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上医解病:挺起腰板,挥别腰突症

发布时间:2019-07-31 09:30:2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特别喜欢唱一首经典老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因为从这首歌里,你能感受到美丽中国大地上的中华儿女们,既热爱家乡、又勤劳智慧,更志气昂扬,特别是最后一句“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尤其传神到位、意气风发!想想,白发的婆婆也照样挺起腰板,这是一种精气神,更是一种健康态。然鹅,现在“电脑控”、“手机控”一大堆,人们天天在电脑、手机面前低头哈腰、“俯首称臣”,长此以往,小腰不堪重负,伤了,就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副霜打的样子,于是,十七八倒像八十七了。

为什么会伤腰呢?我们先来看看腰椎的主要结构。腰椎位于人体的中段,是上连胸椎,下连骶椎的那段脊柱,堪称“中流砥柱”。腰椎一共有5个,每个腰椎基本上都由椎体、椎弓以及各种突起组成,椎体和椎弓中间的孔叫椎孔,全部脊柱的椎孔叠在一起构成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腰椎处的神经根穿过椎弓两侧的椎间孔,到达臀部和下肢等部位。腰部的肌肉、韧带牢牢附在各种突起上,并由此连接和固定住腰椎。重点来了!在每两个上下叠在一起硬邦邦的椎体之间,有一片“垫子”就是椎间盘,它们起到连接和缓冲作用。健康的椎间盘好比一个润泽的扁圆形包心汤圆:汤圆馅是里边的髓核,汤圆皮是外边的纤维环。正常情况下,里面的馅被外面的皮包得妥妥的。但是,由于下面要讲到的原因,使得皮松了,上下一挤压,髓核这个馅就向皮松处鼓过去,这就叫椎间盘膨隆;皮更松裂些,椎间盘向外鼓得更大,就是椎间盘突出;最严重是局部的皮完全破了,里面的髓核馅流出来,就变成椎间盘脱出了。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脱出,压迫神经或脊髓,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简称腰突症)。

一、腰突症的常见原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原因

退行性改变通俗讲就是老化,髓核老化主要表现在“馅”含水量降低,馅缩水、缩小并变硬,会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改变;纤维环老化主要表现为“皮”坚韧程度逐渐降低。

2、腰椎的累积损伤

长期反复的不当外力比如坐姿不当,造成的腰椎累积伤害,加重了老化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血液循环逐渐减少,这样缺血又缺氧,使得椎间盘的修复能力变差。

4、腰骶先天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小关节畸形等等先天不足,造成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更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5、诱发因素

某些诱发因素会使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把已经变硬的髓核一下子挤压到松脆的纤维环外,造成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因比如咳嗽、打喷嚏或大便用力使腹压一下增加,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等。

总之,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质量下降,加上损伤的不断累积,在诱发因素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或脊髓,就引发了腰突症的一系列症状。

二、腰突症的常见表现

腰突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部、臀部、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外侧以及小趾头等处的疼痛或麻木,可伴有下肢乏力的现象。并且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脱出到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主要是下腰部痛,可伴有臀部疼痛。

2、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弯腰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或弯腰时,会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加重对受压神经的压迫。

3、下肢放射痛

绝大多数人因为椎间盘突出在腰4~5、腰5~骶1之间,因此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过电样的放射痛,在打喷嚏、咳嗽、用力大便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4、马尾神经症状

椎间盘组织(皮或馅)如果向正后方突出,会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小觑。

三、腰突症的预防

由于腰突症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老化+累积伤+在诱发因素,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腰部积累伤和避免诱因。

1、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坐姿

骨科专家指出:我们坐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坐在坐骨结节上,不要坐在尾椎(俗称尾巴骨)上,网络上著名的“葛优瘫”就是坐在尾椎上了(见下边的左图)。人在沙发里或是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就很容易坐在尾椎上,因为很舒服,但这是错误的,久坐必然伤腰。

怎样坐才有益于保护腰椎呢?很简单,只要能保证自己的耳垂在肩膀的正上方就可以了。

2、时常改变姿势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得脊柱持续受压累积伤引起的,所谓“低头伤颈、久坐伤腰”。并且由于工作和学习几乎都是坐着完成,长时间低头和不动,会拉伤颈、腰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引起局部疲劳比如腰肌劳损。人体呈低头的坐姿时,被身体压迫的肌肉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长此以往,功能便会退化,甚至可能出现肌肉等组织萎缩现象,使得腰椎不稳。所以,要动静结合,避免腰椎长期处于一种状态,张弛有度,方能长久。

3、减少有害动作和避免诱因出现

有很多人会说:我怎么会得腰突症呢?大家来看看这些动作:弯腰久坐、单肩背包、单手抱孩子、单手搬重物如花盆、弯腰左右拖地板等,这些可能是每天都发生的慢性损伤,累积起来就会对椎间盘造成伤害。因此,要尽量减少。

保持健康,尽量避免腰突症的诱因比如咳嗽、打喷嚏或便秘出现,避免负重和受寒受潮等等这些情况出现。

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常弯腰的朋友们,应时不时做做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要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如需弯腰取物,最好不要直接弯下腰取物,而是采用先蹲下再取物的方式,能够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另外,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要有一定的硬度,以托起和保护腰部。

4、预防和缓解腰突症的锻炼方法

骨科专家指出:大家平时要重视腰部肌肉锻炼,可以预防腰突症,促进恢复、避免复发。推荐的运动是踮脚跟运动:身体立正站好,上肢自然下垂,两脚后跟同时离地,坚持15秒左右放下,休息几秒钟,再抬起。每20次一组,每天坚持练习即可。

腰突症发作时以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患者应主动锻炼腰背肌。锻炼腰背肌方式有很多种,常见有小燕飞动作:俯卧位,将四肢和头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坚持5秒钟,反复做10次。也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将两下肢伸直,两脚后跟、两肘以及头枕部着地,将腰弓起,坚持5秒钟,反复做10次。具体运动强度也可以根据患者承受能力来决定。

我深信,由于保养得当,我们大家到了耄耋之年,依旧能够挺起腰板,还像十七八!

(北京生命科技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飞燕)


上医解病:挺起腰板,挥别腰突症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7-31

特别喜欢唱一首经典老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因为从这首歌里,你能感受到美丽中国大地上的中华儿女们,既热爱家乡、又勤劳智慧,更志气昂扬,特别是最后一句“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尤其传神到位、意气风发!想想,白发的婆婆也照样挺起腰板,这是一种精气神,更是一种健康态。然鹅,现在“电脑控”、“手机控”一大堆,人们天天在电脑、手机面前低头哈腰、“俯首称臣”,长此以往,小腰不堪重负,伤了,就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副霜打的样子,于是,十七八倒像八十七了。

为什么会伤腰呢?我们先来看看腰椎的主要结构。腰椎位于人体的中段,是上连胸椎,下连骶椎的那段脊柱,堪称“中流砥柱”。腰椎一共有5个,每个腰椎基本上都由椎体、椎弓以及各种突起组成,椎体和椎弓中间的孔叫椎孔,全部脊柱的椎孔叠在一起构成椎管,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腰椎处的神经根穿过椎弓两侧的椎间孔,到达臀部和下肢等部位。腰部的肌肉、韧带牢牢附在各种突起上,并由此连接和固定住腰椎。重点来了!在每两个上下叠在一起硬邦邦的椎体之间,有一片“垫子”就是椎间盘,它们起到连接和缓冲作用。健康的椎间盘好比一个润泽的扁圆形包心汤圆:汤圆馅是里边的髓核,汤圆皮是外边的纤维环。正常情况下,里面的馅被外面的皮包得妥妥的。但是,由于下面要讲到的原因,使得皮松了,上下一挤压,髓核这个馅就向皮松处鼓过去,这就叫椎间盘膨隆;皮更松裂些,椎间盘向外鼓得更大,就是椎间盘突出;最严重是局部的皮完全破了,里面的髓核馅流出来,就变成椎间盘脱出了。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脱出,压迫神经或脊髓,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简称腰突症)。

一、腰突症的常见原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原因

退行性改变通俗讲就是老化,髓核老化主要表现在“馅”含水量降低,馅缩水、缩小并变硬,会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改变;纤维环老化主要表现为“皮”坚韧程度逐渐降低。

2、腰椎的累积损伤

长期反复的不当外力比如坐姿不当,造成的腰椎累积伤害,加重了老化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血液循环逐渐减少,这样缺血又缺氧,使得椎间盘的修复能力变差。

4、腰骶先天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小关节畸形等等先天不足,造成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更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5、诱发因素

某些诱发因素会使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把已经变硬的髓核一下子挤压到松脆的纤维环外,造成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因比如咳嗽、打喷嚏或大便用力使腹压一下增加,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受潮等等。

总之,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质量下降,加上损伤的不断累积,在诱发因素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或脊髓,就引发了腰突症的一系列症状。

二、腰突症的常见表现

腰突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部、臀部、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外侧以及小趾头等处的疼痛或麻木,可伴有下肢乏力的现象。并且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脱出到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1、腰痛

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主要是下腰部痛,可伴有臀部疼痛。

2、腰部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弯腰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或弯腰时,会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加重对受压神经的压迫。

3、下肢放射痛

绝大多数人因为椎间盘突出在腰4~5、腰5~骶1之间,因此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过电样的放射痛,在打喷嚏、咳嗽、用力大便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4、马尾神经症状

椎间盘组织(皮或馅)如果向正后方突出,会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可小觑。

三、腰突症的预防

由于腰突症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老化+累积伤+在诱发因素,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腰部积累伤和避免诱因。

1、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坐姿

骨科专家指出:我们坐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坐在坐骨结节上,不要坐在尾椎(俗称尾巴骨)上,网络上著名的“葛优瘫”就是坐在尾椎上了(见下边的左图)。人在沙发里或是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就很容易坐在尾椎上,因为很舒服,但这是错误的,久坐必然伤腰。

怎样坐才有益于保护腰椎呢?很简单,只要能保证自己的耳垂在肩膀的正上方就可以了。

2、时常改变姿势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得脊柱持续受压累积伤引起的,所谓“低头伤颈、久坐伤腰”。并且由于工作和学习几乎都是坐着完成,长时间低头和不动,会拉伤颈、腰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引起局部疲劳比如腰肌劳损。人体呈低头的坐姿时,被身体压迫的肌肉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长此以往,功能便会退化,甚至可能出现肌肉等组织萎缩现象,使得腰椎不稳。所以,要动静结合,避免腰椎长期处于一种状态,张弛有度,方能长久。

3、减少有害动作和避免诱因出现

有很多人会说:我怎么会得腰突症呢?大家来看看这些动作:弯腰久坐、单肩背包、单手抱孩子、单手搬重物如花盆、弯腰左右拖地板等,这些可能是每天都发生的慢性损伤,累积起来就会对椎间盘造成伤害。因此,要尽量减少。

保持健康,尽量避免腰突症的诱因比如咳嗽、打喷嚏或便秘出现,避免负重和受寒受潮等等这些情况出现。

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常弯腰的朋友们,应时不时做做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要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如需弯腰取物,最好不要直接弯下腰取物,而是采用先蹲下再取物的方式,能够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另外,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要有一定的硬度,以托起和保护腰部。

4、预防和缓解腰突症的锻炼方法

骨科专家指出:大家平时要重视腰部肌肉锻炼,可以预防腰突症,促进恢复、避免复发。推荐的运动是踮脚跟运动:身体立正站好,上肢自然下垂,两脚后跟同时离地,坚持15秒左右放下,休息几秒钟,再抬起。每20次一组,每天坚持练习即可。

腰突症发作时以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患者应主动锻炼腰背肌。锻炼腰背肌方式有很多种,常见有小燕飞动作:俯卧位,将四肢和头翘起,只有腹部挨床,坚持5秒钟,反复做10次。也可以采取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将两下肢伸直,两脚后跟、两肘以及头枕部着地,将腰弓起,坚持5秒钟,反复做10次。具体运动强度也可以根据患者承受能力来决定。

我深信,由于保养得当,我们大家到了耄耋之年,依旧能够挺起腰板,还像十七八!

(北京生命科技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飞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