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磊
2019年8月14日,由阳光保险集团举办的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办。来自以及中国保险报、首都博物馆、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为博物馆筹建工作出谋划策。
(图为现有临时展馆照)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保险业恢复经营四十周年。为推动中国保险文化事业的发展,支持北京市公共文化建设,阳光保险集团计划在北京市通州区金融商务园区筹建中国(北京)保险专题博物馆,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
筹建中的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定位为保险学专业的教育基地、保险行业的研究平台和国内外保险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投资筹建的、立足全球视野的行业博物馆。建成后,博物馆拟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万安保险有限公司凭单
阳光保险集团自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有志于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历史研究做一些事情。此次集团决定筹建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并将馆址选在了公司的后援中心——通州金融商务园区阳光金融城,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向中国保险业恢复经营四十周年和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的献礼。未来,阳光保险集团将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争取把博物馆建成保险学专业的教育基地、保险行业的研究平台和国内外保险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为推动保险行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弗兰克林人寿保险)纪念物
阳光保险集团博物馆筹建负责人:
在“行业的推崇,阳光的灵魂”博物馆筹建文化的指导下,博物馆处目前已完成展陈大纲行业部分的编撰工作,涉及文字6万余字,图片2174张,行业藏品1069件,包括“远古溯源·保险思想启蒙”“全球史话·世界保险历史”“砥砺前行·中国保险历史”三个基本展览和“春风化雨·保险与教育专题厅”“艺苑流芳·保险与艺术专题厅”两个专题展览。同时,在2016-2017年,博物馆处还制作完成了《口述保险史》纪录片,包括2位人物成片及44位人物短片。尽管在编撰过程中,受资料、专业度、人员等诸多因素制约,困难重重,但博物馆处一直坚持“结构科学合理,单元段落清晰,展陈要素齐全,表现重点突出,文字简洁凝练,图片优质清晰,实物形态丰富,创意巧妙结合”的原则,力求高站位、多视角、全方位地为人们展现保险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拉斐特人寿保险)纪念品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颜鹏飞:
博物馆是保险文明的物质载体,建设保险行业博物馆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建设行业博物馆一要体现特色,二要落实好镇馆之宝。针对展陈大纲,颜教授提出三点指导意见,一是在中国保险发展史的部分,补充红色根据地保险业的相关内容。这既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负责。二是在“中国保险思想启蒙”部分,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中即有关于“天之道,虽有余而不足”的论述;战国时期,《逸周书·周书序》中有周文王“遭大荒,谋救患分灾,《作大匡》”的记载,这些都是早期最朴素的保险思想意识。
北京市文物学会首席专家崔学谙:
中国现在处于博物馆建设的第三次高潮,目前全国有5354个博物馆,其中1/4是非国有博物馆,北京还成立了一个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针对展陈大纲,他提出要明确三个定位:一是博物馆自身的定位。博物馆既是展示阳光保险集团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保险业的窗口;既是保险行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教育基地,也是向全民普及宣传保险知识的基地。二是表述方式的定位。基本陈列部分建议以编年体的方式表述,专题陈列部分建议采取纪事体。三是主题定位,保险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经之路。四是观众定位,由于保险博物馆承载着保险知识普及教育的职能,建议表述尽量生动、朴实、规范,少用专业术语。
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企业筹建的。建议阳光在筹建博物馆的过程中,在突出自己的同时,还要注意把国际的、民族的内容吸纳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展现保险业的全貌。同时,在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还要注重趣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让大家愿意看、愿意玩,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情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任秘书长李东升:
阳光为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建议,一在展陈大纲的编写上,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让观众容易理解、接受。二在实物的展示上,要继续丰富展品。只有基础素材丰富翔实,才能增加博物馆的历史感、厚重感,提升大家的参观感受。三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尤其要浓墨重彩地展示保险业近二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纽约人寿)文件夹
原《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王安:
以企业之力做行业博物馆,是很珍贵的事情。保险扮演着社会稳定器、社会管理的抓手等一系列重要角色,在“大银行、小保险”的社会格局下,筹建保险行业博物馆对于提升保险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十分重要的。在筹建保险博物馆的过程中,对于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要诚实地面对,客观地描述,理性地处理,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弱化或虚无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魏丽教授:
建设一个博物馆对于行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记录行业自身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让更多人走近、了解这个行业,和更多的行业潜在消费者产生互动。她从定位和场景体验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在考虑保险发展史的时候,建议把社会保险也一并考虑进来,因为社保的很多险种同时也是人身险的险种,而且人身险是社保的一种有益补充。二是保险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保险的理念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建议在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多增加一些体验区、互动区,通过一些场景模拟设计,把风险、保险和保障有机结合并展示出来,让观众寓教于乐,感受更好,这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下一代保险意识的培养和渗透,推动保险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长助理徐斌:
结合自己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筹建过程中的宝贵经历,从博物馆空间利用、主题设计、保险发展历史的时间轴、保险发展典型历史人物的选取标准等方面为博物馆的筹建做了经验分享。
阳光保险诞生于2005年,从创立之日起,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并致力于推动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016年起,阳光保险集团就开始资助拍摄国内首档大型《口述保险史》纪录片,为许多新中国成立前就从事红色保险的老前辈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文化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高星:
现在保险行业建博物馆是一种趋势,把保险行业历史、文化、培训与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是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也是企业自身实力的展示。尤其像阳光保险这样的企业,从筹建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投资筹建博物馆的举动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保险企业投身到保险历史的发掘与研究中来,用历史的文化精髓推动保险行业向前发展。
阳光保险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以企业之力来筹建一个博物馆,确实难度很大,比如定位、功能、内容取舍、展陈方式等。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有价值,阳光一定会把这些宝贵建议落实到博物馆的设计中,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文化地标。
□记者 方磊
2019年8月14日,由阳光保险集团举办的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展陈大纲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办。来自以及中国保险报、首都博物馆、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为博物馆筹建工作出谋划策。
(图为现有临时展馆照)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保险业恢复经营四十周年。为推动中国保险文化事业的发展,支持北京市公共文化建设,阳光保险集团计划在北京市通州区金融商务园区筹建中国(北京)保险专题博物馆,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
筹建中的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定位为保险学专业的教育基地、保险行业的研究平台和国内外保险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投资筹建的、立足全球视野的行业博物馆。建成后,博物馆拟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万安保险有限公司凭单
阳光保险集团自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有志于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历史研究做一些事情。此次集团决定筹建中国(北京)保险博物馆,并将馆址选在了公司的后援中心——通州金融商务园区阳光金融城,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向中国保险业恢复经营四十周年和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的献礼。未来,阳光保险集团将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争取把博物馆建成保险学专业的教育基地、保险行业的研究平台和国内外保险同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为推动保险行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弗兰克林人寿保险)纪念物
阳光保险集团博物馆筹建负责人:
在“行业的推崇,阳光的灵魂”博物馆筹建文化的指导下,博物馆处目前已完成展陈大纲行业部分的编撰工作,涉及文字6万余字,图片2174张,行业藏品1069件,包括“远古溯源·保险思想启蒙”“全球史话·世界保险历史”“砥砺前行·中国保险历史”三个基本展览和“春风化雨·保险与教育专题厅”“艺苑流芳·保险与艺术专题厅”两个专题展览。同时,在2016-2017年,博物馆处还制作完成了《口述保险史》纪录片,包括2位人物成片及44位人物短片。尽管在编撰过程中,受资料、专业度、人员等诸多因素制约,困难重重,但博物馆处一直坚持“结构科学合理,单元段落清晰,展陈要素齐全,表现重点突出,文字简洁凝练,图片优质清晰,实物形态丰富,创意巧妙结合”的原则,力求高站位、多视角、全方位地为人们展现保险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拉斐特人寿保险)纪念品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颜鹏飞:
博物馆是保险文明的物质载体,建设保险行业博物馆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建设行业博物馆一要体现特色,二要落实好镇馆之宝。针对展陈大纲,颜教授提出三点指导意见,一是在中国保险发展史的部分,补充红色根据地保险业的相关内容。这既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负责。二是在“中国保险思想启蒙”部分,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中即有关于“天之道,虽有余而不足”的论述;战国时期,《逸周书·周书序》中有周文王“遭大荒,谋救患分灾,《作大匡》”的记载,这些都是早期最朴素的保险思想意识。
北京市文物学会首席专家崔学谙:
中国现在处于博物馆建设的第三次高潮,目前全国有5354个博物馆,其中1/4是非国有博物馆,北京还成立了一个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针对展陈大纲,他提出要明确三个定位:一是博物馆自身的定位。博物馆既是展示阳光保险集团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保险业的窗口;既是保险行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教育基地,也是向全民普及宣传保险知识的基地。二是表述方式的定位。基本陈列部分建议以编年体的方式表述,专题陈列部分建议采取纪事体。三是主题定位,保险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经之路。四是观众定位,由于保险博物馆承载着保险知识普及教育的职能,建议表述尽量生动、朴实、规范,少用专业术语。
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企业筹建的。建议阳光在筹建博物馆的过程中,在突出自己的同时,还要注意把国际的、民族的内容吸纳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展现保险业的全貌。同时,在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还要注重趣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让大家愿意看、愿意玩,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情怀。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任秘书长李东升:
阳光为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建议,一在展陈大纲的编写上,要讲清楚来龙去脉,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让观众容易理解、接受。二在实物的展示上,要继续丰富展品。只有基础素材丰富翔实,才能增加博物馆的历史感、厚重感,提升大家的参观感受。三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尤其要浓墨重彩地展示保险业近二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纽约人寿)文件夹
原《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王安:
以企业之力做行业博物馆,是很珍贵的事情。保险扮演着社会稳定器、社会管理的抓手等一系列重要角色,在“大银行、小保险”的社会格局下,筹建保险行业博物馆对于提升保险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十分重要的。在筹建保险博物馆的过程中,对于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要诚实地面对,客观地描述,理性地处理,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弱化或虚无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魏丽教授:
建设一个博物馆对于行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记录行业自身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让更多人走近、了解这个行业,和更多的行业潜在消费者产生互动。她从定位和场景体验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在考虑保险发展史的时候,建议把社会保险也一并考虑进来,因为社保的很多险种同时也是人身险的险种,而且人身险是社保的一种有益补充。二是保险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保险的理念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建议在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中,多增加一些体验区、互动区,通过一些场景模拟设计,把风险、保险和保障有机结合并展示出来,让观众寓教于乐,感受更好,这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对下一代保险意识的培养和渗透,推动保险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长助理徐斌:
结合自己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筹建过程中的宝贵经历,从博物馆空间利用、主题设计、保险发展历史的时间轴、保险发展典型历史人物的选取标准等方面为博物馆的筹建做了经验分享。
阳光保险诞生于2005年,从创立之日起,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并致力于推动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016年起,阳光保险集团就开始资助拍摄国内首档大型《口述保险史》纪录片,为许多新中国成立前就从事红色保险的老前辈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文化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高星:
现在保险行业建博物馆是一种趋势,把保险行业历史、文化、培训与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是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也是企业自身实力的展示。尤其像阳光保险这样的企业,从筹建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投资筹建博物馆的举动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保险企业投身到保险历史的发掘与研究中来,用历史的文化精髓推动保险行业向前发展。
阳光保险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以企业之力来筹建一个博物馆,确实难度很大,比如定位、功能、内容取舍、展陈方式等。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有价值,阳光一定会把这些宝贵建议落实到博物馆的设计中,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