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
在微博时代,有多少人关注你,你又关注了多少人?在朋友圈时代,你的微信好友列表里有多少人?很多人会以自己广阔的人脉而沾沾自喜,然而进化学人类学家,“邓巴数”理论提出者罗宾·邓巴却在《社群的进化》一书中告诉你,别自欺欺人了,你真正能打理的朋友圈上限就是150人,每有一个新朋友加入,你就会不自觉地忽略一位老朋友。
作者:(英)罗宾·邓巴翻译:李慧中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时间:2019年6月定价:79元
事实看上去往往并不那么美妙,即使是你的好友列表里躺着2000人,但你能维护稳定关系,彼此熟识的仍不超过150人。在这150人当中,属于你的核心关系圈的一般为5人,大致每周联系一次;处于第二个圈层的一般为15人,每月联系一次;处于第三圈层的50人,每年联系一次;处于最外圈的,也仅仅是相对熟悉而已。有证据表明,一般处于我们核心关系圈的,都是我们的亲戚,基因让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亲人,愿意为亲人付出;如果你的核心小圈子,有新人加入,那你势必会在无形中替换掉一个曾经亲密的人,让他(她)居于第二个圈层。
渐变的朋友圈,并不是说明人类天生喜新厌旧,而是我们的大脑进化极其缓慢,我们和一只古猿、大猩猩能处理的社会关系差别并不是很大,生活的流动性,注定让一些人只能成为我们生命的过客,匆匆惊鸿一现。即使是互联网也只是延伸了我们的触角,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处理成千上万的社会关系,微博、朋友圈里的好友数字,其实只是我们的一个“幻觉”,当你关注所有人的时候,其实你一个也没有关注。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亲密的关系,是爱、理解与支持,是彼此间的声气相通,是从情感到语言,以及对社会认知的共振。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一个团体接纳,这是一个人有勇气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无所畏惧的力量之源。有相亲相爱、相互信任的亲友同行,不仅你会不自觉地从容淡定,就连寿命都会延长。书中示例,那些与亲人结伴远行、探险的人,即使遭遇危险生存的几率也会更大。来看一个来自美国民间的标志性事件:当“五月花号”上的移民于1620年登陆美国的时候,他们精疲力竭,无法忍受新英格兰寒冷的冬天。他们严重营养不良,疾病缠身,也缺乏必要的资源,眼见着船上的103人仅剩53人。在这些人中,孤身一人的死亡率最高,与亲人一起的移民死亡率最低。
亲属在侧,无形中就等于筑起了一道面对危机的防火墙。作者指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亲属之间彼此帮助,重要的是在一起,那种无形的支持,可以给人以力量与勇气,即便是出于为亲属负责的考虑,你也会更有毅力。不论你们之间如何争吵,亲属关系会让你感到更加安全和满足,让你能更好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在社会越来越多元,亲族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南漂北漂的人越来越多的今天,朋友正在部分取代亲人的“功能”,成为一个后天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圈。当你孤身一人,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时,能否融入当地的社群,建立朋友圈,对一个人的事业、生活,乃至健康、寿命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有一个可以三五成群无话不说的核心朋友圈,会让你感觉安全,遇事时也会沉着应对,你可以不用这些朋友帮忙,一个强大的后援团,他们的存在就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支持。
建立一个第二圈层的朋友圈,则会让你感觉舒适,游刃有余,大家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理解,又不会过多的牵涉彼此精力。他们的存在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外向拓展的机会,不时有亮眼的颜色出现于眼前,不至于陷入同类相吸的小圈子中,形成狭隘的偏见。生活中,我们需要这些不常联系,却心中常常挂怀的朋友,他们可能是工作上的合作者、相识多年的同学、故旧,社团中的伙伴,他们的精彩程度,也决定了我们自己人生的广度。
亲友,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亲友的情谊最是无价。幸运的是,这种无价的情谊对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平等,即使你富甲一方,你真正拥有的也只是150位朋友;而平凡如我们,即使每天还在为三餐而奔忙,但仍然不影响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关系圈,可以拥有150位或远或近的朋友,丰富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内心,成就我们生命的高度。拥有一位博学、豁达、淡然开朗的朋友,他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辽远、广阔;拥有一位亦师亦友的精神导师,他会引导我们穿越生命中的激流险滩,至邈远,至无穷,至旷达。
我们渴望朋友,但请记得,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朋友终是宁缺毋滥。好好打理你的朋友圈,让那些会消耗你的生命,始终负能量的所谓朋友逐圈外移,将那些活得精彩灿烂,与你相得益彰,互为助益的朋友请进你的生命。执子之手,肝胆相照,与君同行,且行且珍惜。
□胡艳丽
在微博时代,有多少人关注你,你又关注了多少人?在朋友圈时代,你的微信好友列表里有多少人?很多人会以自己广阔的人脉而沾沾自喜,然而进化学人类学家,“邓巴数”理论提出者罗宾·邓巴却在《社群的进化》一书中告诉你,别自欺欺人了,你真正能打理的朋友圈上限就是150人,每有一个新朋友加入,你就会不自觉地忽略一位老朋友。
作者:(英)罗宾·邓巴翻译:李慧中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时间:2019年6月定价:79元
事实看上去往往并不那么美妙,即使是你的好友列表里躺着2000人,但你能维护稳定关系,彼此熟识的仍不超过150人。在这150人当中,属于你的核心关系圈的一般为5人,大致每周联系一次;处于第二个圈层的一般为15人,每月联系一次;处于第三圈层的50人,每年联系一次;处于最外圈的,也仅仅是相对熟悉而已。有证据表明,一般处于我们核心关系圈的,都是我们的亲戚,基因让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亲人,愿意为亲人付出;如果你的核心小圈子,有新人加入,那你势必会在无形中替换掉一个曾经亲密的人,让他(她)居于第二个圈层。
渐变的朋友圈,并不是说明人类天生喜新厌旧,而是我们的大脑进化极其缓慢,我们和一只古猿、大猩猩能处理的社会关系差别并不是很大,生活的流动性,注定让一些人只能成为我们生命的过客,匆匆惊鸿一现。即使是互联网也只是延伸了我们的触角,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处理成千上万的社会关系,微博、朋友圈里的好友数字,其实只是我们的一个“幻觉”,当你关注所有人的时候,其实你一个也没有关注。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亲密的关系,是爱、理解与支持,是彼此间的声气相通,是从情感到语言,以及对社会认知的共振。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一个团体接纳,这是一个人有勇气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无所畏惧的力量之源。有相亲相爱、相互信任的亲友同行,不仅你会不自觉地从容淡定,就连寿命都会延长。书中示例,那些与亲人结伴远行、探险的人,即使遭遇危险生存的几率也会更大。来看一个来自美国民间的标志性事件:当“五月花号”上的移民于1620年登陆美国的时候,他们精疲力竭,无法忍受新英格兰寒冷的冬天。他们严重营养不良,疾病缠身,也缺乏必要的资源,眼见着船上的103人仅剩53人。在这些人中,孤身一人的死亡率最高,与亲人一起的移民死亡率最低。
亲属在侧,无形中就等于筑起了一道面对危机的防火墙。作者指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亲属之间彼此帮助,重要的是在一起,那种无形的支持,可以给人以力量与勇气,即便是出于为亲属负责的考虑,你也会更有毅力。不论你们之间如何争吵,亲属关系会让你感到更加安全和满足,让你能更好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在社会越来越多元,亲族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南漂北漂的人越来越多的今天,朋友正在部分取代亲人的“功能”,成为一个后天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圈。当你孤身一人,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时,能否融入当地的社群,建立朋友圈,对一个人的事业、生活,乃至健康、寿命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有一个可以三五成群无话不说的核心朋友圈,会让你感觉安全,遇事时也会沉着应对,你可以不用这些朋友帮忙,一个强大的后援团,他们的存在就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支持。
建立一个第二圈层的朋友圈,则会让你感觉舒适,游刃有余,大家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理解,又不会过多的牵涉彼此精力。他们的存在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外向拓展的机会,不时有亮眼的颜色出现于眼前,不至于陷入同类相吸的小圈子中,形成狭隘的偏见。生活中,我们需要这些不常联系,却心中常常挂怀的朋友,他们可能是工作上的合作者、相识多年的同学、故旧,社团中的伙伴,他们的精彩程度,也决定了我们自己人生的广度。
亲友,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亲友的情谊最是无价。幸运的是,这种无价的情谊对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平等,即使你富甲一方,你真正拥有的也只是150位朋友;而平凡如我们,即使每天还在为三餐而奔忙,但仍然不影响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关系圈,可以拥有150位或远或近的朋友,丰富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内心,成就我们生命的高度。拥有一位博学、豁达、淡然开朗的朋友,他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辽远、广阔;拥有一位亦师亦友的精神导师,他会引导我们穿越生命中的激流险滩,至邈远,至无穷,至旷达。
我们渴望朋友,但请记得,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朋友终是宁缺毋滥。好好打理你的朋友圈,让那些会消耗你的生命,始终负能量的所谓朋友逐圈外移,将那些活得精彩灿烂,与你相得益彰,互为助益的朋友请进你的生命。执子之手,肝胆相照,与君同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