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行走的影像——访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徐全心

发布时间:2019-09-27 08:47:35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方磊

徐全心,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委会委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被中国金融文联授予“金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一语中的

“捕捉光影,记录生活;勤行尚艺,心迹表达。”

——徐全心

初心永驻

记者:您从什么时间开始从事摄影学习和创作?在这宝贵的人生黄金岁月里,你从一名普通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一名有所成就的摄影家,经历过怎样的磨炼,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徐全心:喜欢摄影是从小就萌发的,孩童时代是在北京南锣鼓巷胡同里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当时,受舅舅喜好摄影的影响,记得家里还有自制的暗房,经常看到舅舅在暗房里冲洗胶卷、照片。从那时起就耳濡目染对拍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0年代初回到老家河南上小学,中学,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当时拥有一台相机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奢望。但在逢年过节舅舅回到老家时还有机会触摸相机,满足一下对影像的好奇。1981年进入人民银行工作后一直从事业务宣传,办公室工作。因为工作与摄影重新结下了不解之缘。

徐全心摄影作品《栖》

记得第一次发表摄影作品是在《河南储蓄报》,名字叫《有钱存银行》,是刚参加工作时在河南省沁阳市人民银行储蓄所临柜时,一位储户拿着一包霉烂的人民币到银行兑换,看到此景深感老百姓传统怕“露富”的藏富守财之道还是根深蒂固。如何改变这种传统守旧观念,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政策原则,我用相机把这包霉烂的钱币拍成图片投稿到行业报纸发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与宣传作用。

1984年人、工行分设,我分到了沁阳市工商银行工作,由于喜欢摄影,加之从小学过一段美术绘画,具有一定的美工基础。那个年代流行在储蓄网点门头上悬挂宣传储蓄政策的广告牌上配美女明星像作为点缀,以此来吸引人们关注。”我被行里抽调专门从事业务宣传工作,经常办黑板报、绘制广告版、写标语条幅等,这时行里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给我购买了平生第一台属于自己专用的日本美能达300型相机。从此,每逢单位举办“有奖储蓄”摸奖活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仪式,组织员工上街业务宣传等重大活动。我就背着这台当时属于“牛机”的相机走街串巷,真实记录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用图片直观的反映金融行业发展变迁,用镜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在此期间许多反映我行支持企业发展,为储户理财服务的感人事迹等新闻图片,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刊。1989年我行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信贷风险防范体系,探索出“六年贷款九亿元——贷得出、转得动、收得回,无一笔风险”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在《金融时报》整版报道,引起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关注,被总行授予“标杆行”。

1991年调到焦作市中国银行工作。摄影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生活。期间与当地摄影家协会合作,举办“优质服务采风活动”,开展获奖作品全辖巡展,通过镜头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金融行业的良好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自己的摄影思路、拍摄题材也从单一的记录工作延伸至艺术创作领域。

记者:据说您很早就使用手机开展摄影创作活动,在自我风格形成过程中,你经过了几个阶段?

徐全心:摄影,从一部手机开始……

恰逢中秋佳节之际,也是我从事手机摄影整整五年的纪念日。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使用手机拍摄照片,从一开始的随手拍到今天的尝试加入自己的表达,手机摄影对我的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摄影师Chase Jarvis说:“最好的相机,就是当你想要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手上的那一部。”可重要的是再好的相机,你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但是手机可以,那么某种程度上,手机就是最好的相机。

“手机摄影365”是自己确立的一个影像项目,五年时间(1825天)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坚持用手机摄影记录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影像日记”留下了走过足迹。五年的手机摄影创作积累了10余万幅图片资料,在提高影像创作水平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坚持”的不易。

艺无止境

记者:作为一名摄影家,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水平?

徐全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需要许多想象力。作为一名画家,你可能不需要那么多想象,因为你能够发明事物,但是在摄影里……在你学会看到不平常前,你需要进行许多的观察。大卫·贝利(David Bailey)

多拍摄、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一双独到的“摄影眼”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摄影还需要众多门类思想、艺术的滋养。艺术具有共存的相通性,无论哲学、美学,书法,绘画,建筑,气象,生活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是提升摄影艺术修养必不可少的源泉。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所讲:“摄影的核心价值是培根铸魂。”摄影需要平静如水的影像,更需要平静如水的摄影人。‘平静如水’在我理解,是内心有丰厚的思想积淀和知识储备,表现出来的一种平和状态,内敛低调、谦和待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自然的美,不仅仅是风光,更重要的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于生活美、心灵美当然更是和生活有关系,跟人有关系的。落实到摄影创作上,要善于关注身边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普通人,能把新时代金融追梦人的故事讲好,是我们金融摄影人很重要的功课。

记者:您担任金融摄协副秘书长工作以来,在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会员方面做哪些工作,有什么心得体会?

徐全心: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金融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发来的贺信,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深切问候、殷切希望,给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前进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金融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为金融摄影家协会一份子,要始终坚持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金融故事,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为创作导向。立足金融,关注生活,捕捉精彩瞬间,传递影像文化。用摄影艺术这根纽带连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摄影服务工作。

近年来,代表中国金融文联、金融摄协、中国银行先后多次深入广东、重庆、安徽、山东、广西、宁夏、江苏、辽宁、河南等全国各地基层金融单位、网点开展摄影公益讲座,举办影展活动,组织创作采风。深入基层一线用影像记录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用镜头捕捉基层员工平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影像传递着社会发展变迁与“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爱心公益活动,进街道、入社区、走基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开展摄影“爱心”课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以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举为己任,用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

金融摄协是个温馨的大家庭,作为协会主席团成员,在新的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责任与担当,继续做好更多的工作。

记者:如何评价您为摄影理想追寻的这几十年?

徐全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金融文艺工作者,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未曾想到50年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曾生活过的京城,定居北京。平台给自已创造了许多机会,眼界进一步开阔,并得到金融工会,金融文联以及金融摄协诸多领导的关爱与赏识。回眸这些年摄影创作走过的路,曾流过血、也流过泪,付出的辛劳,收获了成果,天道酬勤。曾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授予“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其多幅作品入选《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集》和香港《亚洲视觉艺术家大典》,《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新华社《摄影世界》、《金融时报》、《中国金融工运》、《金融博览》等专业、行业报刊、杂志先后发表过多幅作品与专访。应邀担任过新华社《摄影世界》微影赛,《瀚图影像》全国街拍摄影大赛,以及全国金融系统一些影赛、影展等评委。为金融系统与社会有关单位开展摄影交流分享讲座百余场。多年来自己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朋友们的尊重,自己也从中感到莫大的欣慰与鼓舞。

记者:下一步您在摄影创作上还有哪些设想和打算?

徐全心:艺无止境,在今后的摄影艺术创作中,我感到不能一味地拍、拍、拍,需要适当地停下来、静下心。把以往拍摄的图片很好的梳理一下,总结一下。从中找到摄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使自己的摄影创作之路越走越开阔,越顺畅。多出有力度、有温度、有筋骨的佳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抒情写意、传递思想、丰富精神、凝心聚力。用摄影这种可亲可赏的艺术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金融故事,用影像的力量激励着继续前行的影艺之路。


行走的影像——访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徐全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9-27

□本报记者 方磊

徐全心,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联全委会委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被中国金融文联授予“金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一语中的

“捕捉光影,记录生活;勤行尚艺,心迹表达。”

——徐全心

初心永驻

记者:您从什么时间开始从事摄影学习和创作?在这宝贵的人生黄金岁月里,你从一名普通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一名有所成就的摄影家,经历过怎样的磨炼,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徐全心:喜欢摄影是从小就萌发的,孩童时代是在北京南锣鼓巷胡同里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当时,受舅舅喜好摄影的影响,记得家里还有自制的暗房,经常看到舅舅在暗房里冲洗胶卷、照片。从那时起就耳濡目染对拍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0年代初回到老家河南上小学,中学,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当时拥有一台相机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奢望。但在逢年过节舅舅回到老家时还有机会触摸相机,满足一下对影像的好奇。1981年进入人民银行工作后一直从事业务宣传,办公室工作。因为工作与摄影重新结下了不解之缘。

徐全心摄影作品《栖》

记得第一次发表摄影作品是在《河南储蓄报》,名字叫《有钱存银行》,是刚参加工作时在河南省沁阳市人民银行储蓄所临柜时,一位储户拿着一包霉烂的人民币到银行兑换,看到此景深感老百姓传统怕“露富”的藏富守财之道还是根深蒂固。如何改变这种传统守旧观念,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政策原则,我用相机把这包霉烂的钱币拍成图片投稿到行业报纸发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与宣传作用。

1984年人、工行分设,我分到了沁阳市工商银行工作,由于喜欢摄影,加之从小学过一段美术绘画,具有一定的美工基础。那个年代流行在储蓄网点门头上悬挂宣传储蓄政策的广告牌上配美女明星像作为点缀,以此来吸引人们关注。”我被行里抽调专门从事业务宣传工作,经常办黑板报、绘制广告版、写标语条幅等,这时行里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给我购买了平生第一台属于自己专用的日本美能达300型相机。从此,每逢单位举办“有奖储蓄”摸奖活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仪式,组织员工上街业务宣传等重大活动。我就背着这台当时属于“牛机”的相机走街串巷,真实记录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用图片直观的反映金融行业发展变迁,用镜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在此期间许多反映我行支持企业发展,为储户理财服务的感人事迹等新闻图片,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刊。1989年我行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信贷风险防范体系,探索出“六年贷款九亿元——贷得出、转得动、收得回,无一笔风险”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在《金融时报》整版报道,引起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关注,被总行授予“标杆行”。

1991年调到焦作市中国银行工作。摄影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生活。期间与当地摄影家协会合作,举办“优质服务采风活动”,开展获奖作品全辖巡展,通过镜头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金融行业的良好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自己的摄影思路、拍摄题材也从单一的记录工作延伸至艺术创作领域。

记者:据说您很早就使用手机开展摄影创作活动,在自我风格形成过程中,你经过了几个阶段?

徐全心:摄影,从一部手机开始……

恰逢中秋佳节之际,也是我从事手机摄影整整五年的纪念日。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使用手机拍摄照片,从一开始的随手拍到今天的尝试加入自己的表达,手机摄影对我的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摄影师Chase Jarvis说:“最好的相机,就是当你想要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手上的那一部。”可重要的是再好的相机,你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但是手机可以,那么某种程度上,手机就是最好的相机。

“手机摄影365”是自己确立的一个影像项目,五年时间(1825天)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坚持用手机摄影记录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影像日记”留下了走过足迹。五年的手机摄影创作积累了10余万幅图片资料,在提高影像创作水平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坚持”的不易。

艺无止境

记者:作为一名摄影家,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水平?

徐全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需要许多想象力。作为一名画家,你可能不需要那么多想象,因为你能够发明事物,但是在摄影里……在你学会看到不平常前,你需要进行许多的观察。大卫·贝利(David Bailey)

多拍摄、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一双独到的“摄影眼”是提高摄影水平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摄影还需要众多门类思想、艺术的滋养。艺术具有共存的相通性,无论哲学、美学,书法,绘画,建筑,气象,生活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是提升摄影艺术修养必不可少的源泉。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所讲:“摄影的核心价值是培根铸魂。”摄影需要平静如水的影像,更需要平静如水的摄影人。‘平静如水’在我理解,是内心有丰厚的思想积淀和知识储备,表现出来的一种平和状态,内敛低调、谦和待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自然的美,不仅仅是风光,更重要的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于生活美、心灵美当然更是和生活有关系,跟人有关系的。落实到摄影创作上,要善于关注身边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普通人,能把新时代金融追梦人的故事讲好,是我们金融摄影人很重要的功课。

记者:您担任金融摄协副秘书长工作以来,在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会员方面做哪些工作,有什么心得体会?

徐全心: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金融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发来的贺信,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深切问候、殷切希望,给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前进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金融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作为金融摄影家协会一份子,要始终坚持用影像记录时代变迁,讲好金融故事,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为创作导向。立足金融,关注生活,捕捉精彩瞬间,传递影像文化。用摄影艺术这根纽带连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摄影服务工作。

近年来,代表中国金融文联、金融摄协、中国银行先后多次深入广东、重庆、安徽、山东、广西、宁夏、江苏、辽宁、河南等全国各地基层金融单位、网点开展摄影公益讲座,举办影展活动,组织创作采风。深入基层一线用影像记录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用镜头捕捉基层员工平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影像传递着社会发展变迁与“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爱心公益活动,进街道、入社区、走基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开展摄影“爱心”课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以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举为己任,用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

金融摄协是个温馨的大家庭,作为协会主席团成员,在新的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责任与担当,继续做好更多的工作。

记者:如何评价您为摄影理想追寻的这几十年?

徐全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金融文艺工作者,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未曾想到50年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曾生活过的京城,定居北京。平台给自已创造了许多机会,眼界进一步开阔,并得到金融工会,金融文联以及金融摄协诸多领导的关爱与赏识。回眸这些年摄影创作走过的路,曾流过血、也流过泪,付出的辛劳,收获了成果,天道酬勤。曾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授予“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其多幅作品入选《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集》和香港《亚洲视觉艺术家大典》,《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新华社《摄影世界》、《金融时报》、《中国金融工运》、《金融博览》等专业、行业报刊、杂志先后发表过多幅作品与专访。应邀担任过新华社《摄影世界》微影赛,《瀚图影像》全国街拍摄影大赛,以及全国金融系统一些影赛、影展等评委。为金融系统与社会有关单位开展摄影交流分享讲座百余场。多年来自己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朋友们的尊重,自己也从中感到莫大的欣慰与鼓舞。

记者:下一步您在摄影创作上还有哪些设想和打算?

徐全心:艺无止境,在今后的摄影艺术创作中,我感到不能一味地拍、拍、拍,需要适当地停下来、静下心。把以往拍摄的图片很好的梳理一下,总结一下。从中找到摄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使自己的摄影创作之路越走越开阔,越顺畅。多出有力度、有温度、有筋骨的佳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抒情写意、传递思想、丰富精神、凝心聚力。用摄影这种可亲可赏的艺术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金融故事,用影像的力量激励着继续前行的影艺之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