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西方人眼中开埠初期的“老上海”

《1852年上海年鉴与商务指南》影印翻译出版

发布时间:2019-10-31 09:58:2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据新华社讯

167年前的“老上海”是什么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近日将北华捷报社出版的《1852年上海年鉴与商务指南》(即《上海年鉴(1852)》)影印并翻译成中文出版。据悉,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和已知的中国内地首本年鉴,也是一本西方人眼中开埠初期上海的“百科全书”。

1850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第一份英文周刊《北华捷报》。1851年12月,北华捷报社刊印了这本年鉴。

据悉,该年鉴记载中国的风土人情,记载上海开埠初期的重要信息,反映了早期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识。从在上海侨民的详尽名单到“十里洋场”的商业设施;从扬子江航行指南到月相、月食,年鉴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旅行风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包括万象。

年鉴中包含当时西方人绘制的详细上海地图,包括了境内重要的河道、步道、桥梁、寺庙及其他地理信息,地名均分别用中英文标注。这幅地图对于研究早期上海城市发展弥足珍贵。书中还收录《上海口岸1840—1850年气候观测均值一览表》和《气象测量记录摘要》,被考证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次连续、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

除史料价值之外,该年鉴还收录西方人对当时上海乃至中国的人文观察。其中一篇苏州游记趣味横生地描写了一百多年前西方人在中国江南旅行的诸多细节。上海开埠初期,中方规定外国人离开租界往返不得超过24小时,因此外国侨民远足通商口岸之外的地方,往往都伪装成中国人的样子,身穿长袍马褂,甚至戴上假发。

资深出版人、文史学者完颜绍元说《上海年鉴》作为早期西方人在中国编纂的年鉴,具有文献学价值,也记录了上海和中国在中西交流进程中的变化。

据介绍,由北华捷报社编纂的《上海年鉴》共有1852年到1863年十种。2016年,上海图书馆经拍卖获得《上海年鉴(1852)》,并携手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将之影印和翻译出版。

 


西方人眼中开埠初期的“老上海”

《1852年上海年鉴与商务指南》影印翻译出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0-31

据新华社讯

167年前的“老上海”是什么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近日将北华捷报社出版的《1852年上海年鉴与商务指南》(即《上海年鉴(1852)》)影印并翻译成中文出版。据悉,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和已知的中国内地首本年鉴,也是一本西方人眼中开埠初期上海的“百科全书”。

1850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第一份英文周刊《北华捷报》。1851年12月,北华捷报社刊印了这本年鉴。

据悉,该年鉴记载中国的风土人情,记载上海开埠初期的重要信息,反映了早期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初步认识。从在上海侨民的详尽名单到“十里洋场”的商业设施;从扬子江航行指南到月相、月食,年鉴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旅行风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包括万象。

年鉴中包含当时西方人绘制的详细上海地图,包括了境内重要的河道、步道、桥梁、寺庙及其他地理信息,地名均分别用中英文标注。这幅地图对于研究早期上海城市发展弥足珍贵。书中还收录《上海口岸1840—1850年气候观测均值一览表》和《气象测量记录摘要》,被考证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次连续、系统的气象统计史料。

除史料价值之外,该年鉴还收录西方人对当时上海乃至中国的人文观察。其中一篇苏州游记趣味横生地描写了一百多年前西方人在中国江南旅行的诸多细节。上海开埠初期,中方规定外国人离开租界往返不得超过24小时,因此外国侨民远足通商口岸之外的地方,往往都伪装成中国人的样子,身穿长袍马褂,甚至戴上假发。

资深出版人、文史学者完颜绍元说《上海年鉴》作为早期西方人在中国编纂的年鉴,具有文献学价值,也记录了上海和中国在中西交流进程中的变化。

据介绍,由北华捷报社编纂的《上海年鉴》共有1852年到1863年十种。2016年,上海图书馆经拍卖获得《上海年鉴(1852)》,并携手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将之影印和翻译出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