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状况之美

发布时间:2019-12-13 09:49:0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日)高阶秀尔

翻译:杨玲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时间:2018年11月

定价:56元

□路来森

高阶秀尔《日本人眼中的美》,虽说冠之以一个“美”字,但实则,却是通过谈日本人的审美观,来透视、解读日本文化的。

而谈文化,太难,因为它既拥有具象性,又具有抽象性。故而,谈文化,也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谈:一是形而上地谈;二是形而下地谈。

形而上地去谈,抽象、理论;难免失之于空洞,甚至于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些不知所云。形而下地谈,则比较具象,通过具体的文化对象,或者文化现象去谈,客观、生动,说服力强,也更能为普通读者所接受。

高阶秀尔谈日本文化,侧重于后者,形而下,借助具体的日本文化现象,或者具体的文化对象去谈。诸如,日本的文字、诗歌、建筑、园林、绘画、工艺品等。

“绘画与文字”的结合(将绘画与文字视为一体),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即,在绘画上书写上文字(与中国的题跋不同),或者干脆就是以文字构成绘画。例如,用文字表现某种花纹,就被称之为“文字绘”。高阶秀尔曰:“绘画、文学(和歌)与书法(文字)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美的世界,这样的传统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一直生机勃勃,孕育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合,高阶秀尔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书写使用的工具决定的——日本人的写字和绘画,都是用毛笔;二是根于日本人的心理特点——“日本人保持着一颗爱玩的童心”。

独特的“自然观”,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

日本人的自然观,通常被称为“泛灵论”(“泛灵论的世界观”)——在日本人的传统里,自然界森罗万象皆有生命。动植物是如此,就是连没有生命的日常工具(如:缝纫工具、文具之类日常用品),也都被日本人视为和人类一样拥有灵魂的“有情感的存在”。例如,日常缝补用的针线,日本人就有“针供养”的习俗。“为感谢家里缝补用的针在平日里的辛勤劳动,把它用纸仔细包好,让它休息。若以后不再使用,就把它插在豆腐或蒟蒻块之类的柔软的东西上,送到神社去祭祀。”

谈文化,不能不比较,或许,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彰显本民族文化的特点。高阶秀尔谈日本文化,通常是拿日本文化,同西方文化作比较。例如,对于“神”的态度。西方的神,常常是被“关闭”在神庙之内,庙门一关,也就关闭了“人与神”的关系;而日本的“神”则是神庙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属于神的范畴,神与自然是相通的,与人也是相通的。

再如“审美观”。与西方相比,高阶秀尔认为:西方人看重的是“实体之美”,而日本人看重的则是“状况之美”。那么,何为“状况之美”?高阶秀尔认为:日本人对于美的感受,重点就不在于“什么是美的”,而更在乎“在什么场合下会产生美”,而相对于前者的“实体之美”,后者,即称之为“状况之美”。基于这种“状况之美”,日本人就认为:“美”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善变的,虚幻无常的,也正因为其转瞬易逝,才尤为可贵,更应热爱。

谈日本文化,总难以避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尽管,高阶秀尔似乎极力想避开。可,我们仍然看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无处不在性。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自不待说。就连高阶秀尔引以为豪的日本的“神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受到中国庙宇文化的影响的。而日本“和歌”之精炼和意蕴,则有点近似于中国的“绝句”了。

“枯山水”,似乎是日本文化的很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但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枯山水”,实际上,仍然是很受中国“私家园林”文化的影响的。

何为“枯山水”?高阶秀尔解释曰:“日本的庭院,在狭窄的空间内制造出有山有谷的感觉——这就被称为‘枯山水’。正中间都是白沙,用白色砂砾表现出瀑布的感觉。也就是说,日本人试图在狭窄的空间内再现大自然的本来姿态。”

中国的“私家园林”,是把真正的“山与水”引入园林之中,因之,中国的私家园林,就更能“再现大自然的本来姿态”,或者说,是更具有自然属性的。而与中国的“私家园林”相比较,枯山水,是以“白沙”表现瀑布、水流,也只是增加了它的“写意性”而已。


状况之美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13

作者:(日)高阶秀尔

翻译:杨玲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时间:2018年11月

定价:56元

□路来森

高阶秀尔《日本人眼中的美》,虽说冠之以一个“美”字,但实则,却是通过谈日本人的审美观,来透视、解读日本文化的。

而谈文化,太难,因为它既拥有具象性,又具有抽象性。故而,谈文化,也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谈:一是形而上地谈;二是形而下地谈。

形而上地去谈,抽象、理论;难免失之于空洞,甚至于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些不知所云。形而下地谈,则比较具象,通过具体的文化对象,或者文化现象去谈,客观、生动,说服力强,也更能为普通读者所接受。

高阶秀尔谈日本文化,侧重于后者,形而下,借助具体的日本文化现象,或者具体的文化对象去谈。诸如,日本的文字、诗歌、建筑、园林、绘画、工艺品等。

“绘画与文字”的结合(将绘画与文字视为一体),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即,在绘画上书写上文字(与中国的题跋不同),或者干脆就是以文字构成绘画。例如,用文字表现某种花纹,就被称之为“文字绘”。高阶秀尔曰:“绘画、文学(和歌)与书法(文字)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美的世界,这样的传统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一直生机勃勃,孕育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合,高阶秀尔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书写使用的工具决定的——日本人的写字和绘画,都是用毛笔;二是根于日本人的心理特点——“日本人保持着一颗爱玩的童心”。

独特的“自然观”,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点。

日本人的自然观,通常被称为“泛灵论”(“泛灵论的世界观”)——在日本人的传统里,自然界森罗万象皆有生命。动植物是如此,就是连没有生命的日常工具(如:缝纫工具、文具之类日常用品),也都被日本人视为和人类一样拥有灵魂的“有情感的存在”。例如,日常缝补用的针线,日本人就有“针供养”的习俗。“为感谢家里缝补用的针在平日里的辛勤劳动,把它用纸仔细包好,让它休息。若以后不再使用,就把它插在豆腐或蒟蒻块之类的柔软的东西上,送到神社去祭祀。”

谈文化,不能不比较,或许,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彰显本民族文化的特点。高阶秀尔谈日本文化,通常是拿日本文化,同西方文化作比较。例如,对于“神”的态度。西方的神,常常是被“关闭”在神庙之内,庙门一关,也就关闭了“人与神”的关系;而日本的“神”则是神庙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属于神的范畴,神与自然是相通的,与人也是相通的。

再如“审美观”。与西方相比,高阶秀尔认为:西方人看重的是“实体之美”,而日本人看重的则是“状况之美”。那么,何为“状况之美”?高阶秀尔认为:日本人对于美的感受,重点就不在于“什么是美的”,而更在乎“在什么场合下会产生美”,而相对于前者的“实体之美”,后者,即称之为“状况之美”。基于这种“状况之美”,日本人就认为:“美”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善变的,虚幻无常的,也正因为其转瞬易逝,才尤为可贵,更应热爱。

谈日本文化,总难以避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尽管,高阶秀尔似乎极力想避开。可,我们仍然看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无处不在性。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自不待说。就连高阶秀尔引以为豪的日本的“神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受到中国庙宇文化的影响的。而日本“和歌”之精炼和意蕴,则有点近似于中国的“绝句”了。

“枯山水”,似乎是日本文化的很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但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枯山水”,实际上,仍然是很受中国“私家园林”文化的影响的。

何为“枯山水”?高阶秀尔解释曰:“日本的庭院,在狭窄的空间内制造出有山有谷的感觉——这就被称为‘枯山水’。正中间都是白沙,用白色砂砾表现出瀑布的感觉。也就是说,日本人试图在狭窄的空间内再现大自然的本来姿态。”

中国的“私家园林”,是把真正的“山与水”引入园林之中,因之,中国的私家园林,就更能“再现大自然的本来姿态”,或者说,是更具有自然属性的。而与中国的“私家园林”相比较,枯山水,是以“白沙”表现瀑布、水流,也只是增加了它的“写意性”而已。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