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方琪
“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已经介入到癌症医疗体系当中,成为体育运动处方的重要手段。”太极拳运动养生康复专家夏晓斌在参加2019年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
日前,2019年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太极拳的国际之路:科学、健康与养生”为主题,目的是探索太极拳健康服务的新路径,为现代医疗健康体系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造福人类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Gauden Galea表示,健康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医疗服务成本上升,慢性病、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等问题亟待应对。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这能够与基于实证的西方医疗相互联系,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练习太极拳,是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
夏晓斌自幼学习武术,对太极拳更是情有独钟。他曾获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冠军,全运会吴式太极拳亚军,目前是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多年太极拳训练中,他逐渐发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健身手段,还是防病治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养生和康复领域,并且运用到实践中。
夏晓斌介绍说,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一种传统武术拳种,它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同时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以及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强调内外兼修、中正安舒、缓慢轻灵、刚柔相济。
有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人体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骨骼等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功能调节作用。
这是全面的系统工程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夏晓斌说。
古人认为,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太极拳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太极拳松沉柔顺﹑均匀圆活﹑用意不用力,这些运动特点,可以消除练习者的拙力僵劲,同时还可以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
“正确的训练,可以改变练习者的用力习惯和身体机能。”夏晓斌说。
据介绍,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第三,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所谓宗气,也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
试用于恶性肿瘤康复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目前保险公司重疾险赔付比例最高的重大疾病。其成因目前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和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同时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中医则认为,恶性肿瘤是由于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整体失衡而导致的身体局部出现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通过整体来治疗,使整体的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癌症也会慢慢地恢复。
夏晓斌从中医学和运动生理学入手,结合太极拳运动等技术特点,尝试将太极拳运用到恶性肿瘤的康复中。2017年,他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合作,用太极拳及健身功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截止2019年,已经有近2000人参加了康复训练。结合医院主要针对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太极拳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也结合手术后、放化疗患者康复为主。
恶性肿瘤康复在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全新领域,将太极拳融合进肿瘤康复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随着人们认识的增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后期康复日益重要,我相信,太极拳运动康复必将在未来的康复医疗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许会形成一门新的康复学。”夏晓斌说。
相关链接
太极拳目前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1949年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王方琪
“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已经介入到癌症医疗体系当中,成为体育运动处方的重要手段。”太极拳运动养生康复专家夏晓斌在参加2019年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
日前,2019年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太极拳的国际之路:科学、健康与养生”为主题,目的是探索太极拳健康服务的新路径,为现代医疗健康体系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造福人类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Gauden Galea表示,健康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医疗服务成本上升,慢性病、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等问题亟待应对。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这能够与基于实证的西方医疗相互联系,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练习太极拳,是通过身体平衡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
夏晓斌自幼学习武术,对太极拳更是情有独钟。他曾获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冠军,全运会吴式太极拳亚军,目前是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多年太极拳训练中,他逐渐发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健身手段,还是防病治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养生和康复领域,并且运用到实践中。
夏晓斌介绍说,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一种传统武术拳种,它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同时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以及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强调内外兼修、中正安舒、缓慢轻灵、刚柔相济。
有关的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人体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骨骼等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功能调节作用。
这是全面的系统工程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夏晓斌说。
古人认为,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太极拳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太极拳松沉柔顺﹑均匀圆活﹑用意不用力,这些运动特点,可以消除练习者的拙力僵劲,同时还可以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
“正确的训练,可以改变练习者的用力习惯和身体机能。”夏晓斌说。
据介绍,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第三,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所谓宗气,也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
试用于恶性肿瘤康复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目前保险公司重疾险赔付比例最高的重大疾病。其成因目前还不明确,一般认为和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同时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中医则认为,恶性肿瘤是由于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整体失衡而导致的身体局部出现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标本兼治,通过整体来治疗,使整体的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癌症也会慢慢地恢复。
夏晓斌从中医学和运动生理学入手,结合太极拳运动等技术特点,尝试将太极拳运用到恶性肿瘤的康复中。2017年,他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合作,用太极拳及健身功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截止2019年,已经有近2000人参加了康复训练。结合医院主要针对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太极拳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也结合手术后、放化疗患者康复为主。
恶性肿瘤康复在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全新领域,将太极拳融合进肿瘤康复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随着人们认识的增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后期康复日益重要,我相信,太极拳运动康复必将在未来的康复医疗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或许会形成一门新的康复学。”夏晓斌说。
相关链接
太极拳目前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1949年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