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托马斯·库恩
翻译:金吾伦 胡新和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2年10月
定价:45元
□王和
这是一本“老书”了,第一版是1962年出的,一晃,半个世纪就过去了,带走的不仅有时光,还有作者托马斯·库恩,1996年他也去了。库恩,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是“科学哲学新时代”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并引发了这个领域深刻的思想变革和理论进步。在当下这个科技创新发展的大时代,他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意义重大且深刻。这本书的中文版,有两个版本,即“1980版”和“2003版”,目前市面上大多是“2003年版”,这一版是根据原著“第四版”重新翻译的,相较第一版,有了较大修正和重要补充。
科学的哲学思辨
近年来,人们渐渐接触到一个概念“科学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科学哲学是指“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是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的一个门类。本书“总序”的作者吴国盛,就是我国这个领域的“大咖”,网上有许多吴老师的“视频课件”,是学习“科学哲学”的捷径,强烈推荐。
研究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科学史。基于科学史的哲学思辨,其核心是不盲目,不崇拜,坚守思想的自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更重要的是:不是简单地扮演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大象”,而是成为一个“进入古玩店的老客”。正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不要一上来就是“颠覆”,甚至是“消灭”,因为,你不是到了一个“荒蛮之地”,不要总想着“拯救地球”。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是“薪火相传”,科学文明也一样,是一个不断传承、进化和迭代的过程,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每每与“意气风发”的创业团队交流时,就常常建议他们:不妨先找本《货币银行学》,或《金融学》的书读读。
这本书,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导读”,作者伊恩·哈金是库恩的“粉丝”,他写的30页“导读”,几乎是本书的一个“迷你版”,不仅为读者“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本书的许多核心观点,同时,“崇拜之心”也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库恩的书就是一部惊世之作,其文字有无限的诠释方式,其应用更是多种多样。但客观地讲,哈金的评价基本客观,因此,建议从事“创新”和“创业”的人,不妨认认真真地研读本书,它将为你提供一些建设性和工具性的思考方法和实践路径。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想要表达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科学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破除“思维定式”,要敢于认为:教科书也不一定都对,至少不要在一些基本方面被教科书“误导”,因为,方法论的指导法则本身不足以对许多类型的科学问题提供唯一的实质性的结论,随着“时过境迁”,就可能出现“不可通约”的情况,“科学共同体”就需要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为此,人们需要建立“结构”能力,核心是“解构”与“重构”能力,“解构”是一个发现问题和价值的过程,“重构”则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范式”就是重要工具和路径。库恩认为,范式革命,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按照库恩对“范式革命”的解读,我们可以肯定和确定地说:当下无疑是一个“范式革命”的伟大时代。
为了让人们接受他的观点,库恩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寻找论据,于是,他带着人们用现代编史学的眼界,走进了天文学、物理学、电学、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让每个人都扮演一回“科学史家”的角色,你就会发现: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库恩甚至用非常形象的表述,让人们理解这一点,他说: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乍一听,你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鸭子”咋就能够变成“兔子”了。其实,问题的关键是你的“参照系”不够宏大,否则,你怎么解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包括人类,都是从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库恩对科学哲学的最重要贡献是提出了“范式理论”,按照哈金的说法是:库恩以一己之力,使“范式”一词得以如此流行。但就“范式”一词本身,却一直是争论焦点,正如库恩在“后记”中写的: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这是我现在认为本书中最有新意,而最不为人所理解的那些方面中的核心内容。因为,人们的不理解,搞得他挺苦恼的,他甚至妥协地提出“范例”的说法,到了晚年,库恩认为这个词已经“失控”了,于是,想“放弃”它。但库恩也许没有想到:问题的解决,仍然是回到他的理论,即用科学历史的视角,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像哈金说的,每一个新读者,都对这一词赋予了各自,且全新的内涵,为其“重塑辉煌”。
从本书的大结构看,前半部分是讨论“常规科学”,目的是铺垫,即对“常规科学”的“反常”和“危机”的思考,引出本书的核心观点。后半部分是以“革命”为方法,以“结构”为视角,导出“范式”的概念,继而演绎为“范式革命”的提法。其实,后半部分一些章节的标题,就已经“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库恩的核心观点: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革命是无形的,革命的解决,通过革命而进步。
范式革命
“书归正传”,谈谈“范式”问题。在讨论“范式”之前,需要对“科学的本性”有一个了解和理解。科学,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丰富人类认知的过程。既然是“发展”,就肯定不能是一成不变,也不能有“权威”。用“范式”的视角看,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它特殊的内在结构,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就是范式。因此,可以把这种内在结构理解为一种关系。范式革命是指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的方法,它就会变弱,引发危机,继而就会出现一种范式革命,或者叫范式转移。范式革命基本遵循了这样的线路:从遵循旧范式到修改旧范式,最后到不得不摈弃旧范式,确立建立一种全新的范式。可见“范式革命”是一种发展的特例,是一种突变和迭代。成熟的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
从历史上看,挑战旧范式力量往往是来自于既有范式之外的,修改,或者摒弃旧范式往往不是内部发起的。就当下金融领域的变革而言,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作为一种曾经是相对稳定的范式,传统金融已经不能提供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了,势必导致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这个时候,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为范式革命提供了可能,倒逼金融业不得不修改,甚至是摒弃旧范式,继而确立建立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的灵魂是: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
理解“范式理论”,最重要的前提是明白:“实然”不意味着“应然”。范式理论告诉人们一个基本道理,存在,并不一定合理。合理,总是相对的,是基于一定历史条件的。当条件改变了,特别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改变了,一切都可能改变,更需要改变,且是“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于传统行业,也包括传统金融行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受: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他们之间是坐标系转换,没有公约数,是质的差别。因此,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不要总是用传统金融的“语境”和“腔调”与时代,尤其是变革者对话。要理解为什么库恩说:范式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自我觉悟”“观念转变”“脱胎换骨”和“与时俱进”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无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故步自封,还是自负固执的抱残守缺,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眼睁睁看着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后的最后,按照库恩的“遗嘱”,提醒各位一句,如果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范式”,如果不是特别恰当和必要,千万不要随便地,尤其是“赶时髦”地使用“范式”这个词。
作者:(美)托马斯·库恩
翻译:金吾伦 胡新和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2年10月
定价:45元
□王和
这是一本“老书”了,第一版是1962年出的,一晃,半个世纪就过去了,带走的不仅有时光,还有作者托马斯·库恩,1996年他也去了。库恩,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是“科学哲学新时代”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并引发了这个领域深刻的思想变革和理论进步。在当下这个科技创新发展的大时代,他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意义重大且深刻。这本书的中文版,有两个版本,即“1980版”和“2003版”,目前市面上大多是“2003年版”,这一版是根据原著“第四版”重新翻译的,相较第一版,有了较大修正和重要补充。
科学的哲学思辨
近年来,人们渐渐接触到一个概念“科学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科学哲学是指“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是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的一个门类。本书“总序”的作者吴国盛,就是我国这个领域的“大咖”,网上有许多吴老师的“视频课件”,是学习“科学哲学”的捷径,强烈推荐。
研究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科学史。基于科学史的哲学思辨,其核心是不盲目,不崇拜,坚守思想的自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更重要的是:不是简单地扮演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大象”,而是成为一个“进入古玩店的老客”。正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不要一上来就是“颠覆”,甚至是“消灭”,因为,你不是到了一个“荒蛮之地”,不要总想着“拯救地球”。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是“薪火相传”,科学文明也一样,是一个不断传承、进化和迭代的过程,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每每与“意气风发”的创业团队交流时,就常常建议他们:不妨先找本《货币银行学》,或《金融学》的书读读。
这本书,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导读”,作者伊恩·哈金是库恩的“粉丝”,他写的30页“导读”,几乎是本书的一个“迷你版”,不仅为读者“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本书的许多核心观点,同时,“崇拜之心”也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库恩的书就是一部惊世之作,其文字有无限的诠释方式,其应用更是多种多样。但客观地讲,哈金的评价基本客观,因此,建议从事“创新”和“创业”的人,不妨认认真真地研读本书,它将为你提供一些建设性和工具性的思考方法和实践路径。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想要表达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科学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破除“思维定式”,要敢于认为:教科书也不一定都对,至少不要在一些基本方面被教科书“误导”,因为,方法论的指导法则本身不足以对许多类型的科学问题提供唯一的实质性的结论,随着“时过境迁”,就可能出现“不可通约”的情况,“科学共同体”就需要抛弃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而赞成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为此,人们需要建立“结构”能力,核心是“解构”与“重构”能力,“解构”是一个发现问题和价值的过程,“重构”则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范式”就是重要工具和路径。库恩认为,范式革命,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按照库恩对“范式革命”的解读,我们可以肯定和确定地说:当下无疑是一个“范式革命”的伟大时代。
为了让人们接受他的观点,库恩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寻找论据,于是,他带着人们用现代编史学的眼界,走进了天文学、物理学、电学、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让每个人都扮演一回“科学史家”的角色,你就会发现: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库恩甚至用非常形象的表述,让人们理解这一点,他说: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乍一听,你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鸭子”咋就能够变成“兔子”了。其实,问题的关键是你的“参照系”不够宏大,否则,你怎么解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包括人类,都是从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库恩对科学哲学的最重要贡献是提出了“范式理论”,按照哈金的说法是:库恩以一己之力,使“范式”一词得以如此流行。但就“范式”一词本身,却一直是争论焦点,正如库恩在“后记”中写的: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这是我现在认为本书中最有新意,而最不为人所理解的那些方面中的核心内容。因为,人们的不理解,搞得他挺苦恼的,他甚至妥协地提出“范例”的说法,到了晚年,库恩认为这个词已经“失控”了,于是,想“放弃”它。但库恩也许没有想到:问题的解决,仍然是回到他的理论,即用科学历史的视角,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像哈金说的,每一个新读者,都对这一词赋予了各自,且全新的内涵,为其“重塑辉煌”。
从本书的大结构看,前半部分是讨论“常规科学”,目的是铺垫,即对“常规科学”的“反常”和“危机”的思考,引出本书的核心观点。后半部分是以“革命”为方法,以“结构”为视角,导出“范式”的概念,继而演绎为“范式革命”的提法。其实,后半部分一些章节的标题,就已经“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库恩的核心观点: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革命是无形的,革命的解决,通过革命而进步。
范式革命
“书归正传”,谈谈“范式”问题。在讨论“范式”之前,需要对“科学的本性”有一个了解和理解。科学,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丰富人类认知的过程。既然是“发展”,就肯定不能是一成不变,也不能有“权威”。用“范式”的视角看,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它特殊的内在结构,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就是范式。因此,可以把这种内在结构理解为一种关系。范式革命是指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的方法,它就会变弱,引发危机,继而就会出现一种范式革命,或者叫范式转移。范式革命基本遵循了这样的线路:从遵循旧范式到修改旧范式,最后到不得不摈弃旧范式,确立建立一种全新的范式。可见“范式革命”是一种发展的特例,是一种突变和迭代。成熟的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一种范式通过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过渡。
从历史上看,挑战旧范式力量往往是来自于既有范式之外的,修改,或者摒弃旧范式往往不是内部发起的。就当下金融领域的变革而言,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作为一种曾经是相对稳定的范式,传统金融已经不能提供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了,势必导致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这个时候,金融科技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的介入,为范式革命提供了可能,倒逼金融业不得不修改,甚至是摒弃旧范式,继而确立建立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的灵魂是: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
理解“范式理论”,最重要的前提是明白:“实然”不意味着“应然”。范式理论告诉人们一个基本道理,存在,并不一定合理。合理,总是相对的,是基于一定历史条件的。当条件改变了,特别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改变了,一切都可能改变,更需要改变,且是“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于传统行业,也包括传统金融行业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受: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他们之间是坐标系转换,没有公约数,是质的差别。因此,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不要总是用传统金融的“语境”和“腔调”与时代,尤其是变革者对话。要理解为什么库恩说:范式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自我觉悟”“观念转变”“脱胎换骨”和“与时俱进”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无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故步自封,还是自负固执的抱残守缺,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眼睁睁看着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后的最后,按照库恩的“遗嘱”,提醒各位一句,如果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范式”,如果不是特别恰当和必要,千万不要随便地,尤其是“赶时髦”地使用“范式”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