任准备金、退保金计算等技术问题,却让他颇感头疼。华安之前,曾有华兴、华通、福安等几家华商保险公司,皆因业务原理不明,加之管理不善,投入成本巨大,收益却微。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华安避免重蹈覆辙。寿险企业除了内部组织管理,更有对各种寿险的保费率、责任准备金和估兑现金等的计算,如无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业务能力,断难胜任。当时国内找不到这样的人才,而公司运转迫在眉睫,吕岳泉决定聘用外国人。进入他视野的是原任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英国人郁赐,和同一公司的英国人第弗利斯,二人分别担任总司理和精算师。
个别外国人凭借掌控的权益,独断专行,目中无人。据曾于1925至1951年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工作26年,离开后仍任该公司董事达10年的龚汇百先生讲述,有一次郁赐与绅商沈仲礼偶遇,双方话及寿险事业,沈即以自己所办的人寿保险公司商请归并新公司。郁赐未加调查,又未征得吕同意即答应了沈。而“实则沈以该公司营业不振,难以维持,亟谋脱身方法。归并之议既成,新公司旋亦成立。新公司原拟定名为“中华合群保寿公司”,将拟就的开业广告送登《申报》、《新闻报》时,沈擅将中华二字改为华安,其别有用意不得而知。即此一件事,可见郁赐专行独断之一斑。发生一系列问题之后,吕岳泉寻求控制之策,通过合同约定进行制约。他一方面把郁赐的权限,订明于雇用合同之内,且合同期限为五年。期满经双方同意,再协商续订。
注重新人的培养与人才接力
由于国内保险人才极度匮乏,吕岳泉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养,从公司职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加以积极培养。与此同时,吕岳泉想到了“速成”的办法,通过“传、帮、带”来进行。他为两个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精心配置了年轻的助手。营业员经乾堃勤奋好学,刚入公司的实习生周大纶是名牌大学的数学尖子。吕岳泉面授机宜,让他们分别跟郁赐和第弗利斯边工作边学管理经验。几年下来,经乾堃对寿险业管理颇有所获,先被提拔,又升为副经理,逐步取代了郁赐。周大纶也脱颖而出,胜任了精算师工作。这时,大家才悟出吕岳泉聘用外国人的玄机。
鉴于当时保险行业人才缺乏的实际,吕岳泉非常重视业务技术培训。每当华安有新人进公司,吕岳泉都会亲自主持短期培训班。他主讲敬业课,总要回顾早年走家串户推销营业的甘苦,以“失败一百次,成功一次即为成功”相勉励。华安每年举行几次营业竞赛,一方面促进业务的推展,另一方面鼓励人员销售技巧的交流提高。1936年2月1日出版的《华安》第二卷第七号刊登“续期保费短期竞收得胜者:第一名青岛叶桂馥君、第二开封谢选卿君、第三天津胡墨畊君、第四浦口周俊君、第五……并附有一张盾形奖牌的图片”。
吕岳泉从职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加以深造培养。经常和各地教育机构联系,希望推进大学及中学开展保险普及教育,还于1924年创办了华安人寿保险专业函授学校,自任校长,以每六个月为一届,设置人寿保险原理、寿险种类、招徕学、商业道德等科目,当时经介绍就学的有600多人,遍布江南沿海一带,最远到云贵等省及南洋群岛,都有学员报名函授学习。学成后,他们中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华安或其他保险公司录用。大批寿险业人才的培养,为开拓华安业务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看一则1925年5月1日的《申报》头版上刊登一则公告,标题极为醒目:“华安合群保寿公司聘请张德舆君为寿险计核员”,内容:“张君毕业美国本薛文义大学,专习保寿科,得有商学硕士。毕业后又入美国各大保险公司实习有年。学成归国,经本公司聘为计核员,襄助计算一切,于五月一日起正式就职。此启。”
这是吕岳泉与郁赐将眼光投向企业外部,寻觅精算人才,终于在1926年孟夏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缩影。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华安合群在前进路上逐步摸索出一条从借助外力到自我培养、再及人才国际化的识才、育才、用才之道。以吕岳泉、郁赐为代表的华安合群高管层不仅识才、爱才,更是用才有方。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为人才创造适宜的成长空间,最终实现量才授任、人事相宜的人才格局,这是华安合群的核心人才理念。
创办企业刊物与报纸宣传并重
针对当时社会民众对寿险的意义和运作还不太明了,华安公司成立不久,吕岳泉就常在《申报》、《新闻报》上刊登介绍寿险的短文,约请记者召开茶话会,座谈寿险业意义,还着手编印《华安杂志》。
华安合众保寿公司最早在中国创办《华安杂志》,开华商保险企业办报刊之先河,在公司员工和保户中免费发行。
1912年《华安杂志》,创刊初名为《华安》,从第4期始改为现名。版幅为大32开,每期70页至100页上下不等,书册式装订。不定期发行,该刊为非卖品,免费赠阅公司股东和保户。
《华安杂志》停刊后,华安有近10年没有办报刊。1933年6月1日,新的《华安》月刊问世。此时的华安,今非昔比,已成为在外埠广设分公司并在东南亚设有分支机构的国内最大的民营寿险公司。新建的上海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华安大厦是其实力的象征。
《华安》,16开版幅,杂志形式,该刊在当局登记注册,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对保户还是免费赠送。封面彩印,设计精美,创刊号封面为两只素描“鸭”,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寓意,昭告《华安》出世。
华安出版社发行期刊《华美》,编辑仍为陆锡桢等三人,但发行人不是徐绍桢和吕岳泉,而是经义孟。原来,华安与光华火油公司、美大火油公司三方合资,于1933年4月组建了华美。作为大股东的华安为推销华美香烟,在其成立的当月就顺势办起了《华美》月刊。
这几本刊物,大量的文章或直接或间接宣传保险文化,传播保险理念,推广保险知识,探讨保险问题,或如阳光普照或细雨润物,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例如:《华安》曾发行一期《儿童号专刊》(1933年7月)。全刊10篇文章,都是谈关于儿童哺养、教育、品德、锻炼等方面的问题。你会感觉这是一份儿童刊物。待看到最后——封底一整页是一幅广告:“投保教育年金保寿,乃全国儿童之福音”——才恍然大悟。真是画龙点睛!
开展社交活动扩大影响力
吕岳泉还不失时机开展社交活动,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1927年8月,美国保险学专家许本纳博士到日本讲学。吕岳泉闻讯,邀请他顺道来中国做学术访问。华安公司对他盛情接待,为他组织了讲题为《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的专题报告。听众多达1000余人,包容工商、金融、文教各界人士。上海几大报纸都摘要刊载他的演讲,寿险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
1932年,为纪念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还专门出版了《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20周年纪念刊》。纪念刊发表照片120多幅,除了有当时已故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的题词外,还有蒋介石、张学良、张謇、阎锡山、李纯、任城靳、孙科、汪兆铭、蔡廷锴、黄炎培等20多位名人亲笔题词30多幅。
1935年,美国费城保险学院特聘吕岳泉为远东地区顾问。吕岳泉在寿险界声名大振,远播海外。金融界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钱新之、吴蕴斋、徐新六、金宗城、杜月笙和宋子良等人都曾经当选过华安的董事。
回望过去,华安合群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探究学习研究,华安合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高瞻远瞩,大胸怀,大格局,大手笔,给我们今天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站在国际化的起点上,借助国际化视野和意识,运用国外领先的专业管理模式和经验,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保险业有积极的启迪和昭示。面对世界发展的日益融合,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和发展的潮流,保险业应该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加大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扬长避短。
参考资料:
1.张姚俊《精算师团队:华安合群成功的秘密武器》
2.林振荣《闪耀“契约精神”的光芒》
3.陆其国《华安:华资寿险先驱》
□陈国庆
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国时期经营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华资寿险公司。其创办人为吕岳泉,他长袖善舞,交游广阔,凭着超群的天资和勤奋,赢得众多军政要人、商界名流的投资与支持,励精图治,努力发展,不出十数年,吕岳泉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寿险体系,建造了中国人最早也是最宏伟的人寿保险大楼,华安合群的创办成为民族寿险业兴起的标志,吕岳泉因此赢得“中国寿险大王”的美誉。
传递吉祥的企业形象标志
华安合群保寿名称的涵义就是“合众人之力、保中华平安”。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徽标图案为:寿星老骑着梅花鹿,传递慈祥、和谐、幸福和长寿的信息。圆形外圈上半部分为公司名称的英文,下半部为文字“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梅花鹿是祥瑞之物,它象征着吉祥、长寿和霸业,鹿与禄谐音,故而它又象征着权力。鹿,四肢细长,公鹿头生有枝角,具有美丽的外形和温顺的性格,被看做善灵之兽。
这一企业形象标志,后来广泛出现在保险单、纪念册、刊物、月份牌、广告宣传册页等,可以看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对于企业标志文化的重视程度。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信封。
通过广告树立企业形象
在公司正式开业前,即刊发两则预告性质的广告,以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1912年6月15日《申报》一版刊登“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广告”,内容:“欧美各国风擅理财,其大资本家类皆群策群力组织公司,以振兴实业,而与保寿储蓄等,原则更引为前提,诚以能力所至¨,足操地方金融枢纽,且对于国家财政问题,尤有间接之辅助,其关系不¨大乎。方今中国经济困难日甚一日,利权溢国……择吉六月十五日开张……”。
华安合群保寿企业标志。
该广告将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开办的目的公之于众。
1912年6月23日的《申报》的第一版两则有关广告,一则是:“吕岳泉启事”,内容:“君者乐泉向在永年公司经理寿险有年,并总理南京分公司事宜,今因诸公发起华安合群公司,增厚国民财力,推广保寿储蓄……”。第二则是:“中国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续启”内容:“本公司组织情形业已宣告各报,原定六月十五号开始营业,兹因布置未及完备,改期七月一号开幕……”。
在广告表达出“华安合群公司,增厚国民财力,推广保寿储蓄”之意,同时向公众预告公司开业时间。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二十年纪念刊。
在1912年7月1日《申报》第一版刊登广告:“中国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开幕谨屈各界同胞惠临”,内容:“本公司定于七月一日先行开幕,礼事日上午十时,特在本公司敬备茶点,欢迎中外人士伏希,各界同胞联欢,惠临不胜感企之至……”。
开业广告简朴而热烈,措辞亲切充满真挚之情。
谢本纳博士在该公司演讲留影。
1912年10月5日《申报》刊登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广告:“本公司现拟招请体面绅商一两位,招徕保寿生意,愿就此职者,祈将所有经验叙明投函本总公司并系开明住址,合即答复......”。
通过广告招聘向社会上招徕富有经验的人才,体现出华安合群保寿对于人才的重视,利于业务拓展和有效服务客户。
华安杂志中关于业务竞赛图片。
1914年1月9号《申报》刊登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广告:“中国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黄浦滩30号。本公司系纯粹华股组织,遵照中华民国商律在工商部注册,虽延洋员办理,而董事尽属华人,实为绝无仅有,殷实可靠之中国保寿公司。凡我爱国同胞务祈联袂偕来......”
民族保险业从创办之日起,就处于洋商的压制下,与洋商竞争、挽回利权是他们永不变更的信念。此广告体现出华安合群在与外商公司竞争中,打爱国牌,以期唤醒国人的民族觉醒意识,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华安杂志。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的新楼建成广告,整个广告画面由两张新旧房屋对比的图片和文字组成,一张图片是华安合群的旧屋,一张是新屋。图案中写了大大的两个字“进步”。“置产,建屋,这可惊的进步是谁所赐的?是数万保寿诸君所赐给的。”
该广告既表达出乔迁新址的喜悦之情,有表达了对于数万保寿客户的感恩之情。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保险单。
华安合群保寿的产品广告,更是富有文化特色,从客户心理出发,循循善诱。例如:“资富保寿宣传广告”,其内容:“属于一家的——保寿人之家属有指定款项之保障,设遇意外得所赡养,绝无妻子冻馁之虞,期满能安然在世,则又可以为养老之资;属于个人者——英雄豪杰每多受家室之累,若执有资富保寿单,则家室后顾可以无忧,可专心致志为国家社会经营事业。事无不举,业无不成,不论何人均有为英雄豪杰之希望。”
再例如:教育年金保寿的广告:“……以待家长之有心为其子女筹措求取高等学问之学费者投保”。
华安保险大楼。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约请黎元洪、冯国璋、陈其美、王一亭等名流在一些主流报刊上题词,宣传寿险业和华安公司,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黎元洪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承保受命”、“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承保受命”就是保险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使命;而“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就是凡言之可信者,如物在区皿之间,言有分限,不流溢也。意即信用不打折扣。
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作为华安合群的董事,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同济仁寿”。“同济”意思为同舟渡水,“仁寿”之意为仁德而长寿,合起来便是仁德与长寿同时抵达。
作为清末状元、大实业家的张謇曾为华安合群保寿公司题词:“胡不万年”。“胡不万年”一语出自先秦佚名《鳲鸠》,意为“怎么不祝(他)万寿无疆”,为祝福之语。
华安合群公司成立20周年时,蒋介石题词:“保障民生”,意即保险为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等提供保障。
张学良题词:“苦心辞尽”,“苦心”意思是辛苦耗费的心思与精力,“辞尽”意思是毫无保留。
1947年曾经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的孙科题词:“经济救国”,寓意保险是一种经济救国之策。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题词:“人寿保险提倡节俭,提倡储蓄,人民而能节俭能储蓄,则社会自稳固,生活自安定,故求社会之健全,谋人民生活之充实者,应提倡人寿保险也!”
构建“人和”优势领先同行
吕岳泉在创办和发展华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他的人脉资源圈。召集权势人物和商界巨子入股及做董监事。在1926年敬赠客户的《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总公司丙寅通知书》中,可以发现公司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的名录,其中就有政界宿耋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绍桢)、王采丞(人文)、桑铁珊,军界要人杨耿光,中年政客王子铭、吕天民,商界精英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外国银行买办顾棣三、吴培初、朱子奎,律师丁榕、瞿绍伊。司理郁赐是英国人,前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曾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交游极广,颇负时誉。这份董监事及经理人员名单,阵容十分显赫,既有现任或前政界显贵,又有商界和金融界精英,既有各业的行家里手,又有受过中西高等教育的专家或律师。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华安公司这样的股东结构和董事监事结构确实从特定视角凸显出一种“人和”的优势。
华安合群保寿开张后,尽管吕岳泉凭借在永年保险公司积累展业的丰富经验,对开拓市场并不发愁,但寿险管理中的保险费率、责任准备金、退保金计算等技术问题,却让他颇感头疼。华安之前,曾有华兴、华通、福安等几家华商保险公司,皆因业务原理不明,加之管理不善,投入成本巨大,收益却微。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华安避免重蹈覆辙。寿险企业除了内部组织管理,更有对各种寿险的保费率、责任准备金和估兑现金等的计算,如无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业务能力,断难胜任。当时国内找不到这样的人才,而公司运转迫在眉睫,吕岳泉决定聘用外国人。进入他视野的是原任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经理、英国人郁赐,和同一公司的英国人第弗利斯,二人分别担任总司理和精算师。
个别外国人凭借掌控的权益,独断专行,目中无人。据曾于1925至1951年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工作26年,离开后仍任该公司董事达10年的龚汇百先生讲述,有一次郁赐与绅商沈仲礼偶遇,双方话及寿险事业,沈即以自己所办的人寿保险公司商请归并新公司。郁赐未加调查,又未征得吕同意即答应了沈。而“实则沈以该公司营业不振,难以维持,亟谋脱身方法。归并之议既成,新公司旋亦成立。新公司原拟定名为“中华合群保寿公司”,将拟就的开业广告送登《申报》、《新闻报》时,沈擅将中华二字改为华安,其别有用意不得而知。即此一件事,可见郁赐专行独断之一斑。发生一系列问题之后,吕岳泉寻求控制之策,通过合同约定进行制约。他一方面把郁赐的权限,订明于雇用合同之内,且合同期限为五年。期满经双方同意,再协商续订。
注重新人的培养与人才接力
由于国内保险人才极度匮乏,吕岳泉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养,从公司职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加以积极培养。与此同时,吕岳泉想到了“速成”的办法,通过“传、帮、带”来进行。他为两个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精心配置了年轻的助手。营业员经乾堃勤奋好学,刚入公司的实习生周大纶是名牌大学的数学尖子。吕岳泉面授机宜,让他们分别跟郁赐和第弗利斯边工作边学管理经验。几年下来,经乾堃对寿险业管理颇有所获,先被提拔,又升为副经理,逐步取代了郁赐。周大纶也脱颖而出,胜任了精算师工作。这时,大家才悟出吕岳泉聘用外国人的玄机。
鉴于当时保险行业人才缺乏的实际,吕岳泉非常重视业务技术培训。每当华安有新人进公司,吕岳泉都会亲自主持短期培训班。他主讲敬业课,总要回顾早年走家串户推销营业的甘苦,以“失败一百次,成功一次即为成功”相勉励。华安每年举行几次营业竞赛,一方面促进业务的推展,另一方面鼓励人员销售技巧的交流提高。1936年2月1日出版的《华安》第二卷第七号刊登“续期保费短期竞收得胜者:第一名青岛叶桂馥君、第二开封谢选卿君、第三天津胡墨畊君、第四浦口周俊君、第五……并附有一张盾形奖牌的图片”。
吕岳泉从职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加以深造培养。经常和各地教育机构联系,希望推进大学及中学开展保险普及教育,还于1924年创办了华安人寿保险专业函授学校,自任校长,以每六个月为一届,设置人寿保险原理、寿险种类、招徕学、商业道德等科目,当时经介绍就学的有600多人,遍布江南沿海一带,最远到云贵等省及南洋群岛,都有学员报名函授学习。学成后,他们中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华安或其他保险公司录用。大批寿险业人才的培养,为开拓华安业务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看一则1925年5月1日的《申报》头版上刊登一则公告,标题极为醒目:“华安合群保寿公司聘请张德舆君为寿险计核员”,内容:“张君毕业美国本薛文义大学,专习保寿科,得有商学硕士。毕业后又入美国各大保险公司实习有年。学成归国,经本公司聘为计核员,襄助计算一切,于五月一日起正式就职。此启。”
这是吕岳泉与郁赐将眼光投向企业外部,寻觅精算人才,终于在1926年孟夏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缩影。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华安合群在前进路上逐步摸索出一条从借助外力到自我培养、再及人才国际化的识才、育才、用才之道。以吕岳泉、郁赐为代表的华安合群高管层不仅识才、爱才,更是用才有方。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为人才创造适宜的成长空间,最终实现量才授任、人事相宜的人才格局,这是华安合群的核心人才理念。
创办企业刊物与报纸宣传并重
针对当时社会民众对寿险的意义和运作还不太明了,华安公司成立不久,吕岳泉就常在《申报》、《新闻报》上刊登介绍寿险的短文,约请记者召开茶话会,座谈寿险业意义,还着手编印《华安杂志》。
华安合众保寿公司最早在中国创办《华安杂志》,开华商保险企业办报刊之先河,在公司员工和保户中免费发行。
1912年《华安杂志》,创刊初名为《华安》,从第4期始改为现名。版幅为大32开,每期70页至100页上下不等,书册式装订。不定期发行,该刊为非卖品,免费赠阅公司股东和保户。
《华安杂志》停刊后,华安有近10年没有办报刊。1933年6月1日,新的《华安》月刊问世。此时的华安,今非昔比,已成为在外埠广设分公司并在东南亚设有分支机构的国内最大的民营寿险公司。新建的上海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华安大厦是其实力的象征。
《华安》,16开版幅,杂志形式,该刊在当局登记注册,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对保户还是免费赠送。封面彩印,设计精美,创刊号封面为两只素描“鸭”,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寓意,昭告《华安》出世。
华安出版社发行期刊《华美》,编辑仍为陆锡桢等三人,但发行人不是徐绍桢和吕岳泉,而是经义孟。原来,华安与光华火油公司、美大火油公司三方合资,于1933年4月组建了华美。作为大股东的华安为推销华美香烟,在其成立的当月就顺势办起了《华美》月刊。
这几本刊物,大量的文章或直接或间接宣传保险文化,传播保险理念,推广保险知识,探讨保险问题,或如阳光普照或细雨润物,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例如:《华安》曾发行一期《儿童号专刊》(1933年7月)。全刊10篇文章,都是谈关于儿童哺养、教育、品德、锻炼等方面的问题。你会感觉这是一份儿童刊物。待看到最后——封底一整页是一幅广告:“投保教育年金保寿,乃全国儿童之福音”——才恍然大悟。真是画龙点睛!
开展社交活动扩大影响力
吕岳泉还不失时机开展社交活动,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1927年8月,美国保险学专家许本纳博士到日本讲学。吕岳泉闻讯,邀请他顺道来中国做学术访问。华安公司对他盛情接待,为他组织了讲题为《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的专题报告。听众多达1000余人,包容工商、金融、文教各界人士。上海几大报纸都摘要刊载他的演讲,寿险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
1932年,为纪念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还专门出版了《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20周年纪念刊》。纪念刊发表照片120多幅,除了有当时已故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的题词外,还有蒋介石、张学良、张謇、阎锡山、李纯、任城靳、孙科、汪兆铭、蔡廷锴、黄炎培等20多位名人亲笔题词30多幅。
1935年,美国费城保险学院特聘吕岳泉为远东地区顾问。吕岳泉在寿险界声名大振,远播海外。金融界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钱新之、吴蕴斋、徐新六、金宗城、杜月笙和宋子良等人都曾经当选过华安的董事。
回望过去,华安合群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探究学习研究,华安合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高瞻远瞩,大胸怀,大格局,大手笔,给我们今天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站在国际化的起点上,借助国际化视野和意识,运用国外领先的专业管理模式和经验,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保险业有积极的启迪和昭示。面对世界发展的日益融合,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和发展的潮流,保险业应该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加大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扬长避短。
参考资料:
1.张姚俊《精算师团队:华安合群成功的秘密武器》
2.林振荣《闪耀“契约精神”的光芒》
3.陆其国《华安:华资寿险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