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亚洲再保险业务首席执行官及亚洲区总裁 赫博山(Russell Higginbotham)
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这些灾害足以摧毁整个社会,让贸易陷入停顿,并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去年,超强台风“山竹”席卷菲律宾、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在菲律宾登陆时,台风造成数百人死亡,农作物大面积损毁。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城市富裕起来,并向沿海地区转移,自然灾害的冲击也随之增加。更大的建筑楼群、更高的人口密度,加上自然屏障的缺乏最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亚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太平洋“火环”带上。太平洋“火环”是一个板块移动剧烈的环形地带,绵延40,000多公里,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地带。
虽然新闻头条总是报道着这些损失惨重的风暴和地震事件,但是,有一种所谓的“次生”灾害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这种灾害正逐渐普遍化。何谓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是指“中等”严重且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热浪、山体滑坡、暴雨或局部洪水。虽然这些自然事件被列为次生灾害,但其影响却可能十分严重。
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这些自然灾害的成因之一。瑞士再保险研究所表示,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温暖和干燥天气导致野火和干旱的发生率增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和缓解气候变化问题的失败将是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向沿海地区的转移让这些次生灾害“如虎添翼”。这些城市发展导致公民及其财产暴露于更频繁的极端天气风险中。我们的研究显示,在2018年,投保的自然灾害损失中有60%以上都是由次生灾害造成的。
因此,亚洲地区的处境岌岌可危。
亚洲的自然灾害复原力较为薄弱
简而言之,这里的风险敞口更大。在许多地方,人们缺乏处理灾害事件的能力或资源。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全球自然灾害保险复原力指数在过去数十年间仅略有改善。2018年,全球2220亿美元的自然灾害保护缺口中,亚洲占了41%。在亚洲新兴地区,这个缺口几乎是该地区资产保费的358%。这意味着,人们缺乏足够的保险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当然,除了保险保障,我们还需要努力构建更具复原力的社会,通过更好的规划和标准制定,尽可能降低风险。此外,还需要建立强大且有计划的灾难恢复系统,以减少损失,并尽快使人们的生活和业务恢复正常。
帮助亚洲更具韧性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知道,这也是各国政府希望为其国民实现的目标。例如,今年中国发布了一份综合性文件,旨在保障农业供给,通过粮食安全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指数化解决方案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快速计算赔付金额,确保粮食安全和尽可能减少供给中断,避免冗长的理赔流程,从而帮助社会更快地恢复重建。
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私人保险未必跟得上,从而造成复原力的下降。瑞士再保险研究所表示,目前最大的保护缺口是地震(1350亿美元),其次是洪水(500亿美元)和风暴(370亿美元)。
报告还强调指出,亚洲发达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在三个核心风险领域(自然灾害、死亡率和医疗保健)中自然灾害保护缺口最大的地区。实际上,亚洲新兴地区在三大风险领域的总保护缺口最大(4560亿美元),几乎占该地区总数的80%。
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与不堪匹配的保护力度
在亚洲,每一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城市地区。不久后,亚洲城市人口将会超过农村人口。据联合国估计,到2026年,该地区45亿人口中将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城市中,亚洲将拥有全球60%的大城市。
如今,有8亿多中国人生活在城市,而在1980年这一数字仅为2亿。在东南亚,人口向沿海城市迁移(其中许多城市都地处太平洋“火环”带上),这使他们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不合理的城市规划、恶劣的卫生条件、废物处理不当,加上更高的人员和建筑物密度,使人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风险。
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建设速度。这种做法是否会加大人们面对一些过往风险以及错误行为导致潜在风险的风险敞口?为此,我们在环境污染责任险(EIL)和潜在质量缺陷险(IDI)领域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提高社会的复原力,帮助人们应对多年来一直处于潜伏中的风险影响。
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如此之高,却仍未得到足够的保障
我们相信,保险市场完全有能力吸纳这些风险。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目前来看,我们还未能充分让人们意识到保险的价值。
我们必须要改变人们认为自然灾害很罕见的错误想法。针对极端天气引起的更直接和可预想的风险提出灵活保障,帮助客户认识保险的价值。瑞士再保险和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为中国四川省茂县提供涵盖地震、泥石流、突发性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全面保障方案,在灾害发生时,满足预先约定的条件,政府即可迅速获得赔付。
其次,在过去,参考历史损失经验可能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这种做法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开发更有效的建模工具,以实时而非事后采集的方式去记录气候模式和环境变化。这种工具已经在运用中,但还需要更广泛地应用。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来获得区域化模型,帮助我们准确、实时地评估风险。凭借卫星图像和先进的算法,人们可以获得精确科学的洪水建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帮助本地保险公司为从未有过保险的人们提供洪水保险。此外,我们还与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合作,确保所有人都拥有合适的洪水保险,并确保洪水保障方案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
最后,再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其投资活动,在提高社会经济复原力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愿意对长期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更多投资。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估计,全球再保险和保险资产总额约为 30 万亿美元, 哪怕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也能有助于减少未来自然灾害的冲击。
合作是提高复原力的关键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单枪匹马去解决,即使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这些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只有保险公司及其再保险合作伙伴与公共部门携手合作,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具复原力,成为人们赖以生活、成长和发展的地方。自然灾害对人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影响,而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推出更加实用和可靠的保险产品及服务。
气候变化是政府和社会无法逃避的复杂风险,因为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才显露出来,因而对于相应的大胆、紧急的行动措施,往往引发争议。但是,通过合理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天气事件的潜在破坏性影响日益凸显,并据此为加强保险保护提供有力依据。
□瑞士再保险亚洲再保险业务首席执行官及亚洲区总裁 赫博山(Russell Higginbotham)
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这些灾害足以摧毁整个社会,让贸易陷入停顿,并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去年,超强台风“山竹”席卷菲律宾、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在菲律宾登陆时,台风造成数百人死亡,农作物大面积损毁。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城市富裕起来,并向沿海地区转移,自然灾害的冲击也随之增加。更大的建筑楼群、更高的人口密度,加上自然屏障的缺乏最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亚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太平洋“火环”带上。太平洋“火环”是一个板块移动剧烈的环形地带,绵延40,000多公里,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地带。
虽然新闻头条总是报道着这些损失惨重的风暴和地震事件,但是,有一种所谓的“次生”灾害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这种灾害正逐渐普遍化。何谓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是指“中等”严重且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热浪、山体滑坡、暴雨或局部洪水。虽然这些自然事件被列为次生灾害,但其影响却可能十分严重。
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这些自然灾害的成因之一。瑞士再保险研究所表示,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温暖和干燥天气导致野火和干旱的发生率增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和缓解气候变化问题的失败将是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向沿海地区的转移让这些次生灾害“如虎添翼”。这些城市发展导致公民及其财产暴露于更频繁的极端天气风险中。我们的研究显示,在2018年,投保的自然灾害损失中有60%以上都是由次生灾害造成的。
因此,亚洲地区的处境岌岌可危。
亚洲的自然灾害复原力较为薄弱
简而言之,这里的风险敞口更大。在许多地方,人们缺乏处理灾害事件的能力或资源。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全球自然灾害保险复原力指数在过去数十年间仅略有改善。2018年,全球2220亿美元的自然灾害保护缺口中,亚洲占了41%。在亚洲新兴地区,这个缺口几乎是该地区资产保费的358%。这意味着,人们缺乏足够的保险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当然,除了保险保障,我们还需要努力构建更具复原力的社会,通过更好的规划和标准制定,尽可能降低风险。此外,还需要建立强大且有计划的灾难恢复系统,以减少损失,并尽快使人们的生活和业务恢复正常。
帮助亚洲更具韧性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知道,这也是各国政府希望为其国民实现的目标。例如,今年中国发布了一份综合性文件,旨在保障农业供给,通过粮食安全使数百万人摆脱贫困。指数化解决方案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快速计算赔付金额,确保粮食安全和尽可能减少供给中断,避免冗长的理赔流程,从而帮助社会更快地恢复重建。
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私人保险未必跟得上,从而造成复原力的下降。瑞士再保险研究所表示,目前最大的保护缺口是地震(1350亿美元),其次是洪水(500亿美元)和风暴(370亿美元)。
报告还强调指出,亚洲发达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在三个核心风险领域(自然灾害、死亡率和医疗保健)中自然灾害保护缺口最大的地区。实际上,亚洲新兴地区在三大风险领域的总保护缺口最大(4560亿美元),几乎占该地区总数的80%。
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与不堪匹配的保护力度
在亚洲,每一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城市地区。不久后,亚洲城市人口将会超过农村人口。据联合国估计,到2026年,该地区45亿人口中将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城市中,亚洲将拥有全球60%的大城市。
如今,有8亿多中国人生活在城市,而在1980年这一数字仅为2亿。在东南亚,人口向沿海城市迁移(其中许多城市都地处太平洋“火环”带上),这使他们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不合理的城市规划、恶劣的卫生条件、废物处理不当,加上更高的人员和建筑物密度,使人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风险。
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建设速度。这种做法是否会加大人们面对一些过往风险以及错误行为导致潜在风险的风险敞口?为此,我们在环境污染责任险(EIL)和潜在质量缺陷险(IDI)领域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提高社会的复原力,帮助人们应对多年来一直处于潜伏中的风险影响。
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如此之高,却仍未得到足够的保障
我们相信,保险市场完全有能力吸纳这些风险。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目前来看,我们还未能充分让人们意识到保险的价值。
我们必须要改变人们认为自然灾害很罕见的错误想法。针对极端天气引起的更直接和可预想的风险提出灵活保障,帮助客户认识保险的价值。瑞士再保险和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为中国四川省茂县提供涵盖地震、泥石流、突发性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全面保障方案,在灾害发生时,满足预先约定的条件,政府即可迅速获得赔付。
其次,在过去,参考历史损失经验可能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这种做法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开发更有效的建模工具,以实时而非事后采集的方式去记录气候模式和环境变化。这种工具已经在运用中,但还需要更广泛地应用。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来获得区域化模型,帮助我们准确、实时地评估风险。凭借卫星图像和先进的算法,人们可以获得精确科学的洪水建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帮助本地保险公司为从未有过保险的人们提供洪水保险。此外,我们还与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合作,确保所有人都拥有合适的洪水保险,并确保洪水保障方案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
最后,再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其投资活动,在提高社会经济复原力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愿意对长期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更多投资。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估计,全球再保险和保险资产总额约为 30 万亿美元, 哪怕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也能有助于减少未来自然灾害的冲击。
合作是提高复原力的关键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单枪匹马去解决,即使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这些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只有保险公司及其再保险合作伙伴与公共部门携手合作,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具复原力,成为人们赖以生活、成长和发展的地方。自然灾害对人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影响,而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合作,我们可以推出更加实用和可靠的保险产品及服务。
气候变化是政府和社会无法逃避的复杂风险,因为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才显露出来,因而对于相应的大胆、紧急的行动措施,往往引发争议。但是,通过合理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天气事件的潜在破坏性影响日益凸显,并据此为加强保险保护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